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縣

湖北省孝感市轄縣

大悟縣位於鄂東北,居鄂豫兩省交界處,在東經114°3′—114°35′,北緯31°18′—31°50′之間,東西寬48千米,南北長約55千米,總面積1979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隋開皇九年(589年)為禮山縣,以縣境禮山為名。
清末至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境域分屬河南省羅山,湖北省孝感、黃陂、黃安(今紅安)兩省四縣所轄。其間,民國十九年(1930年)至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中國共產黨在境內先後建立了羅山、陂孝北、河口三個縣蘇維埃。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國民政府軍隊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進行第四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撤離,西進川陝。國民政府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以豫鄂邊界“形勢重要,距城遠,控制不便”,“政令不及”,根據“新收復區設縣綱要”,乃撥河南省羅山,湖北省黃陂、黃安、孝感四縣邊陲地帶,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月1日,先行建置禮山縣。其後,於是年4—5月,由內政部、行政院、國民政府補辦了呈批手續及鑄發正式縣印。始屬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第二行政督察區撤銷,屬鄂東行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又改為第二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初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09月,中共鄂豫邊區黨委、鄂豫邊區行政公署和新四軍第五師司政機關進駐大悟山地區,境內先後建立安禮縣、羅禮應縣、禮南縣三個抗日民主政府。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0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司令部、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進駐宣化店,至06月26日中原突圍,境內又先後建立禮山自治縣民主政府、禮山縣民主政府、禮山縣愛國民主政府。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04月06日,禮山縣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禮山縣愛國民主政府改稱禮山縣人民政府,隸屬湖北省孝感專員公署(簡稱孝感專署)。
1952年09月10日,為了紀念大悟山區人民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的英雄業績,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報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備案,將禮山縣改名大悟縣。
1959年03月,孝感專署撤銷,大悟縣劃歸武漢市所轄。
1961年05月,恢復孝感專署,大悟縣復歸孝感專署所轄。
1978年10月,屬孝感地區。
1993年06月,屬孝感市。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大悟縣地處大別山與桐柏山的相接地帶,主要為大別山的余脈延伸,構成群山環抱,丘陵起伏的地勢。境內分佈有五大主峰:北部五嶽山;西北部的娘娘頂、光禿山;中部仙居頂;南部大悟山,其中五嶽山為全縣最高峰(海拔高度858.3米)。餘下的低山丘陵、崗地平畈以及河流海拔高度在44—500米之間。由於溝壑縱橫,形成了澴河、灄水和竹竿河三條主要河流,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

氣候特徵

大悟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受西北冷氣團的影響,夏季受東南、西南季風控制,形成冬冷、夏熱、冬干、夏濕,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嚴寒酷暑短的氣候特徵。
春季
3月26日至5月20日。晝夜長短差異不大,氣候溫和。平均氣溫在15℃,因受北方冷空氣侵襲,常出現多日的低溫陰雨天氣(一般在3月18日至4月2日之間)。寒潮期間,溫度聚降,出現-3℃和-1℃的現象。此現象多在3月上旬出現,分別為5年和3年一遇。少數年份農曆3月出現降雪、4月打霜天氣。民諺有:“3月桃花雪,4月杏花霜”之說法。
夏季
5月21日至9月15日。晝長夜短,天氣炎熱,旱多澇少。多為伏旱,每2至3年一遇。雨量集中,多大雨或暴雨,山洪每3至4年一遇。平均氣溫在25.3℃—27.8℃,年最高氣溫歷年在35.4℃—43.1℃。1959年8月23日極端高溫達43.1℃。
秋季
9月16日至11月15日。天氣涼爽、乾燥少雨、多有秋旱,少數年份秋雨連綿。平均氣溫15℃左右。北方冷空氣逐漸加強南下,氣溫逐步下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常有較強冷空氣侵入。有時連續3日氣溫低於2℃。寒露過後出現秋寒。秋寒最早出現在9月5日(1980年),最晚出現於10月7日(1976年)。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有一次強冷空氣。冷空氣過後出現初霜。
冬季
11月16日至次年3月25日。夜長晝短,乾燥寒冷。因受北方冷氣團控制,風大雨雪少,冷空氣頻繁,天氣乾冷。平均氣溫在5℃,平均最低氣溫-8.7℃,極端最低氣溫為-16.5℃(1977年1月30日)。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大悟縣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水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降水量1097毫米。境內有澴河、灄水、竹竿河為主的三條水系,共有大小支流324條,總長度1216.46千米。其中:澴河位於大悟縣西部,縱貫南北,境內流程52.47千米,縣內流域面積886.1平方千米,客水面積8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涇流量4.483億立方米。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12萬千瓦,其中環水流域6萬千瓦,灄水流域2萬千瓦,竹竿河流域4萬千瓦,全年平均可發電80000萬度,目前裝機2萬千瓦時,年發電4800萬度,僅佔總蘊藏量的6%。

礦產資源

大悟縣初步探明的磷礦總儲量為1.1392億噸,其中黃麥嶺1.1082億噸、張家崗130萬噸、余家北灣118.56萬噸、付家河31.18萬噸、陽平口30.32萬噸,其含磷量大都在16%以上,目前已開採磷礦石146.9萬噸,有色金屬品種14種,其中黃金初步探明儲量2253千克,礦石含金品位為10克/噸;白銀儲量為4079.7千克,主要分佈在陽平鎮的熊家沖和新城鎮的天崗一帶,目前已開採黃金5129兩,白銀24802兩。銅初步探明儲量為10188噸,主要分佈在芳畈的金馬坑、陳家河一帶,已開採391噸;重稀土初步探明儲量為5183噸,平均含量為0.053%,主要分佈在新城鄧家灣,儲量2125噸,芳畈鎮杜家橋374噸,方家沖1684噸;黃鐵礦主要分佈在陽平鎮,儲量為67.39萬噸,礦石含鐵量為8%。鎳礦儲量24.08萬噸,主要分佈在呂王的銀山寨、陳家樓、細毛山一帶。鋅儲量為930噸,主要分佈在宣化的板倉南。蛇紋岩儲量為11987.24萬噸,含量為33—38%,主要分佈在呂王銀山寨。還有重晶石螢石、水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等非金屬礦藏。

