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小調
旋律小調
旋律小調(Melodic Minor)是小調的一種形式。在巴洛克時期與古典主義時期,旋律小調在上行時升高調內的VI級、VII級,下行時還原VI、VII級(與自然小調一致)。VI級、VII級升高的下行音階被莫扎特使用過一次,從斯克里亞賓運用完之後,旋律小調下行有新的發展,並可以直接用作和弦。
因為和聲學導音的概念,導音應該和主音相差半音,所以除了調號之外,將自然小音階的七級音升高半音,就成為和聲小音階。
除了調號之外,由於和聲小音階將七級音升高半音,六級音和七級音就會相差增二度,給人一種很不和諧的感覺。
為了方便旋律的發揮,所以在音階上行時將六級音也升半音,於是上行每個音之間的音程大小變成了“全-半-全-全-全-全-半”。避免了增二度不協和音程的出現,卻給人以大調的感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在音階下行時將六級音和七級音還原,改成自然小音階的樣子,即“全-半-全-全-半-全-全”。
這種上下行結構不一致的音階稱為旋律小音階。
理論中的旋律小調
旋律小調
c旋律小調上行為: C、D、E♭、F、G、A、B、C
c旋律小調下行為: C、B♭、A♭、G、F、E♭、D、C
a旋律小調上行為: A、B、C、D、E、F♯、G♯、A
a旋律小調下行為: A、G、F、E、D、C、B、A
理論中的旋律小調
旋律小調的上下行音階結構是不變的,C,D,Eb,F,G,A,B,C。也就是我們常說的“jazz minor(爵士小調)”,包含了半個減音階與半個全音階(七級音向上到三級音是減音階結構,三級音再向上到七級音是全音階結構)。它在聽覺上像自然大調(F,G,A,B,C),但保留了小調的降III級音(C,D,Eb結構決定了它屬於小調音階)。它所製造出來的順階和弦與調式,在爵士樂領域已被大量使用,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爵士小調”。
分佈
cM7:小大七和弦
dm7:小七和弦
Eb+7:增大七和弦
F7:屬七和弦
G7:屬七和弦
aф7:半減七和弦
bф7:半減七和弦
以下是C調爵士小調的7個順階音階模式
I | 上行旋律小調 | T, 2,♭3, 4, 5, 6, 7 | 搭配和弦 CmM7 或 Cm6 , 和聲進行上作為 I 級和弦(I minor) |
II | Phrygian♮6 (另稱Dorian♭2) | T,♭2,♭3, 4, 5, 6,♭7 | 搭配使用 D7sus♭9, 和聲進行上作為屬和弦 |
III | Lydian augmented (即Lydian♯5) | T, 2, 3,♯4,♯5, 6, 7 | 搭配使用 E♭M7♯5 , 和聲進行上作為 I 級和弦(I+) |
IV | Lydian dominant (另稱"Lydian ♭7", "Mixolydian♯4") | T, 2, 3,♯4, 5, 6,♭7 | 搭配和弦 F7♯11 , 和聲進行上作為屬和弦(但不是即將解決到I級和弦的屬和弦) |
V | 下行旋律大調(另稱"Mixolydian ♭6", "fifth mode") | T, 2, 3, 4, 5,♭6,♭7 | 搭配和弦 G7♭13 , 和聲進行上作為屬和弦 |
VI | 半減音階(即"half-diminished", 另稱"Locrian ♮2") | T, 2,♭3, 4,♭5,♭6,♭7 | 搭配和弦 Am7♭5 , 和聲進行上作為 II 級和弦(II minor) |
VII | Super Locrian (另稱"altered dominant scale","altered scale") | T,♭2,♭3,♭4,♭5,♭6,♭7 | 搭配和弦 B7♯9♭13 , 和聲進行上作為屬和弦 |
應該被指出的是,這些音階模式的名字大部分來源於自然大調音階的相應模式名的變化。例如Phrygian♮6,即爵士小調的第二個模式,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它與自然大調的Phrygian模式大致相同,除了一個升高的6級音
第四個模式Lydian dominant和第五個模式“下行旋律大調”都很接近泛音列
第七個模式Super Locrian比較特殊,有一個降4級音。在十二平均律當中,降4級音與大3級音是等音,所以這個模式相當於同時具有小3級音和大3級音,既可以看成減音階,又可以看成屬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