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亞州

巴伐利亞州

巴伐利亞州,“巴伐利亞”來自其拉丁文名稱Bavaria的音譯。又名拜恩自由州(德語:Freistaat Bayern)也常被稱為巴伐利亞、拜仁或巴燕,是德意志聯聯邦州共和國的一個聯邦州,州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亞州位於德國東南部,是德國面積最大的聯邦州,州府位於慕尼黑。巴伐利亞州的西北部與巴登-符騰堡、圖林根、薩克森、黑森州接壤,東部與捷克,南部與奧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蘭肯行政專區州府紐倫堡為州第二大城市,北拜恩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奧格斯堡,一座古羅馬時代就已存在的當時的古羅馬國家的邊境城市。

基本信息


(圖)巴伐利亞州
(圖)巴伐利亞州

地理

巴伐利亞州(以下簡稱巴州),位於德國東南部,面積70549平方公里,是德國面積最大的聯邦州,佔德國總面積的19.8%,相當於愛爾蘭、大于丹麥和瑞士的國土面積,在歐盟中排名第十。
巴州邊界長2736公里,與捷克、奧地利和瑞士(經博登湖)接壤。在德國境內與巴符州、黑森州、薩克森州和圖林根州毗鄰。
阿爾卑斯山橫貫全州,多山峰、多森林、多湖泊是該州地形地貌的突出特徵。這裡的阿爾卑斯山脈中不乏引人入勝的2000米以上的山峰,而阿爾卑斯山前地區直到多瑙河,則遍布湖泊,是很好的體育和休息的去處。東巴伐利亞的中高山脈,從帕紹和雷根斯堡延伸到捷克共和國的邊境,主要還是一片原始景色。施瓦本-弗蘭肯的層岩地帶,在東巴伐利亞的中高山脈和多瑙河之間,是典型的褶皺地形和高地。
巴州地處歐洲中心位置,是歐洲東-西和南-北貿易的交匯處。從巴州出發,可以便捷地到達其它各主要經濟中心。

人口

截止到2002年9月,巴州共有1237.70萬人口,佔德國全國人口比例為15%,僅次於北威州(1806萬)而排名第二位。在歐盟中其人口超過盧森堡、芬蘭、瑞典、奧地利、希臘、比利時、葡萄牙、丹麥和愛爾蘭,居第六位。巴州信仰宗教的人口佔94.9%,其中67.2%信奉天主教,23.9%信奉基督教,3.8%信奉其它宗教。主要有三大民族:巴伐利亞人,弗朗肯人,施瓦本人。

獨立


到1871年,巴伐利亞仍然沒有歸入德國,之後通過戰爭手段,巴伐利亞被強行歸入德國。現在巴伐利亞仍然有著自己的文化獨特性,許多當地的居民都強調自己和德國人的區別,並且出於優越心理,希望能夠獨立。並且強調自己的方言。

政治


巴伐利亞州擁有一個一院制的州議會(Landtag),並實行普選制度。1999年以前,州內還有一個參議院(Senat),其成員是從巴伐利亞的社會與經濟團體中挑選出來的,不過已經在1998年的一場公民投票中廢止。目前巴伐利亞的政府首腦稱為部長主席(Ministerpräsident)。
巴州實行德國聯邦體制下的議會民主制。議會制度在巴州有很長的歷史傳統,第一部憲法於1918年問世,1946年12月1日全民投票通過了巴州的第三部憲法,至今有效。州議會具有通過立法的許可權和進行議會監督的責任,其成員由選民通過自由平等的選舉直接產生。州政府是最高的領導和執行機構,制定有關立法許可權內的方針政策,由州長、部長及國務秘書組成。州政府下屬10個職能部門。巴伐利亞共設七個行政區,即:上、下巴伐利亞區,上、中、下弗蘭肯區,施瓦本和上普法爾茨區,共有71個縣和25個縣級市。
在德國歷史上,巴州長期為獨立王國,至今地方主義色彩仍相當濃厚。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CSU)一直是巴州最大的政黨,除五六十年代曾與其它黨派聯合執政外,基社盟自1966年起一直單獨執政。現任州長為基社盟主席艾德蒙·施托伊伯,州經濟、交通和技術部部長為奧托·維斯豪伊。
巴伐利亞長期以來較為支持德國的保守派,其中基督教社會聯盟從1946年開始,便在此地擁有龐大優勢。並且從1957年其成員當選部長主席之後,執政就不曾中斷。