地熱資源

大悟縣地熱能據非地質勘探,蘊藏豐富,約佔全縣30%,但未經專業地質勘探,尚未開發利用。

能源資源

風資源
大悟縣位於黃淮平原與江漢平原隆起帶,南北氣候過渡帶,境內600米以上高山17處,山高南北對流風高且大,風能儲量達100萬千瓦,2006年被省發改委納入全省風場開發的重點縣,仙居頂、五嶽山、擂鼓台、娘娘頂等平均風速在6.8米/秒以上,平均風功率密度360瓦/平方米以上,主風向和最大風能密度一致,有效風速小時數較高,中低風速出現較多,無破壞性風速,風能品質好,在全省布點測風中佔有明顯優勢。
太陽能資源
大悟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性大陸氣候,冬冷夏熱、冬干夏濕、四季分明,大悟縣城關地區太陽年輻射量在95.6-120.5千卡/平方厘米之間,年平均日照時數2422小時,年平均氣溫15.4℃,全年無霜期236天,年降雨量1086.4毫米,日照百分率47%,其中春季輻射總量占年輻射總量的27%,夏季佔35.2%,秋季佔21.9%,冬季佔15.7%,光照比較充分,大悟縣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器9.335萬平方米,每年節約標準煤1.4萬噸。
大悟縣
大悟縣

行政區劃


2018年,大悟縣下轄14個鎮、3個鄉。大悟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府前街3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420922100000城關鎮
420922101000陽平鎮
420922102000芳畈鎮
420922103000新城鎮
420922104000夏店鎮
420922105000劉集鎮
420922106000河口鎮
420922107000四姑鎮
420922108000呂王鎮
420922109000黃站鎮
420922110000宣化店鎮
420922111000豐店鎮
420922112000大新鎮
420922113000三里城鎮
420922200000高店鄉
420922201000彭店鄉
420922202000東新鄉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大悟縣總人口63.201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336371人,女性295641人;城鎮人口146121人,鄉村人口485891人;0—17歲以下127815人,18—34歲163082人,35—59歲235563人,60歲及以上105552人。2017年出生8625人,死亡6938人;遷入1881人,遷出5726人。
2021年6月15日,孝感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大悟縣常住人口為486153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大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0.7977億元,比上年增長(按2015年價格計算)6.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6.8170億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0.2129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63.767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按2015年價格計算)4.6%、5.0%、8.2%。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大悟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2.04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37.1959億元,比上年增長15.7%。
財稅收支
2017年,大悟縣完成財政收入15.9837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其中完成公共預算收入9.8293億元,比上年增長9.1%。在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完成5.92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3%。
2017年,大悟縣累計財政支出42.5103億元,比上年下降8.9%。
人民生活
2017年,大悟縣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8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7元,比上年增長8.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6元,比上年增長9.4%。
2017年,大悟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0.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2.0%。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7年,大悟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6323億元,比上年增長6.9%;實現增加值37.1090億元,比上年增長7.6%。年末耕地面積54.7686萬畝,其中水田41.9503萬畝,旱地面積12.8183萬畝,年內減少耕地面積651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28.1183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3.4641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8.0326萬畝,中稻播種面積33.556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37.8247萬畝(其中:油菜籽播種面積8.37萬畝,花生種植面積28.9628萬畝)。
林業
2017年,大悟縣山場總面積160.5263萬畝,有林地面積112.8184萬畝,封山育林面積14.07萬畝,當年造林面積24533畝。林業生產平穩發展。年末茶園面積29.3108萬畝,本年新增茶園面積25156畝,採摘面積18.1625萬畝。板栗面積70.468萬畝,油茶面積98871畝。
畜牧業
2017年,大悟縣生豬出欄44.91萬頭,比上年增長4.9%;牛出欄4.05萬頭,比上年增長1.2%;羊出欄6.64萬隻,比上年增長2.1%;家禽出籠376萬隻,比上年增長1.6%。肉類總產量46624噸,比上年增長6.4%;禽蛋產量19455噸,比上年增長1.5%。
漁業
2017年,大悟縣水產品產量24550噸,比上年下降0.8%。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大悟縣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8.1718億元,比上年增長(按2015年價格計算)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家(12月月報數),完成工業總產值8.97647億元,比上年增長6.9%;完成工業增加值24.1785億元,比上年增長(可比增長)3.9%。實現營業收入93.8594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實現利稅總額9.9167億元,比上年下降12.7%;其中利潤總額5.2262億元,比上年下降19.4%;稅金總額4.6905億元,比上年下降3.8%。產品銷售率為98.6%。
建築業
2017年,大悟縣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2.0411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4家,完成建築業產值37.57億元,比上年增長14.1%。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大悟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063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完成零售額29.3289億元,增長15.3%;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企業完成零售額2.79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實際利用外資182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5.2%;外貿出口3559.2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0.1%。
房地產業
2017年,大悟縣房地產開發投資4.8469億元,比上年增長92.6%。
旅遊業
2017年,大悟縣接待遊客22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0億元。建成3A級景區2家,2A級景區1家,省旅遊名村1個,星級酒店2家,旅行社7家,旅遊車隊1家,農家樂500餘家,旅遊商品專營店10餘家,旅遊直接從業人員5150餘人。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大悟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01.8201億元,比年初增加18.9356億元,增長10.0%;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53.3298億元,比年初增加17.2211億元,增長12.7%。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90.8072億元,比年初增加12.0143億元,增長15.3%。

文化


方言

大悟縣方言屬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區。語音上雖具有自己的特色,但與普通話的差異不大。由於大悟縣原是割四縣邊陲新建的縣,雖同屬北方方言,但在語音、辭彙和語法方面各有特色,約可分為4個方言區:
西部芳畈、二郎、大新、三里、東新原屬孝感縣所轄,保持了孝感“山裡話”的語音特色。南部劉集、河口接近黃陂話,但仍保持zh、ch、sh、r捲舌韻母。說話喜歡帶“得”(d芭i)的語尾。夏店、新城基本屬於這一方言片,但發音渾厚重濁,語氣高亢,接近豫南方言。
宣化、豐店屬“尖音區”,語音較婉柔、尖細,把“完全”說做“打”,“完全不懂”說成“打不懂”。該片有些發音,與大悟縣其他方言片略有不同,如“街、解、介”讀音與普通話相同,讀成[jie],其他幾個方言片就讀作[gai];“鞋”、“莧”,宣化、豐店讀成x的聲母,念做[xie]、[xian],其他片分別念成[hai]、[han],f與h有時相混,如“風”[feng],讀成[hong],sh有時與s相混,如“山”[shan]、“水”[s1]lli]讀成[san]、[sei]。
灄水上游東大河一線,黃站、呂王至河口北崗,是典型的黃安(今紅安)話。特殊韻≈在這一帶用得特別多,如“指甲”[zhg≈],“娘”[ni≈]、“兒伢”[ery≈]。
由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交通發達,人際交往頻繁,4片方言經過長期交流融合,吸收變化,逐漸趨於混同,以城關地區為大悟縣的方言代表區。

