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圖西茨會戰
查圖西茨會戰
查圖西茨會戰(英語:Battle of Chotusitz;德語:Schlacht bei Chotusitz),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在1742年5月17日的戰役,以普軍勝利作結。這是腓特烈二世和洛林親王一系列對決的第一次,也是腓特烈生平靠自己贏得的第一場會戰勝利。
1740年12月,腓特烈大帝和庫爾特·克里斯托夫·格拉夫·馮·施維林元帥率領八萬普軍南下突擊西里西亞,在穆爾維茨村引發莫爾維茨會戰。普王腓特烈親率2.16萬人奈伯格將軍統率的1.9萬奧軍在此處決戰。最後奧軍因不敵普軍的猛烈炮火,被逼撤退。在莫爾維茨會戰後,奧地利雖然軍隊損失不大,但是由於物資幾乎損失殆盡,軍備重整也需要時間,奧地利軍獨力擊退普魯士的意圖成為了泡影,然而,瑪麗亞·特雷西婭女王在這段期間里,靈活的運用她的交涉手腕,與英格蘭、俄羅斯、尼德蘭和德累斯頓透過外交交涉而結成了「反普魯士同盟」,令本來就在道德上處於劣勢的普魯士似有腹背受敵之感。但所幸此時法國由於素來和神聖羅馬帝國競爭對抗的國策使然,而站在了普魯士這一邊,因此普魯士仍有一個強力的陸上強權作為後盾。此外,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為了打擊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也加入了普魯士這一邊。1742年1月,奧軍主動進攻巴伐利亞,以逼使巴伐利亞退出戰爭,但是菲特烈率主力軍團3.4萬人開進波希米亞,在多場小規模戰鬥中擊敗奧地利的民兵與邊防軍,並且對莫拉維亞進行破壞騷擾工作,嚴重妨害了原本奧軍以波希米亞作為出兵跳板與補給兵站的形勢。奧地利仍然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他們的野戰軍此時也依然強而有力。在出兵奪還西利西亞,與把主力送往波希米亞和普魯士的年輕國王尋求決戰之間,奧地利人選擇了後者。洛林親王便率3萬奧軍拊其側背,從摩拉維亞方向抄後路向腓特烈進攻,在得到消息之後,菲特烈與部將召開會議徹夜研討,留下老將馮.施維林鎮守後方,率領本隊前往迎擊。
情報嚴重不足的普軍,可說是陷入了根本無從判斷敵軍主力在何方的危機。
洛林親王
腓特烈曾經判斷奧軍將從南面進軍,只有7、8千人,而在十七日凌晨未明,菲特烈得到了驅逐追擊奧地利軍騎兵的普軍騎兵報告,確認到奧地利軍的本隊正在往查圖西茲,並且意圖殲滅利奧波德軍團。菲特烈應對極為迅速,當日凌晨5點立刻下令全軍起床拔營,連夜往查圖西茲開進。大約在凌晨六點鐘左右,剛起床的利奧波德就接到偵查報告,約有三萬名奧地利軍往他所指揮的九千名普軍開來,距離近到已經可以用肉眼看見。他緊急下令官兵備戰,以小鎮為依託,準備進行必死的防禦戰。利奧波德將全軍面向正南,第一、第四胸甲騎兵大隊與第三重裝龍騎兵大隊(共35個騎兵中隊)配屬於他的右翼,由七十歲的老將,威爾翰.迪特里希.馮.布登巴洛克(Wilhelm Dietrich von Buddenbrock)將軍指揮。在左翼則是混成的騎兵與步兵單位,由馮.華爾道(von Waldow)將軍指揮的兩個胸甲騎兵大隊、龍騎兵大隊、兩個驍騎兵中隊(共35個騎兵中隊),以及若干輔助步兵單位。親王本隊的前方則是耶茨(Jeetze)將軍麾下的第27、第17、第24、第11、第29步兵聯隊等五個聯隊約六千名步兵,據守在查圖西茲村中。但是,由於菲特烈軍本隊先鋒7點半的趕到,普魯士軍士氣大振。而洛林親王也決定放棄突襲,決定在鎮外展開戰列遂行正面會戰。
奧地利軍的左翼騎兵第一陣由貝斯亞尼(Bathyany)指揮,配備三個大隊的前衛騎兵與別肯法德伯爵領派出的胸甲騎兵中隊。左翼第二陣則是霍亨.埃布斯(Hohen-Embs)指揮的胸甲騎兵大隊和列支敦斯登-符騰堡-菲力普子爵領合編的騎兵大隊。左翼步兵第一陣的司令官是蓋斯呂克(Gaisruck),下轄第第26、第13、第3步兵聯隊,第二陣由梅西(Mercy)指揮第19、第34、第57步兵聯隊。右翼第一陣是利奧波德·約瑟夫·道恩將軍率領的第1、第35、第59步兵聯隊,以及奧地利的民兵和地方軍部隊。柯尼席格(Konigsegg)指揮右翼第二陣的第47、第16、第18步兵聯隊,由羅穆斯基(Lubomirsky)指揮的胸甲騎兵大隊掩護之。奧地利軍的每個步兵大隊都裝備了步兵炮,擲彈兵聯隊也以中隊為單位打散編製到各步兵聯隊里,目的是補強先前對普魯士時火力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在攻堅建築物時派上用場。三萬餘人、一萬兩千騎的軍勢,以壓倒性之姿往查圖西茲迫近。
