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村

吉林省松原市興原鄉西郊村

徠西郊村地處松原市區松花江南岸城郊結合部,全村幅員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0公頃,有三個自然屯,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936戶,2077口人,勞動力478人。現有氧氣廠、液化氣站、蔬菜批發市場、封閉學校等4家村辦集體企業,蔬菜生產等專業協會3個。2008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元,全村農村經濟發展各項指標多年來都穩居全市前列,多次被省、市、區授予“農村工作先進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先進黨支部”等稱號,受到各級表彰。2007年被確定為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2008年被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被松原市委、市政府授予新農村建設先進村。

基本概況


幾年以來,西郊村在兩委班子帶領下,始終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工作主線常抓不懈,針對農業人口多,耕地資源少等不利因素,確定了重點打好“郊區農業、郊區工業、郊區服務業”三張牌,走出了一條“發展棚菜富農,引進工業強村,輸出勞務增收”多業並舉的強村富民之路。

經濟建設


立足郊區農業資源業優勢,大力發展棚菜經濟富民。西郊村是全市蔬菜主要產區之一,以前主要是以生產裸地普通蔬菜為主,一年最多生產兩季,土地利用率不高,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菜農的收入也比較低。2004年,新的兩委班子上任后,積極組織村民到外地參觀學習,廣泛徵求意見,及時調整工作思路,確定了以增加菜農收入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把發展蔬菜生產作為服務城市,強村富民的一項主要任務,在蔬菜生產上做到“三突出一提高”,即突出一個“早”字,早生產,早上市,在生產反季節蔬菜上下工夫;突出一個“新”字,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在生產細目菜上下工夫;突出一個“優”字,在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上下工夫;“一提高”就是提高蔬菜生產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按照這一思路,他們及時調整蔬菜種植結構,組織菜農到山東壽光等地學習棚菜栽培技術,引導農戶建大棚和日光溫室,推廣先進技術,引進名優新特品種,生產反季節和優質蔬菜。現在全村蔬菜大棚和日光溫室已發展到320多棟,面積達15萬平方米,生產名優新特蔬菜種類達20多種,很多以前在冬季只有南方能生產或當地只能在夏季生產的細目菜,現在西郊村能達到一年四季生產上市,在蔬菜生產上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先”,開拓市場,搶佔先機,使種菜的經濟效益成倍增長,不僅滿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了菜農的收入,2004年以來,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躍上新台階,2008年達到7000多元,位居全市第一。
立足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增收。在兩委班子帶領下,針對該村人多地少,富餘勞動力多這一特點,充分利用城郊優勢,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為此村裡成立了勞務輸出服務站,及時為村民提供用工信息,聘請專家定期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向用工單位推薦人才。同時組織村裡有一技之長的人員成立了建築裝修工程隊,在市區從事建築裝修工作,村裡還想方設法為在城區從事商飲、運輸等服務行業的農戶提供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幾年來,通過提供技術培訓、市場信息、資金等各方面的扶持,全村在市區從事商飲業的專業戶有40多戶,運輸業的專業戶有20多戶,蔬菜營銷專業戶70多戶,轉移勞動力380多人,2008年全村僅勞務經濟收入一項就達600多萬元,人均增收近3000元。
徠立足城郊資源優勢,大力開發企業強村。無工不富,無農不穩,要想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必須優先發展村辦企業。本著這一理念,幾年來,西郊村在兩委班子帶領下,堅持下大力氣抓招商引資,抓村辦企業的生產管理,通過對市場考查和論證,選擇了一批發展前景好投資見效快的項目,先後累計滾動投資5000千多萬元,建成了氧氣廠,液化氣站,鑄造廠和蔬菜批發城等村辦企業,合資建成了封閉式管理學校。通過不斷完善企業管理制度,調整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目前各企業的規模和效益不斷擴大。僅蔬菜批發城現佔地面積達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庫房150個,攤位300個,是全市唯一一家規模大、功能全、信譽好、效益高的蔬菜批發集散地,不僅輻射全市四縣一區和周邊的內蒙、黑龍江、白城等部分縣市,而且連接國內十幾個省市的蔬菜批發市場。蔬菜批發市場的建立,帶動了本村的蔬菜生產,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不僅解決了菜農的賣難問題,而且為菜農提供了市場信息,極大地促進了蔬菜經濟的發展。通過發展村辦企業,增加了集體收入,壯大了集體經濟,有力地提升了村級實力。
立足集體經濟優勢,大力進行新農村建設,實施惠民工程。西郊村兩委班子本著“發展經濟依靠村民,發展經濟為了村民”的思想,在狠抓經濟發展,增強集體實力,提高農民收入的基礎上,把不斷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作為一項政治任來抓。幾年來,該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捨得投入,捨得花錢,已累計投資達2200多萬元,硬化村屯道路18公里,鋪設排水管網14公里,建成1800多平方米的農民文體活動中心綜合樓,設有農民夜校、圖書室、閱覽室、電教室、文體活動室、衛生所等。全村自來水、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入戶率都分別達到了100%,寬頻網路入戶率達到25%。在西郊村,農戶燃氣由村裡免費供應,45歲以上村民免費到北京參觀旅遊,入學子女按學歷享受助學金,高中500元,大學2000元。60歲以上的村民享受養老金,80歲以上的老人和軍烈屬享受慰問金,為過世老人的家屬發放殯葬補貼。該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村容村貌的好壞關係到城市建設的整體形象,為徹底改變村屯的面貌,讓村民真正享受城市生活,從2006 年開始,著力進行改善村民居住條件,規劃建設“新農”住宅小區,建住宅樓13棟71500平方米,到2008年末全村936戶農戶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在小區管理上,他們按一流的服務規劃設計,打造一流的農民社區,讓村民真正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文化建設


立足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新型農民,打造和諧村屯。西郊村兩委班子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始終把培育新型農民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做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2005年初制訂了《西郊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方案》,成立了以村支部書記為組長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制訂了相關制度要求,明確了任務目標、方法措施、職責任務和考核辦法,建立了健全的工作機制。按照方案要求,村裡相繼組織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雙學雙比”、“致富帶頭人”、“好鄰里、好家庭”、“擁軍優屬”、“愛心捐助”等多項爭創評比活動。目前,全村98%的農戶達到了十星級文明戶標準,湧現出雙學雙比先進個人20多人,致富能手28人,在去年為“5、12”汶川大地震抗災自救捐助活動中,全村黨員幹部帶頭捐款,累計捐款8400多元,受到了市裡的表彰,《松原日報》頭版進行了報道。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全村精神面貌大有改觀,賭博、封建迷信等社會醜陋現象得到遏制,基本杜絕了打架、鬥毆、小偷小摸等治安違法案件,多年來沒有刑事案件發生,沒有早婚早育、超生現象發生,婚喪嫁娶做到了移風易俗,減辦、新辦。尊老愛幼、家庭團結、鄰里和睦、相互幫助蔚然成風。村幹部以身作則,廉潔自律,尊重群眾,發揚民主,科學決策,幹群關係和諧融洽,兩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明顯提高,在2004年和2007年兩屆換屆選舉中,村兩委班子都高票當選。在2006年開展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西郊村代表松原市接受了國家和省的驗收,受到了充分肯定,2008年被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
2007年該村被確定為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隨著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兩委班子成員將帶領全體村民進一步加大新農村建設工作力度,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方針要求,一定會把西郊村建設成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