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十講
和諧社會十講
《和諧社會十講》是2006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培林。本書講述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該書經驗材料與理論探索並舉,社會關懷與政策建議兼蓄;視野廣闊、深入淺出,對於理解中國當代的民生和社會建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從社會結構、科學發展觀、小康社會、利益格局、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組織、區域發展、社會風險、中國經驗等十個方面,全面和系統地論述了和諧社會建設方面需要重視的問題,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
李培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社會學會常務副會長,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回國留學人員成就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另一隻看不見的手:社會結構轉型》,《村落的終結》,《中國社會結構轉型:經濟體制改革的社會學分析》,《國有企業社會成本分析》,《就業與制度變遷》,《轉型中的中國企業》,《新社會結構生長點》,《中國小康社會》、《重新崛起的日本》等。
第一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創新——學習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
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次新的偉大實踐
調整社會結構 構建和諧社會
高度重視人均GDPl000~3000美元關鍵階段的穩定發展
第二講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樹立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的高成長周期
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應並駕齊驅
確立統籌、協調、持續發展的新戰略
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第三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四個關鍵問題
統籌推進城市化和建設新農村
全球化與中國“新三農問題”
要注重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有新世紀的減貧工程
第四講 利益格局和收入分配
貧富差距擴大潛伏著危險
建立合理公正的社會分層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
擴大中等收入階層
社會公正、黃金分割與和諧社會建設
從調整收入分配人手擴大內需
建設和諧社會應注意社會心態的變化
附錄:西方社會分層理論和分層狀況
第五講 就業是當前最大民生問題
就業是當前最大民生問題
中國就業市場的特徵
就業市場緊張局面的影響因素
面對就業挑戰的政策選擇
第六講 編織社會保障安全網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需要考慮的若干問題
社會保障制度運行中面臨的難題
農民工養老保險體制的設想
發展慈善事業,構建和諧社會
發揮商業養老保險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
第七講 家庭、社區和社會組織
社區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居民自治是社區運行的基礎機制
社會生活支持網路從單位到社區的轉變
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建設作用——美國、加拿大非營利組織考察報告
人口和家庭的新變化
建設和諧社會與性別研究
價值觀念的變化
善治、寬容與社會和諧
第八講 區域發展
和諧社會建設的有益探索——浙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調查
理清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思路
遼寧省資源枯竭城市下崗失業問題的調查
西部開發要注重投資於人——西部大調查點評
第九講 現代社會風險
傳統社會安全和現代社會風險
附錄:社會風險的理論與政策
第十講 東方現代化和中國經驗
影響中國經濟社會運行的四種力量
中國經驗的基本要點
中國經驗中包含的大國發展存在的難題
中國經驗對世界現代化的啟示
科學發展觀的“中國經驗”基礎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