民間藝術

八人班皮影戲
八人班皮影戲源於三人班皮影戲,而三人班皮影戲傳說是唐明皇發明的。由於分工細,唱腔多變,藝術性相當成熟,因此深受農民歡迎。
藝人把紙人紙馬的原始戲,稱之為神戲。神戲流傳到民間后,藝人們不斷改進,最終發現,用透光的牛皮或驢皮雕制皮影,效果最好,從此相沿慣用,並稱之為皮影戲。皮影戲最初在長安附近的陝西、山西一帶流傳。明末清初之際,一些藝人為避戰亂,遷徙至澡河、府河流域,從此鄂北有了三人班和兩人班皮影戲。
鋼鐮大鼓
鋼鐮大鼓,又稱鋼鐮鼓書,為了與流行於中國南方的湖北大鼓相區別,也稱之為北路子大鼓。它流行於鄂東北的大悟、廣水、紅安和河南省南部的羅山、光山、新縣等地。每當農閑季節和喜慶節日,隨處可見藝人的演唱。早期,藝人以走鄉串戶、沿門乞唱的活動方式謀生,後來發展成“點棚打場”的專業性演出。
鋼鐮大鼓的發展歷史無文字典籍可考。多數藝人認為鋼鐮大鼓來自北方,脫胎於北方的犁鏵大鼓。這種鼓書,在早期的演唱中,藝人是使用兩塊犁鏵碎片擊打伴奏,后改為月牙形的鋼鐮或銅鐮,以增加美觀。因鄂東北地域與河南相接,語音接近,所以犁鏵大鼓很早便在與河南交界的湖北大悟、廣水、紅安一帶流傳。後來,在輾轉流傳過程中吸收了當地的民間音調,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當地獨特風格的地方曲種。當這個曲種繼續向南發展中,藝人改鋼鐮為木質雲板,改“京腔”為當地語言音調,於是,便逐漸形成現在流行全省的湖北大鼓,又叫南路大鼓。
北路子花鼓戲
北路子花鼓戲是大悟的地方劇種。大悟的楚劇就是在北路子花鼓戲的的基礎上,吸收其他劇種和民間小調的一些元素而形成的。江漢平原的楚劇,則是在黃孝花鼓戲的基礎上形成的。
北路子花鼓戲有自己的藝術特色。“三小”形式是第一大特色。即在行當上分為小生、小旦、小丑。由於劇目逐漸豐富,在“三小”的基礎上,生角又分小生和老生,旦角又分花旦和青衣,丑角又分小丑和老丑。以唱功為主是第二大特色。俗話說:“唱戲唱戲,不唱不成戲。”即使是唱散曲,中間的道白也很少,偏重於唱功。唱腔以高腔、四平為主,均用本嗓子唱,不像京劇、漢劇那樣,有些角色用邊音和虎音方法唱。無絲弦伴奏,是第三個特色。在1939年以前,北路子花鼓戲是沒有胡琴伴奏的,靠後台齊聲接腔,並伴以打擊樂,後來才引進京胡伴奏。藝人學戲是第四個特色。培養演員,不是根據學員的形象、身材、嗓音等條件來確定他學的行當,而是先學花旦,然後按二頭、青衣、小生、老生、丑角的順序進行。學成后,再以某一個行當為主。北路子花鼓戲演出的劇目,主要有《上周山》、《勸姑》、《採茶》、《投店》、《休妻》等,多達三百多個。

民間舞蹈

大悟的民間舞蹈主要有耍龍燈、舞獅子、玩採蓮船三種,多在春節、元宵節期間表演,俗稱“鬧燈”。此外,還有傘燈、蚌殼精、高蹺、捉蝴蝶、騎竹馬、拉犟驢、推車、挑花籃、抬毛老爺、八把椅子、打五扇、扭秧歌、腰鼓、連響等舞種。
耍龍燈:大悟的龍燈一般由三條龍(兩條大龍和一條小龍)組成,大龍由十二節組成(包括龍頭),閏年時則由十三節組成。小龍由一節(頭、身、尾一個整體)或三節(頭、身、尾各一節)、五節(身子佔三節)組成。兩條大龍之中,一條為滾龍,一條為懶龍。表演時,滾龍上下飛舞,變化出各種花型。懶龍只搖頭擺尾,在一邊做襯托。小龍則像調皮的小孩一樣,到處亂鑽。玩龍燈時,聲勢浩大,不僅有上百隻燈籠相伴,還配幾套打擊樂伴舞。
舞獅子:通常由一公一母兩隻獅子和一個大肚羅漢組合而成。表演時,兩隻獅子前後夾擊羅漢,羅漢則前擋后躲,妙趣橫生。采青表演時,疊起三至五張方桌,放置獎品於頂端,由其中的一隻獅子像上樓台一樣,一層一層表演,最後拿到獎品,凌空躍下。另一隻獅子則圍桌而舞。同時以打擊樂伴舞。
採蓮船:用彩紙紮船,由村姑坐船,船夫撐船,另一名丑角在旁邊趕扇逗樂。表演時,除了以打擊樂伴舞,還要邊舞邊唱,唱詞多半是恭賀之類的吉祥語。也可以由表演者之外的人,在一邊領唱,眾人相和。
蚌殼精: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飾蚌殼精,背兩片能開能合的大蚌殼。男的是漁夫,頭戴草帽,腳穿草鞋,手提魚網。在表演時,漁夫一心要網住蚌殼精,蚌殼精則變著花樣戲耍漁夫。採用打擊樂伴奏。

