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刮痧的結果 展開
刮痧
刮莎
刮痧是徠中國民間傳統醫學、歷史源遠,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是通過刮痧儀等對人體經絡、穴位的刮拭,達到醫療、保健、美容、減肥等功效的一門技術。
提起刮痧,稍有中醫常識的人都知道,那是一種簡便驗廉的中醫治病方法。但深入一問,有許多問題又不甚了了。刮痧的醫學作用是什麼?痧症是個什麼病?刮痧用的主要工具有哪些?刮痧的手法有哪些?刮痧時應採取什麼體位?刮痧的適應症是什麼?刮痧越痛越有效,越黑越有效嗎?如何正確安全地刮痧?出痧會損害皮膚嗎?刮痧的禁忌症有哪些?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人體一定的部位反覆刮動,摩擦患者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刮痧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人們患病時,出於本能,用手或者石片撫摩、捶擊身體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時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即“刮痧”療法的雛形。
早在明代醫學家張鳳逵的《傷暑全書》中,對於“痧症”這個病的病因、病機、癥狀都有具體的描述。他認為,毒邪由皮毛而入,可以阻塞人體的脈絡,阻塞氣血,使氣血流通不暢,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時候,就阻塞絡脈,使絡脈的氣血不通。這些毒邪越深,鬱積得越厲害,發病就越劇烈,對於這種情況,就必須採取急救的措施,即可以用刮痧放血的辦法來治療。
徠刮痧療法就是將刮痧器皿在表皮經絡穴位上進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結成像米粒樣的紅點為止,通過發汗使毛孔張開,痧毒(也就是病毒)隨即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痧症”是中醫書上常見的病名。所謂“痧”,就是用特定的工具在病人身上刮幾下,皮膚很快出現一些紫紅顏色,類似細沙粒的點,人們據此將其取名為“痧症”。
中醫書關於痧症,有好多名稱,比較常見的有:轉筋痧、吊腳痧、絞腸痧、痧氣病、痧脹病等。
“痧”就是體內氣血瘀積、阻塞,一旦“不通”,病症便隨之而來。藉由刮痧可以排毒、去除淤積。“痧毒”由無法消化的食物或無法排除的代謝廢物累積而成,人體痧毒瘀積到一定程度,除了血液循環可能受阻外,還有許多液體的循環也可能受阻,如淋巴液、細胞外液、組織間液等。用西方醫學的觀點解釋,一旦液體流動受阻,就容易產生慢性筋膜炎,會感覺局部肌肉僵硬。而刮痧就如同按摩,可以促進體內液體的循環,避免阻塞。
刮痧療法用於不同的穴位與經絡,會對人體不同的反射區產生影響,所以刮不同的部位就會有不同的效果。例如,腰部經絡主腎,上背部主心肺功能,下背則主肝膽脾胃。位於頭、頸交界之際的肩頸部位,是刮痧療法最常刮的部位,刮這個部位可以退燒、去暑、祛風寒。這個部位若是緊繃,會造成全身氣脈不通,所以患者一般都有肩頸一松,全身放鬆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