歷史


(圖)新天鵝堡(巴伐利亞州)
(圖)新天鵝堡(巴伐利亞州)
巴伐利亞出自Bayuwaren,是羅馬帝國統治該地時羅馬人給予該地的名稱。大約於520年法蘭克人也提及此名。在8世紀早期聖卜尼法斯完成將該地的人改信天主教。從此巴伐利亞一直相信羅馬天主教,14世紀巴伐利亞抗拒宗教改革,而且還仍然堅持相信羅馬天主教。
大約由550年至788年,阿芝諾芬家族統治巴伐利亞公國,直至最後一位公爵泰西羅三世被查理大帝罷黜為止。在接著的400年有很多家族統治公國,很少家族能傳至第三代。而那些公爵中最後亦是最重要的一位,就是韋爾夫王朝的獅子亨利,亦是慕尼黑的建城者。
當獅子亨利被他侄子腓特烈一世罷免薩克森與巴伐利亞公爵的名銜之後,在1180年,巴伐利亞被給予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作為封地,從此巴伐利亞由1180年直至1918年都是在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統治下。1255年巴伐利亞第一次分裂成若干數個公國,但在1506年巴伐利亞再被統一,而慕尼黑也成為唯一的首都。1623年三十年戰爭早期巴伐利亞公爵取代了他們的表親普法爾茨公爵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內強大的選帝侯名銜,從那時起不但決定了巴伐利亞擁有選舉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利,而且獲得在帝國法律之下的特別正式地位。
維斯聖地教堂當拿破崙撤銷帝國名號的時候,巴伐利亞於1806年成為了一個王國,而在1815年普法爾茨也與巴伐利亞合併。在1799年至1817年之間巴伐利亞首相馬克西米連·約瑟夫·馮·莫約拿斯伯爵跟隨了一個嚴厲的現代化方針,建下了行政結構的基礎,即使當時仍是君主政體。而這方針亦沿用至今日。在1818年一個新憲法通過(以當時為標準),設立兩院制的議會,包括上議院("Kammer der Reichsräte")及下議院("Kammer der Abgeordneten")。該憲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君主政體倒台之前仍然有效。
在普魯士崛起后,引起巴伐利亞計劃與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抗以維護她自己的獨立地位,但1866年普奧戰爭的失敗導致1871年巴伐利亞被併入德意志帝國,但是還保留巴伐利亞公國的稱號。年輕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把精力用在建設新天鵝堡上。
在20世紀早期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羅·基爾(Paul Klee)、亨利·易卜生、與其它知名畫家都來到了巴伐利亞,特別是慕尼黑的施華賓區,但該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
罷免路德維希三世的社會主義州長卻特·艾士拿,在1919年被暗殺,導致政府要暴力鎮壓共產主義革命。右翼極端主義者的活動也增加,特別是1923年的啤酒館政變,而慕尼黑和紐倫堡就成為納粹黨第三帝國的根據地。
作為製造業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慕尼黑受到猛烈轟炸,並被美軍佔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伐利亞恢復為一個繁盛的工業中心,大規模的重建工程努力地恢復了很多慕尼黑的歷史上著名的建築,也主辦了1972年夏季奧運會。

經濟發展


巴伐利亞州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勁的州之一。2003年,巴伐利亞州的國內生產總值達3,709億 歐元,已超過了歐盟25國中的19個國家。以居民人口為基數,巴伐利亞州2003年的人均經濟產值為29,917歐元,明顯高於德國和歐洲其它國家的平均水平。同時,巴州還是世界上最富購買力的市場之一。尤其是首府慕尼黑,是歐洲經濟發展的“龍頭”地區。50年前,巴伐利亞州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地區,現在已發展成為“歐洲高新技術的‘麥加聖地’”(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和歐洲的“新經濟”中心,同時也是世界各國和地區積極的經濟合作夥伴。2003年,巴伐利亞州的出口再創新高,達到1,063億歐元,進一步提高了巴州經濟在國際舞台上的競爭力。巴伐利亞州的經濟是現代化的高效型經濟。除了西門子、寶馬、奧迪、曼、EADS和阿迪達斯等諸多國際化的大公司外,巴州經濟的特色更多地體現在其工業、手工業和服務行業中的眾多中、小型企業上。從信息和通訊技術,到生物和基因工程,乃至能源和環保技術,巴伐利亞州幾乎在所有的新興技術領域都在德國乃至世界範圍內處於領先的地位。服務業在巴州佔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巴州的保險業和旅遊業都列德國首位,裕寶聯合銀行(德國第二大銀行)、安聯保險(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總部都設在巴州。慕尼黑和紐倫堡的會展場所在國際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化教育


(圖)巴伐利亞州
(圖)巴伐利亞州
巴伐利亞文化可以一直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據自由州憲法第3條規定,巴伐利亞應當成為一個“文化州”。州政府在2003年度的預算中向藝術和文化領域撥款超過550萬歐元,除此以外,各級地方政府和個人也對本州的文化事業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高等院校

慕尼黑工業大學
慕尼黑大學
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
維爾茨堡大學
奧格斯堡大學
班堡大學
帕騷大學
de:Katholische Universität Eichstätt-Ingolstadt
de:Ukrainische Freie Universität München
de:Universität der Bundeswehr München
de:Universität Regensburg
de: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
de:Hochschule Hof

旅遊景點


巴伐利亞州主要旅遊城市有慕尼黑、紐倫堡、維爾茨堡、奧格斯堡、雷根斯堡、林道、帕紹等,著名景區和景點有新天鵝石宮城堡、基姆湖景區、博登湖景區、國王湖景區、楚格峰景區等。

與中國關係


巴伐利亞州同中國長期保持著傳統的友好合作關係。近10年來,中巴高層互訪更加頻繁。江澤民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先後訪問過巴州。巴州州長、州各部部長亦曾多次訪華。近年來,巴州經濟交通技術部長威斯豪耶博士更是連續率團訪華,推動和促進了中巴經貿關係的不斷發展。
1985年,巴伐利亞州在青島舉辦了巴伐利亞州工業展覽會,山東省外經委代表和巴州經濟部代表簽署了雙方發展經貿關係合作的備忘錄。1987年7月9日,兩省州簽署了《山東省與巴伐利亞州建立友好省州關係的聯合聲明》,正式確立了雙方的友好省州關係。1991年7月,山東省在慕尼黑設立了駐巴伐利亞州代表處(2006年恢復)。1997年10月3日,巴伐利亞州設立了巴伐利亞州山東代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