地方特產

大悟板栗
大悟縣主要特產之一,主要產地為宣化、豐店、三里、芳畈等山鄉,年產量達500萬千克以上。其中,板栗重鎮宣化店年產量在300萬千克以上。所產板栗個大、肉脆、味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生吃、熟食皆相宜。全縣板栗面積已發展到51萬畝,主要品種有“宣化紅”、“腰子栗”、“江山2號”等。2002年春,大悟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板栗之鄉”。
大悟茶葉
大悟縣先後被授予“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茶產業發展示範縣”、“全國重點產茶縣”、湖北省“茶葉大縣”,“大悟綠茶”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悟道茶”、“柏園黃龍寺”獲國際名茶金獎,“壽眉”、“金鼓”成為湖北著名商標,大悟茶產業在全省四類產業優勢區創建中被確立為全省茶產業優勢區第二名。三里茶葉生態公園,是大悟優質綠茶標準化示範基地,也是全縣茶旅融合發展的示範區,先後引進茶葉生產加工企業38家,建成高標準茶葉基地3.5萬畝,年產茶葉20萬斤,產值1.5億元,利稅過千萬元,創立了大悟綠茶系列品牌。
大悟花生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大悟花生莢果形狀為普通形或斧頭形,果殼薄,網紋清晰,粒小、籽實飽滿;種仁形狀為橢圓形,種皮顏色粉紅色,大小均勻;口感具有香、酥、脆、甜。大悟花生常年種植面積在32萬畝左右,年總產量超過7萬噸。大悟縣是湖北省花生重點產區之一,1957年被授予“花生之鄉”和“全國首批花生基地縣之一”,1986年被湖北省列為“花生商品生產基地”,2008年被評為湖北省“花生板塊大縣”,2009年批准為“綠色食品大悟花生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012年12月,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交通


截至2017年末,大悟縣公路通車里程3938.2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7.5千米,省道270.46千米,縣道219.32千米,鄉道275千米,村道3116千米。完成346國道河口至城關段一級公路路基土石方555.99萬方、涵洞149道、橋樑工程下構全部完成,橋樑預製T梁完成62%、空心板預製完成100%;夏店河大橋、曹家田中橋橋面板吊裝完成,路面基層完成2千米,累計完成貨幣工程量2.3億元;完成麻竹高速公路大悟段貨幣工程量8.2億元;完成悟峰山快速旅遊公路9.49千米路基、路面等工程,累計完成貨幣工程量8820萬元;完成觀新線9.8千米路基、路面等工程,累計完成貨幣工程量3963萬元;完成“兩紅公路”15.85千米路基、路面等工程,累計完成貨幣工程量3500萬元。
2017年,大悟縣共有道路營運客車550台,計程車200台,貨車395台。

社會


科學事業

2017年,大悟縣申報專利136件,其中發明專利52件;新授權專利86件,其中發明專利25件。登記備案高新技術產品13個。推動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8項。策劃申報7個科技項目100%實現立項建設。技術合同登記超過8000萬元。培育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家,市級知識產權示範建設企業2家,開展知識產權執法2次,辦結知識產權案件13件。重點引進糧油、林果、畜牧、水產、蔬菜等優良品種35個,全縣農作物優良品種普及率達到96%以上。推廣高產作物栽培、節水灌溉、生物防蟲、配方施肥等實用農業技術21項。建立糧油高產示範基地、林特豐產示範基地、畜禽優化養殖示範基地、高效農莊示範基地21個,示範面積8100畝。推廣高產栽培、林果生產、節能環保、精細加工等科技成果32項。規模以上工業高新企業18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8家,高新產品企業10家。完成高新產業產值30.16億元,高新產業增加值7.11億元。篩選推薦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指導9家規模以上科技企業13個產品開展高新技術產品登記備案工作,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1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大悟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05所,其中,幼兒園14所,教學點87個,小學73所,初中23所,高中6所,特教學校1所,中職校1所。在校學生72087人,其中,在園幼兒12920人,小學生34604人,初中生15471人,高中生7987人,特教生30人,中職生1075人。2017年累計發放補助資金5259.44萬元,其中春季資助學生7106人,資助金額1631.18萬元;秋季資助15740人,資助金額3628.26萬元。落實營養改善資金2898萬元,惠及30836名學生。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新增計算機教室1個,錄播室5個,新增班班通181套,增補圖書30000冊。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91人次,省級獎574人次。全縣大文大理一本上線268人。

文化事業

2017年,大悟縣電視用戶數12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7.8萬戶,直播衛星用戶3.5萬戶,無線用戶0.7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廣播綜合覆蓋率100%。完成10000套“戶戶通”工程建設安裝,完成“村村響”工程建設1個縣級平台和287個行政村終端安裝任務。農村電影放映4800場次,觀眾達30多萬人次。新城鎮被列入全國96個體育小鎮試點之一。完成全縣273家(含五個社區)農家書屋報刊征訂和音像圖書更新。舉辦、承辦、聯辦了文藝晚會、瑜伽健身大會、農民文化藝術節、民俗文化展演、皮影戲展示等活動17場次。開展“民俗文化進校園”、“戲曲進校園”27場,送戲下鄉75場。全縣建成鄉村文化廣場380處,並安裝了健身器材。舉辦第六屆大別山(大悟)紅葉文化藝術節暨第四屆全國攝影大展系列活動。排查整改文化場所安全隱患3起,及時通報公安消防大隊、安委會等部門19起。查處取締“黑網吧”6家。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大悟縣擁有衛生機構390個,其中縣直醫療機構7家,鄉鎮衛生院17家,村衛生室277家,民營醫院4家,個體診所85家;衛生醫療機構床位數3229張;衛生技術人員2234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962人,註冊護士1272人。完成護士首次註冊91人,完成執業護士延續註冊62人。全縣參合農民45.7萬人;參合農民享受合作醫療補助29014.5萬元。兌現獨生子女保健費36萬元,落實農村獨生女65人和雙女戶272人;中考政策性加分337人,為2321名獎扶對象和204名特扶對象發放資金304.36萬元,給242名企業退休職工兌現計生獎勵資金85.7萬元;為15戶、24人“失獨”家庭發放撫慰金15萬元;為179名計生特困家庭發放就診卡減免7.6萬元,流動人口跟蹤管理到位率92.6%、衛生計生公共服務均等化率96.9%、入庫率92.7%、查驗率100%。計生年度出生人口7951人,出生人口性別比100:112。