約七點鐘左右,菲特烈率近衛騎兵與擲彈騎兵大隊約千騎趕到李奧波特面前,親口告訴他「不計一切代價堅守到十點鐘,便能勝利」。情勢對菲特烈來說是相當嚴峻。在他的南面,是神聖羅馬帝國陸軍的三萬餘名精銳部隊───而且擁有一萬兩千名騎兵,普魯士軍這方的騎兵,即使70個騎兵中隊全數滿編也不會超過8000騎兵力,更何況這些騎兵中隊多半處於缺編狀態。但是菲特烈也有優勢。他的步兵聯隊就好像會走路的炮兵,在一百碼以內的距離,能以一敵三,火力可比裝了四門裝了葡萄彈的炮兵,在擁有地利掩體的防禦戰中此種優勢又更為明顯,他的奧地利對手在這方面則是完全的弱勢。
查圖西茲的地理也對會戰過程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基本上查圖西茲就如同典型的捷克山區鄉間,是位在緩和的小丘陵與小丘陵中,一座沿著河谷呈現條狀分怖的市街地。奧地利軍怖陣的位置略高於查圖西茲約十餘公尺,給予奧軍指揮部從高處鳥瞰而下一覽無疑的視野,以及一種安心感。不過,查圖西茲鎮西北的山丘與低地之間,卻有足夠的空間與視覺死角隱藏普魯士的援軍真實數量,以及在此區域集結部隊的虛實。當時天亮之後氣候就會變得很乾,春雨季已經過去有一段時間,山間的強風在乾涸的河谷地與沼澤上掀起沙塵,晝間的視野並不太好,距離約一千碼的距離也只能看到忽隱忽現的刺刀反光而已。據說菲特烈見到此情此景,曾喃喃自語道:「沙塵是關鍵。」查圖西茲會戰,就這樣地在兩軍都準備不足又作戰計劃破滅的情況下,揭開了戰幕。
為了要爭取時間,菲特烈要求騎兵部隊全力出擊,用盡一切手段遲滯奧地利軍的推進。馮.華爾道與布登巴洛克分別率領左右翼騎兵隊出擊,襲擊奧地利軍的側翼。馮.華爾道將軍指揮他的騎兵,與奧地利較薄弱的右翼進入激戰,並且成功的撕開了一道缺口,但是由於投入的兵力數量不足,而且奧軍步兵源源不絕的增援,在約上午八點鐘左右封住了這一波攻勢,並且將馮.華爾道的騎兵往河岸方向壓迫。所幸奧軍因為視野不良未能及時封住缺口,在千鈞一髮之際,馮.華爾道才成功的把所部向李奧波特的中央本隊收攏回來,免於遭受殲滅的危機。隨後,馮.華爾道又試圖派出支隊向奧地利後方作大迂迴,這個行動在天候的保護下,並沒有被敵軍發現。布登巴洛克的狀況更慘,他直接撞上奧地利軍最強的左翼騎兵,交戰後不到一小時就被逐退,而且損失慘重。普魯士軍在這個階段的收穫,大概就是稍微推遲了約一小時奧地利軍發動總攻的時刻吧。
洛林親王在確認普軍的左右翼騎兵都被他擊潰之後,於八點半左右下令步兵向中央靠攏,並且讓炮兵放列射擊,準備強攻查圖西茲。李奧波特指揮的中央普軍遭受到了極為艱困的挑戰,近一萬名奧地利軍步兵從他的正面逼近,步兵炮的直接射擊精確有效的拆了所有普魯士軍可以能拿來當作掩護的磚造房舍,炮兵火力確實地彌補了原先奧地利軍步槍兵火力不足的缺點。
九點過後不久,奧地利軍與普魯士軍進入白刃戰,雙方的步兵混亂地在查圖西茲鎮四周擠成一團。稍後,在肉搏戰中無法發揮絕對優勢的普魯士軍終於被奧地利軍的數量優勢壓迫,查圖西茲宣告失守。但是,普魯士軍隊沒有崩潰,而是稍稍後撤,在鎮外又組織起一條防線,顯示出頑強和鎮靜的素質。嘗試追擊的奧地利軍卻意外的發現,當他們踏出村北時,就會受到重整完畢的普魯士軍步兵猛烈排槍射擊。十點鐘,援軍尚未出現。菲特烈與李奧波特交代「繼續堅守」的命令之後,策馬離開本陣。普魯士軍此時已經全線告急。普魯士的右翼已經是不設防狀態,中央部份只能保持有秩序的後退,但交戰一整個上午的速射排槍下來彈藥已經快用盡,他們的左翼正在承受近六千奧地利騎兵的強襲。奧地利軍只差一步就能在查圖西茲擊潰普魯士!就在此時,轉機出現了。
腓特烈大帝
在這場會戰中,他得到了兩個教訓:第一是要建立強大的騎兵和偵查部隊。第二就是,側擊遠比正面攻擊要來得更具毀滅性和震撼力。年輕的國王,找到了取勝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