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動物紋提梁銅卣
春秋動物紋提梁銅卣
春秋動物紋提梁銅卣(yǒu),通高50厘米,最大腹徑38厘米,衡陽渣江區赤石村出土此卣的形制,在中原地區常見於西周時期,但卣上的紋飾,與中原地區常見的紋飾不同,又出土於春秋時期的墓葬中,此卣即是仿中原地區西周時期的銅卣形制,裝飾著具有本地特點的紋飾。卣腹部和蓋上裝飾有蛇紋、蛙紋等南方地區常見的一些動物。蛇紋的尾部翹起,增加了鑄造的難度。
【名稱】春秋動物紋提梁銅卣
【類別】銅器、青銅器、提梁卣
【年代】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文物原屬】春秋酒器
【文物現狀】1988年湖南衡陽縣赤石鄉出土,現藏湖南省衡陽博物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在首都博物館“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中展出。
春秋動物紋提梁卣
此提梁銅卣出土於湖南湘江流域春秋時期的墓葬中,它的形制與中原地區西周時期的銅卣相似,但蓋上和腹部裝飾的蛇紋、蛙紋等,不見於中原商周同類器物。加之形制、紋飾相近的銅卣湖南湘潭還有出土。因此,這件銅卣應是湘江流域越人仿製中原西周銅卣的作品。
越人在先秦兩漢時期廣泛分佈於中國南方地區,秦漢以後大部分融合於漢族,一部分與今天的壯族、侗族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此卣鑄造精良,可知春秋時湘江流域的越人已有比較發達的鑄銅水平。
動物紋提梁卣為古越人青銅文化經典之作。其造型與中原同類器相類似,系受中原文化影響的痕迹,但胎薄質脆,器形輕巧秀麗,全無同時期中原青銅器雄渾凝重之感。從紋飾看,無論主紋、地紋均具越文化特色,且繁縟的地紋與簡潔洗鍊的主紋有機地結合,對稱中又極具靈活性,蛇、龜、蜥、鳥、蛙等隨意點綴,似無法度,卻渾然天成;即使是主紋中對稱的蛇紋和竊曲紋,其造型亦生動自然,富於變化。整個器物的裝飾運用浮雕、圓雕、鏤空、線刻等多種手法,構思精巧自然,於規整華麗中透出盎然生機,給人以極高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