勞動就業

2017年,大悟縣城鎮新增就業7938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148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45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546人;勞動者就業創業培訓312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16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579萬元扶持創業442人,帶動就業1685人。處理各類勞動爭議仲裁案件46起,涉案金額115萬元;查處欠薪案件72件,為1500餘名農民工追回工資2300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

社會保障

2017年,大悟縣五項社會保險累計參保64.34萬人次,五項社會保險費徵收32258萬元。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2.9萬人,徵收社會養老保險費2960萬元。

社會福利

2017年,大悟縣城市低保對象2577戶4915人,發放低保金1843.04萬元;農村低保對象18686戶31905人,發放低保金7125.4萬元。農村五保對象6185人,發放供養資金5609.2萬元;孤兒救助對象155人,發放基本生活費186.4萬元。完成因災倒房6戶重建,修繕損房20戶,救助受災群眾34920人;過渡性生活救助受災群眾46人;下拔自然災害救助資金625萬元。辦理結婚登記4510對,離婚登記1052對。

基礎建設

2017年,大悟縣完成城鄉建設項目10個。城區防洪排澇改造、澴河主管網清淤維修、發展大道改造、一中擋牆修復工程等4個項目及城區功能提升6個項目全面完工。城區污水處理PPP項目、鄉鎮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高鐵試驗區路網項目等跨年度項目順利推進。爭取危房改造資金2752萬元。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136個,安置3670戶6267人。
2020年5月29日,大悟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環境保護

2017年,大悟縣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為5137.5噸、729.7噸、1386.07噸、373.3噸,同比削減1.2%、4.2%、6.3%、2.6%。環評審批建設項目37個,環評執行率100%,三同時執行率100%。完成污染源總量監測任務20家(次)、提供環境投訴和執法服務90次。環境監察執法檢查企業320餘家,下達監察通知書86家,實施限期整改企業12家、停產治理企業1家、行政處罰企業14家、查封扣押1家,行政拘留0人。受理信訪84件,已全部辦理完結。依法檢查污染源65家,其中督促限期整改12家,查封扣押1起、停產1起、立案查處14家處罰64.7萬元。

旅遊


綜述

大悟山川秀美,地靈人傑。境內奇峰峻岭千姿百態,湧泉飛瀑賞心悅目,幽洞怪石自然天成,大悟山有十大傳說十大奇觀,五嶽山更是四季奇景變幻,響水潭瀑布飛掛震天響,乳山寺古鐘長鳴傳八鄉,娘娘頂勝日尋芳好瀟灑,仙居頂休閑度假太飄逸。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其間點綴著眾多的革命紀念地,更使人領略到大悟文化的燦爛,看到大悟精神的魅力。周恩來與美蔣代表談判處,中原軍區司令部、新五師司令部舊址,全國十大陵園之一的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中原突圍紀念碑等,是緬懷先烈、遊覽憑弔的勝地。巍巍大悟山、五嶽山,水光瀲灧的豐店水庫、彭店水庫,疑是銀河的響水潭瀑布,莊嚴肅穆的乳山寺、娘娘頂、仙居頂古剎,功能齊全的龍潭湖旅遊度假區、泉水山莊是勝日尋芳,休閑度假的良好處所。

