鹵煮雞雜

鹵煮雞雜

又名鹵煮饃饃,鹵煮雞雜。

起源於今山東省日照市,屬膳食類魯菜系,小吃菜品。

由著名歷史人物太公望所創製“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壽歲139,今山東省日照市人”,距今3000多年歷史。

鹵煮雞雜有雞內雜與雞外雜之分,按古法配方絕不能混作一談。

所為鹵煮,採用鹵和煮兩種技法,在滷製的過程中為加入養生的香草藥料提供了操作性;在最後煮制的過程為添加食材的豐富性提供了可能。

菜品由來


齊桓公時代國力富庶強盛,人們為更好的紀念太公望的美譽,傳承姜太公餐飲文化,並深得傳統歷史名吃“太公望紅燜雞”的精髓,把主料雞雜與太公望膳食古方中的輔料,相結合,創製出了鹵煮雞雜這道歷史名小吃。

傳承有序


后經創新研發,嚴格按古法配方用料,用鹵和煮的技法,在短時間的製作過程中還原了3000年前古法製作的奇妙味道。
古法配方傳承有序,籌備“申報專利”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
姜太公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的著作淵源流傳,影響深遠;他的美譽與傳說被一直傳唱。
太公望的長壽秘訣與膳食烹飪之道更是被人們一直探究與津津樂道。留下若干禽魚肉與香草藥的古法配方得到有序傳承,美食故事得以流傳,葯膳文化自古博大精深,也是中國獨有的傳統,太公望餐飲文化是民族歷史瑰寶,需要記憶,更需要傳承與傳播。

製作材料


雞胗500克
雞肝500克
雞心500克
雞腸500克
50克
50克
紅豆醬150克
2根
100克
專用秘制鹵料50克
香草藥料20餘種50克

相關區別


鹵煮雞雜與北京鹵煮的區別
1.味道上後者口味偏咸,用料與技術掌握不好雜味重,不喜歡重口味的會不習慣;前者口味大眾,易操作,更符合現代健康飲食習慣;
2.主材上後者用豬內雜,紅肉的特點是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前者屬白肉類口感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
3.輔材上後者用以濃烈的大料,主要起掩蓋主料的雜重味;前者用以清香的香草藥料,主要起提鮮與養生的目的;
4.操作上後者無論主材與輔材在採購到準備具有繁複性,要具備專業經驗;前者大大節約了主材和輔材的採購與準備時間成本。

營養價值


鹵煮雞雜採用秘制味料工藝技術,必須選用優質香草料材,香草藥配料講究君臣佐史配伍相益,調和得當。雞雜即包括雞心、雞肝、雞胗、雞腸等,有補充鐵元素、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B族,有預防貧血、增強免疫力、預防夜盲症的作用。中醫還認為雞雜具有促進消化、健脾養胃、潤膚養肌的功效。

製作方法


雞雜洗凈備用;
油鍋燒熱,放蔥姜爆香;
放雞雜進去炒製片刻;
放入所有輔料,加水或高湯2升;
1小時后關火再鹵2-3小時即可;
按需取出,轉入砂鍋煮制收汁;
煮制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菌類或豆製品。
1.
雞雜洗凈備用;
2.
油鍋燒熱,放蔥姜爆香;
3.
放雞雜進去炒製片刻;
4.
放入所有輔料,加水或高湯2升;
5.
1小時后關火再鹵2-3小時即可;
6.
按需取出,轉入砂鍋煮制收汁;
7.
煮制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菌類或豆製品。

吃法講究


1.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菌類,豆乾等。
2.可根據個人口味加以佐料如麻油,辣油,韭花等。
3.別忘了掰上饃饃或燜一鍋米飯,配上清香寬厚的湯汁。

做法貼士


一。選料精細,必須是鮮嫩雞雜。
二。投料準確,對所用主料都需嚴格過稱下鍋。
三。注重火功,一次製作的時間不得過長,確保肉質鮮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