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店
夏店
夏店位於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距離湖北省省會武漢約60公里。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夏店鎮,位於大悟縣南部,西北距縣城30公里,北鄰新城鎮、彭店鄉,東連劉集,西靠芳畈、孝昌小悟,南接黃陂、宋應線、張界公路交叉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商貿活躍、資源豐富。人口31830人,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夏店、石咀、松林、高河、夏店、橋頭、吳灣、江河、關溪、左河、黃橋、山背、務崗、田鋪、岵山、朝陽、高坡、杜畈、蔡畈、二畈。夏店鎮,國土面積96平方公里,鎮區建成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484畝,其中水田13425畝,旱地7059畝,山場面積74442畝。
夏店鎮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人梁立標、劉家棟、曹靜安等建立中共夏店回龍潭支部,領導農民運動,鎮壓官僚、地主李旭亭,威震黃陂北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陂孝北縣蘇維埃重要轄區。夏店鎮人文資源、旅遊資源、自然資源豐富,在革命戰爭年代,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虎將周志堅、謝祥軍等開國將軍,在和平建設時期,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境內大悟山,海拔813米,群峰疊障,溪澗縱橫,林木蔥鬱,古迹傳聞甚多,溪水中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鯢(小型娃娃魚),融生態旅遊、休閑旅遊、紅色旅遊於一體,頗具開發價值,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石材招商企業悟源石標廠產銷兩旺,已形成年產40萬平方米的生產規模,產品遠銷全國22個省市等地,茶葉、藥材支柱地位逐漸凸現。
大悟縣夏店鎮把實施“回歸創業工程”作為招商引資和壯大鎮域經濟的重要抓手,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將回歸創業與開發本地資源、與激活生產要素、與建設新農村、與發展民生事業等有機結合起來,廣引回歸人才,培育回歸企業,開展富有成效的“走出去,請進來”活動,不斷創新機制,營造了“心回歸、人回家、錢迴流、廠回鄉”的良好態勢。現簽約6個“回歸工程”項目,項目投資達2千多萬元。 (一)營造寬鬆環境。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出人士回鄉創業,夏店鎮把環境的塑造放在首位,全力營造讓人開心、放心、舒心的寬鬆環境。一是放開市場准入領域。對回歸項目,除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和高耗高污染行業外,其它行業均可進入。二是待遇優先。回歸企業在企業登記上手續從簡從快、金融貸款、部門服務、政府支持等方面政策優惠,將回歸企業納入鄉鎮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統籌考慮。三是實施讓利政策。對新辦的回歸企業,均在用水、用地、用電、用工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並且在稅費方面實行先征后獎,免收不必要的行政性收費。 (二)加強產業引導。有計劃有重點地引導回歸資金投向政府強化的領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是夏店鎮“回歸工程”項目的重點,一是運用經濟手段,促進結構調整。夏店鎮積極引導回歸資金投向現代農業、旅遊產業等相關領域。今年上半年,夏店鎮就有10多位回鄉人士在相關領域創辦了各類企業3個,投入資金達1千多萬元。二是依託資源優勢,發展支柱產業。該鎮以資源為賣點,積極引導回歸資金投向“專、精、特、新”的地方特色產業,打造代表地方形象品牌,以達到一個產業帶動一個鎮,形成“專業鎮”的目標。如夏店鎮的石材蘊藏量豐富,現就有外出成功人士徐洪濤、段世清等回鄉創業,共投資2000多萬元。 (三)建立工作長效機制。為了使“回歸工程”實現常態化,確保工作的效果,夏店鎮著力構建“回歸工程”工作的長效機制。一是把“回歸工程”工作納入該鎮每年經濟工作的議事日程,利用各種機遇,聯繫、組織、服務外出人士,引導其回鄉創業。二是建立跟蹤服務機制,實行黨政班子成員結對服務企業,辦理了結對服務卡,並鄭重承諾凡是在夏店鎮內的回歸企業在辦證、施工、生產過程中遇到一切問題,結對服務領導在接到電話后將全方位的服務到位。增強政府服務的主動性和規範性。三是建立回歸檔案,隨時掌握外出能人的地域分佈、投資意向等情況,及時制定引導回歸的措施。建立“項目庫”,進行重點“攻關”,主動招商。截止2009年6月,該鎮已招商回歸企業39家,其中:農業企業26家,工業企業13家,實現稅收30多萬元。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1340 |
男 | 16811 |
女 | 14529 |
家庭戶戶數 | 7963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9774 |
家庭戶男 | 15711 |
家庭戶女 | 14063 |
0-14歲(總) | 7853 |
0-14歲男 | 4224 |
0-14歲女 | 3629 |
15-64歲(總) | 21688 |
15-64歲男 | 11729 |
15-64歲女 | 9959 |
65歲及以上(總) | 1799 |
65歲及以上男 | 858 |
65歲及以上女 | 941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1216 |
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一切圍繞發展、一切保證發展、一切服從展”的主題,紮實苦幹、開拓進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了顯著成績。調優結構,促進農業大發展。一是立足資源抓調整。打破傳統農業格局,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全鎮蔬菜產業總收入30餘萬元;二是瞄準市場抓調整。緊瞄新城鎮的花生市場,大力推廣地膜花生2300畝。三是突出科技抓調整。加大了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推廣香稻種植,畜禽良種率達90%以上,一批養雞、養魚、養豬、養羊、養蠍、養鴿大戶脫穎而出。四是依靠大戶抓調整。一大批大戶投入農業開發,農業莊園蓬勃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寬,實力不斷增強,展示旺盛的生機和活力。五是突出特色抓調整。把藥材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進行大力培育,目前已形成了3500畝的藥材基地。發展非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大力推進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爭創新的發展優勢,使鄉鎮企業成為農村經濟的骨幹支撐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全鎮246家鄉鎮企業中安排城鄉待業人員2460人,人均收入4000元,季節性用工1500人,人平收入1000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業人口人平增收36元。他們的主要做法:一是大力推進體制創新,激發企業的發展活力。二是擴大招商引資,培植經濟新的增長點。先後吸引了黃陂石材老闆蔣楚橋與徐鋼鐵合作開發石材;福建羅源縣肖為勤、鄭建新投資300萬元,上馬加工鋸機10台套。三是大力發展打工經濟,促進農民轉移增收。目前,該鎮有5000多人常年在外務工經商,占農村勞動力的18%,年勞務收入達4000多萬元。四是推進農村城鎮化,實現城鄉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