大悟山

明朝進士曾任過南京都察院兵部駕使、布政使得李道元到山為僧,法號喪吾,他在清心崖閉目頌經(此崖上刻有:“佛經六時念僧李道元。”現完好,他悟出了天道、地道、人道,從此一衣山由李道元更名為“大悟山”。九龍寺改為“悟峰”,附近兩座大山,一座叫小悟山,一座叫四方山,其意天、地、人。
山間峰巒起伏,溪澗縱橫,氣候清爽。由於海拔高、氣溫低、環山植被稠密、濕度大、水氣蒸發升騰,形成輕雲薄霧,遊離飄忽,倏隱倏現,或濃或淡,有時覆蓋如帽,有時纏繞如帶,山鄉人每以山間雲霧變幻預測天氣,為之諺云:“有雨山戴帽,無雨雲纏采腰。”大悟山自然景觀豐富。舊說有8景,又說有72景。其中有飛崖斷壁的“天生橋”,險拔幽空邃的“吊崖洞”、“石人山”石人栩栩,“獅子岩”怒獅欲躍等等,無不景象秀絕。每當日麗風清,攀藤附葛,登最高峰金頂,頓覺天高地厚,心胸為之一爽。清光緒十一年《孝感縣誌》載明沈惟柄《登大悟山詩》云:“積雪千尋界紫霄,山靈策我上扶搖。苔花綉石堆雲錦,楓葉經霜剪絳綃。檻外秋雲生大別,望中風雨過南條。雁堂柏子無消息,萬壑天簫吼暮潮。”大悟山又是馳名中外的革命老根據地之一。它北依大別,南窺江漢,處平漢鐵路翼側,扼南北交通咽喉,進可以據三關,通豫皖,預馳中原。早在建黨初期,徐海東就以大悟山為基地,建立農民自衛軍,點燃了農民革命武裝鬥爭的烽火。抗日戰爭時期,這裡又是中原抗戰前哨,中共鄂豫邊區黨委、行政公署及新四軍第五師司政機關先後移駐大悟山區。大悟山區成為鄂豫皖湘贛邊區抗日戰爭指揮中心。大悟山屬大別山脈,主峰金頂,海拔813米。其東南麓原建有寺(即大悟寺),俗稱老廟。枕高山,傍溪流,佛殿數重,有藏經閣、讀書院。門前枯藤老樹,勁枝橫突,鬱郁蒼蒼。院中有古井,冬暖夏涼,終年保持固定水位。
山間峰巒起伏,溪澗縱橫,氣候清爽。由於海拔高、氣溫低、環山植被稠密、濕度大、水氣蒸發升騰,形成輕雲薄霧,遊離飄忽,倏隱倏現,或濃或淡,有時覆蓋如帽,有時纏繞如帶,山鄉人每以山間雲霧變幻預測天氣,為之諺云:“有雨山戴帽,無雨雲纏采腰。”
大悟山自然景觀豐富。舊說有8景,又說有72景。其中有飛崖斷壁的“天生橋”,險拔幽空邃的“吊崖洞”、“石人山”石人栩栩,“獅子岩”怒獅欲躍等等,無不景象秀絕。每當日麗風清,攀藤附葛,登最高峰金頂,頓覺天高地厚,心胸為之一爽。清光緒十一年《孝感縣誌》載明沈惟柄《登大悟山詩》云:“積雪千尋界紫霄,山靈策我上扶搖。苔花綉石堆雲錦,楓葉經霜剪絳綃。檻外秋雲生大別,望中風雨過南條。雁堂柏子無消息,萬壑天簫吼暮潮。”
大悟山又是馳名中外的革命老根據地之一。它北依大別,南窺江漢,處平漢鐵路翼側,扼南北交通咽喉,進可以據三關,通豫皖,預馳中原。早在建黨初期,徐海東就以大悟山為基地,建立農民自衛軍,點燃了農民革命武裝鬥爭的烽火。抗日戰爭時期,這裡又是中原抗戰前哨,中共鄂豫邊區黨委、行政公署及新四軍第五師司政機關先後移駐大悟山區。大悟山區成為鄂豫皖湘贛邊區抗日戰爭指揮中心。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湖北大悟縣城關鎮東河東岸江崗山西麓。佔地230畝,以紀念碑、紀念堂為主體,工程雄偉,氣勢磅礴,竣工於1984年,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自題寫園名。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為中國十大陵園之一,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紀念堂寬大敞亮,內陳列有鄂豫邊區革命英烈的生平事迹圖像200餘幅,還有部分革命歷史陳列其間。紀念堂后是烈士祠,歷石階242級便到了江崗山頂峰,上辟平面1600平方米,四面石欄圍繞,中間矗立革命烈士紀念碑,底座四米見方,為白色大理石砌成,高21.8米的碑塔,巍峨英姿,直指長空。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於1984年建成,位於大悟縣城關鎮東繯河東岸江崗山西麓。以紀念碑、紀念堂為主體,工程雄偉,氣勢磅礴,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自題寫園名。
佔地469畝,由主體建築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烈士祠等及輔助建築物國防教育館、兒童樂園、門樓、廣場等組成,園藏文物近1000件,是全國十大烈士陵園之一,是全國第一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是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被列為省十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被定為全省旅遊定點單位,2000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管理先進單位,2002年被確定為省國防教育基地,2002年被評定為2A級旅遊景區。
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烈士陵園的建設與發展,李先念、徐向前、江澤民、劉華清等先後為陵園題寫李先念、喬石、劉華清、廖漢生、宋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省市各級領導先後多次來園視察指導工作。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是大悟老區革命烈士英勇鬥爭的縮影,是老區精神風貌的象徵,是鄂豫兩地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該紀念堂寬大敞亮,內列有鄂豫邊區革命英烈的生平事迹圖像200餘幅,還有部分革命歷史文物陳列其間。紀念堂后是烈士祠,歷石階242級就到了江崗山頂峰,上辟平面1600平方米,四面石欄圍繞,中間聳立革命烈士紀念碑,底座四米見方,為白色大理石砌成,高21.8米的碑塔,巍峨英姿,直指長空。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縣城關鎮環水東岸的江崗山上,佔地面積230畝,以紀念堂、紀念碑為主體,氣勢磅礴、工程宏偉,於1984年11月6日竣工落成,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園名,是中國十大陵園之一。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址位於鄂東北大悟縣城關澴河東岸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內江崗山山頂,1984年建成。碑址平台1600平方米,碑座4米見方,高21.8米,其中碑座高5.1米,碑身高16.7米。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的形狀是仿照天安門廣場上人民英雄紀念碑修建的,紀念碑正面向西,碑身正面和背面均用白色大理石鑲貼成長方形碑框,正面鐫刻著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的親筆題詞:“為革命事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背面是徐向前元帥的題詞:“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們的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而奮鬥!”碑座東面黑色大理石上鐫刻著由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碑座南北兩面分別雕塑著反映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鄂豫邊區軍民英勇頑強與敵人作鬥爭的浮雕。
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
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碑址位於鄂東北大悟縣城關澴河東岸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內金龜山山頂,1998年落成。碑址平台1200平方米,碑長12米,碑高6.4米。
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碑型為卧式形狀的軍事地圖,以軍事地圖常見的包圍與反包圍的箭頭和弧線為形象語言,表現了當時突圍的實際情況。碑的正前面是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碑名,背面鐫刻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碑體中央連接兩端的長弧體,表示國民黨三十萬大軍對中國共產黨軍的重圍,上方三個大小不同的巨型箭頭,象徵中原部隊從三個方面勝利突圍,紅色花崗碑座象徵大悟這塊紅土地。整體碑型,既象一團火焰,又似一簇勁草,使人聯想到革命篝火在燃燒,革命先烈如勁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革命先烈的精神將永世長存,激勵後人奮發向上。
仙居頂
是大悟四大名山之一,主峰海拔608.2米,總面積約165平方公里。仙居頂有“大風口”之稱,獨特的地形地貌,有用之不盡的風能資源。地下還蘊藏著一千萬立方米的大理石礦。仙居頂還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
相傳有道人“廬此”。“廬”指的是茅草屋,“廬此”是居住在此的意思。道人仙居此山得道成仙,而此山主峰突出眾山,人們故稱之為“仙居頂”。據舊《黃安縣誌》記載:“仙居頂亦接天台山脈,山岩盤曲,雖盛夏涼風襲人,傳有農諺曰:九洲十三省,尖不過仙居頂”。仙居頂凌空突起,直插藍天,主峰形若鳳凰頭,山體酷似展開的鳳尾,民間又稱其為“鳳凰山”。仙居頂在隋唐時期稱“九連山”。相傳唐中宗年間(公曆684年),有一民女紀蘭英,在此佔山為王。是年元宵節之夜,平遼王薛仁貴之孫,丁山之子薛剛,因喝酒,大鬧長安街。此時,中宗皇帝帶著皇后和驢頭太子,正坐在龍門台上觀賞花燈,薛剛跳上台去將小王倒提起來撕成兩半,嚇死老王,闖下了滅門大禍。薛剛逃出法場,來到仙居頂避難,與紀蘭英結為夫妻。從此他們在山上招兵買馬,操練刀槍,準備返回長安,推翻朝廷。如今仙居頂還有紀蘭英為王時的殘存寨牆,城門練兵時的古迹“跑馬崗”“系馬樁”“豎旗梁”“龍塌寺”“逼風珠”等。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了湖北仙居頂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在仙居頂建設了風力電場。仙居風力發電場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總投資額10億元。一期工程裝機容量3萬千瓦,動態投資3.3億元,年上網電量5150萬千瓦時。2009年12月30日14時45分,在大悟縣新城鎮110千伏新城變電站內,隨著當地供電公司總經理付志北的一聲合閘送電命令,新05開關一次性送電成功,此舉標誌著大悟縣仙居頂配套新建工程的竣工投運。
仙人洞捨身崖
隋唐前,大悟山名叫少華山,隋末南陽王伍雲召不願歸順在李淵父子的麾下,被唐兵打敗追殺到少華山的萬丈懸崖,無路可逃,喊了——聲“天絕我也”跳下崖去(此崖后叫捨身崖)。正在仙人洞玩耍的仙童把看到的一切告訴了仙道,仙道屈指一算,伍雲召的後世有超凡脫俗之命,就將他接入洞,伍雲召蘇醒后,見頭載紅冠的仙道守在身邊,要拜道為師,仙道說:“你的命中是佛家弟子,我可教你仙術一二,以後會有用場。”。你暫且住在洞中修鍊。有一日仙道對伍雲召說:“這不是你久居的地方,我送你一件袈裟,閉上眼睛現在出洞”。當伍雲召睜開眼睛時,人已站在山峰的最高處。
一衣山
少華山雲海茫茫難辨東西,這時一隻老虎,搖頭擺尾出現在他的面前,像見到主人似來到伍雲召來到洞中與虎為伴(此洞後來叫道人洞)。山下有獵戶發現了與虎為伴的異僧,告之鄉鄰,官紳富戶主動捐錢捐物,伍雲召只求一衣之地,官紳們答應要多少給多少。伍雲召把袈裟往空中一拋,它的陰影頓時遮住了方圓40餘里,官紳要求將範圍縮小一點,當陰影縮至遮蓋整個少華山時再也不動廠,這東至大嶺西達郭山,南北橫路的山場田地賜為佛地,少華山從此叫一衣山。山南張家畈張大成是這個地方的主人,清心崖上面刻有“施主張大成”。
古井拔杉
伍雲召出家傳到朝廷,李世民派尉遲公(當地人叫他胡俊德)為伍雲召修建廟宇,尉遲俊德與伍雲召商定修建佛殿禪房100間由伍雲召組織木料,其它均有尉遲公負責,第二天他們選定了廟址,伍雲召發現廟址中部有口古井,深不可測,伸手在井中一探,摸著一根木頭,往上一提是一根又粗又大的杉木,他在井中拔了一天一夜,杉木堆集如山,他想該夠了吧,就停了下來。
尉遲公也毫不示弱,組織幾萬官兵和工匠,突擊籌料,工程進展很快,當建到99間時,差一間的木料,伍雲召再到井中去看,發現井中仍有樹樁,但不管怎樣拔也拔不起來,這口井現仍完好,至今裡面還可以看到一棵樹樁。來名由地形九龍封聖而得名,叫九龍寺。
三個太陽石
大悟山東嶺有三個大圓石頭,傳說后羿射日,有三個太陽落到大悟山。山神上天,報玉皇大帝請將他們收回天宮,大帝說:既犯天條,罪該如此,大悟山是座仙山可置它們。他們三兄弟在大悟山看見勞動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萬物靠日月運轉,休養生息,後悔當初不該目無法規,就化作三個圓石頭,天天觀日月,時時悔過錯。
藥王崖
傳說藥王扁鵲,被秦國巫醫殺害后,魂魄不散,他的屍首和葯囊飄到大悟山南的石崖上化為一個石鵲,藥包散開藥草落到大悟山生極開花。過了若干年華佗被曹操梟首。頭顱在天空到處飄遊,游到大悟山嗅到藥草異香,發現扁鵲在此,就與他打招呼,其頭落到東西的石崖上化作石人頭,打這以後,大悟山滿山是藥材,種類數不清。這一帶的蒼木香味奇特,配在藥方中,藥效倍增,目前藥王崖是縣鄉藥材基地,已栽種了5000多畝藥材。
五嶽山
離豐店水庫北面8公里處五嶽山的自然風景,則更為壯觀。更是旅遊聖地。相傳五嶽神仙常聚會於此山,故名五嶽山。主峰海拔850米。五嶽山是竹河水源頭之一,山勢雄偉,地勢險要,兵家必爭,群山異崎,勢若衝天,峰巒疊障,煙雲萬狀,其色若紫,引人入勝。為了保護這塊革命聖地和資源,人民政府在這裡建立了國營林場。在東山腳下修通了姚畈至豐店的松柏油路,經過四十多年的裝點,五嶽山自然面貌更加壯觀。春天,萬畝松杉鬱鬱蔥蔥,夏天,紅、白、黃各種奇花異草點綴期間,紅似火,艷似陽,層林盡染,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四季春融融,奇樹綠重重,登此山,大有登廬山之勢。洗盆石:山間有塊平板石,約有三千平方米,石中有一大一小兩個圓的的石檔,大地為“洗腳盆”,小的為“洗臉盆”。月月歲歲,裝滿清水,仙女臨風,在此洗澡洗臉,水如胭脂,面呈桃色,老來還青。不倒石:山中有一石,人稱“動腦殼”,一人推得動。百人推不倒。將軍石:五嶽山峰有塊巨石,底有一個大石盤,圍四塊巨石自然壘成雙層高達數丈,遠望象座石塔。傳說,一次有個將軍在此地打仗時,刀槍被損,手拿巨石與敵搏鬥,未料敵人逃走,正好巧遇挑山神路過,將軍借下挑山神的扁擔,挑起巨石騰空而起,追趕逃敵,為繞過五嶽山主峰,扁擔換肩之時,力猛扁擔被閃斷,所以留下兩塊巨石,人稱“將軍石”。千年古楓:樹高千餘丈,樹粗三人圍,樹冠如傘,相傳此樹三毀未成,避過一切災難,現在“千年石楓”搖搖多姿,命大壽長,顯得蒼老龍鍾,天晴檔日,天陰避雨,盛夏季節,樹下涼風,人歇樹下,暑氣盡消。
“迎日瀑”:這條瀑布是從山洞中流出來向下飛瀉,長流不斷,整個瀑布面正朝東方,所以取名為“迎日瀑”,特別是在陽光直射下的景色真象是千萬根金條在舞動,熠熠生輝。
三爪山
三爪山位於豐店鎮三爪村,由三峰而得名,相傳很早以前三峰出現過“三隻爪的金雞”,獵人聞訊,誤為“野雞”鳴槍捕獲,誰知槍響“雞飛”,從而不見雞回,故稱“三峰”為三爪。三峰高度相等,形如雞爪,朝迎日出,夕送日歸。三峰中南峰,勢如插天,有三百多塊石條順次蜿蜒而上直通山頂,“文化大革命”前頂端廟宇修繕完整,殿宇數十間,牆壁均為雕花石條砌成。美麗壯觀,石條上雕刻神像森嚴,香火旺盛,來往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每年農曆三月三,人們成群結隊,求神,算命抽籤,叩頭禱告。中峰西側有一巨石聳出,下側石板上巧成天然水井,泉水清澈透底,渭渭細流,無論酷暑寒冬,從未斷流,如登此山,捧飲井泉,甘甜清涼,提神清爽,疲勞頓失,如入仙境。龍潭溝”:三爪山下有一條八九里長的峽谷,沿溝底小路行走,怪石險惡,岩溝下游有座巨石填住河道,使流水從高處傾瀉而下,形成瀑布,下面沖成一個園潭,深不見底,有人探究從山上割來大堆青藤接起數丈長繩,繫上一塊石頭。放下去,石頭還沒到底,相傳這潭水直通東海,所以叫“龍潭”,將這條溝叫做“龍潭溝”。現在龍潭溝當地還漢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龍潭水庫:人們言傳古時此地連旱三載,寸草不生,人飢畜絕,飛越山谷,降雨消災,龍王入海,留下深潭。現在“龍潭”已建起水庫一座,庫中碧波蕩漾,魚兒戲水,閑來垂釣,其樂無窮。
大悟山還有:天生橋、雷神洞、為王寨等等很多美好的傳說。若想探名山,請到山中來。

大頂山景區

位於大悟縣劉集鎮的大頂山,海拔高度430米,山峰挺拔陡峭,山上常年雲霧繚繞,因整座山體呈筆架狀,故又稱“筆架山”。山的正面朝北,兩塊巨石凌空直下,交疊成“人”字,形成百丈懸崖,象打開的一幅蚊帳,故此處被人們稱作“帳子門”。山的左上側還有一小峰,高百米,全部由巨石天然生成,狀似一隻側卧的癩蛤蟆,故又被稱作“蛤蟆石”。大頂山底至山腳建有上、中、下三寺,上寺和下寺尚有遺址。
大悟縣
大悟縣

龍潭湖

長12千米,水面4200畝,容量為5600萬方,水面最寬處2000餘米,最窄處10餘米。湖上建孔橋兩座,湖面有玉皇島、桃花島、花果山、葫蘆島、光明島等小島。
湖中桃花島在懸崖峭壁下有一個非常神秘的洞名曰桃花洞,可容數十人,而洞口有密集的野桃樹和其它樹木遮掩。日本人進攻桃花島附近村莊“石坡”時,村裡男女老少就藏在桃花洞中,日本人未發現,老百姓才免遭劫難。
大悟縣
大悟縣

永宗寺

位於大悟縣豐店鎮的東北三千米處,是五嶽山的東段——蓬花山,在付堂村境內,與宣化店鎮旦庄村接壤。兩米寬、四米高的石牆鑲嵌在蓬花山的山嶺上,似南傾的半月形,現仍可見殘存斷牆。圍地面積八百餘畝,古樹參天,有胸圍超過四米以上的檀樹、栗樹、樟樹、榆樹等近百棵,四季雲霧繚繞,春秋時節,遠處只聞鐘聲不見廟宇。院內龍井泉水似寸管噴出到井旁的池中。現有建築面積836平方米。環境優美、冬暖夏涼、氣候宜人,解放后,是大悟縣的風景保護區之一。

宣化店談判舊址群

是“中原突圍”發生地,周恩來同志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同美蔣代表舉行了宣化店談判;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董必武、徐向前、李先念、鄭位三等曾在此戰鬥過,留下了許多革命史跡;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飛機在宣化店誕生;解放戰爭第一槍在宣化店打響。抗日戰爭勝利后,由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王樹聲、王首道、陳少敏、任質斌等領導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中原軍區司令部定駐紮此地。

新四軍五師舊址

位於大悟縣城南34千米處大悟山南麓的白果樹灣。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全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李先念同志受中共中央的指派,率領一支小部隊挺進鄂豫敵後,建立了新四軍獨立游擊隊。1940年1月,進駐大悟山,建立了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1941年4月5日,豫鄂挺進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五師,通電全國,李先念同志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劉少卿任參謀長,任質斌任政治部主任。李先念同志領導新五師在孤懸敵後的處境中,始終高舉抗日大旗,頑強戰鬥,成為華中抗日根據地抗日的中堅、民族的脊樑。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

始建於1979年3月,1984年11月6日落成,1998年4月15日又新建成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園佔地469畝,由主體建築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碑、中原突圍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烈士祠等及輔助建築物國防教育館、兒童樂園、門樓、廣場等組成,園藏文物近1000件,是全國十大烈士陵園之一。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一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5月,被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被評定為AA級旅遊景區。

代表人物


劉華清上將徐海東大將周志堅中將聶鳳智中將
程世才中將方毅華少將鄧少東少將石志本少將
葉建民少將田厚義少將何輝燕少將張國傳少將
張宗勝少將張潮夫少將金紹山少將周明國少將
鄭本炎少將趙文進少將姚運良少將高林少將
席舒民少將黃立清少將韓東山少將董志常少將
謝甫生少將雷紹康少將顏東山少將伍瑞卿少將
劉何少將孫光少將嚴光少將李長如少將
吳傑少將吳永光少將吳林煥少將何光宇少將

獲得榮譽


2019年03月,大悟縣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湘鄂西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5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湖北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