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民和鎮的結果 展開

民和鎮

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民和鎮

民和鎮,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位於江口縣東南部,東鄰銅仁市大坪鄉,南連岑鞏縣,西接本縣官和鄉、閔孝鎮,北抵凱德街道、壩盤鎮,全鄉幅員面積218平方公里,素有“籃球之鄉”和“小品之鄉”的美譽。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民和鎮常住人口為15506人。

地理位置


民和鎮位於江口縣東南部,東鄰萬山區大坪鄉,南與岑鞏縣的羊橋鄉和凱本鎮接壤,西接本縣官和鄉、閔孝鎮,北抵凱德街道辦事處、壩盤鎮,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7.9公里,全鎮幅員面積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5萬畝,其中田1.25萬畝,土0.8萬畝,人均佔有耕地面積0.7畝。

區劃人口


民和鎮共轄16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其中非農業人中3875人,少數民族以侗族土家族、苗族為主,共有18348人,佔總人口的57%。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民和鎮常住人口為15506人。

自然資源


民和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一是水資源豐富,車壩河由西向東流經民和鎮7個村達27公里,枯水期流量達4個流量。另有桐梓河、苗雲河、明地河三條支彙集於車壩河中,成為沅江的主要支流,水電蘊藏量達304萬千瓦小時,現在的大塘電站裝機容量達12000千瓦。
二是礦產資源豐富,民和境內的響水洞、斗立山、三對山、耐子坡、毛坪村蘊藏有鉛鋅礦,點多面廣。響水洞礦石含鋅7.25%,原礦品位都在3%以上,已探明儲量150萬噸,可開發量100萬噸。
三是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素有“梵凈山姊妹”之稱的黃牯山,以及地落水庫、大塘水庫、車壩河、魚良溪都是旅遊景點,具有較好的旅遊觀光和開發價值。

地形地貌和氣候


民和鎮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倚黃牯山,以山地為主,南部呈喀斯特地形,全鎮整體為丘陵崗地。民和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四季分明,以冬季最長,約105天,春季次之,約102天,夏季較短,約82天,秋季最短,約76天。

產業概況


民和鎮是個典型的農業鎮,傳統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紅苕、洋芋為主。近年來,民和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依託各項惠民惠農政策和自身的資源優勢,按照“一園兩帶三基地”(艾坪特色產業園;洪坪—軍屯—何壩葡萄黑皮花生產業帶,龍宿—黃柏山—四寶茶葉中藥材產業帶;萬畝烤煙基地、萬畝茶葉基地、萬畝果蔬基地)產業發展格局。
在全鎮發展了烤煙種植7800畝、中藥材2300畝、黑皮花生2500畝、核桃6200畝、茶葉6800畝、楠竹1500畝、果蔬等特色產業。民和鎮的產業發展目標是打造村村有產業、村村有特色、村村有亮點的良好產業格局,最終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基礎設施建設


迄今為止,全鎮通車里程達184.1公里,其中縣級公路29.8公里,鄉村公路154.3公里,全鎮16個村和1個社區中,除四寶、龍興、明地三村的通村公路未硬化外,其餘13個村和1個社區的通村公路已全部硬化,全鎮各村到所轄自然寨、村民組已全部通沙石路。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實現了電網與閉路電視全覆蓋,目前有8個村已通寬頻。

發展前景


民和鎮山川秀麗,風景優美,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賦有獨特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境內神奇瑰麗的黃牯山、地落湖和大塘水庫讓人流連忘返,酣游沉醉。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給民和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近幾年來,民和鎮黨委、政府提出以加強基礎設施為重點,以擴大對外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培育和發展茶葉、畜牧,烤煙、漁業四大經濟支柱,加快信息化、市場化、產業化和城鎮化步伐,力爭把民和建成旅遊強鎮,彌合將以更加開發的姿態,更加良好的環境,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優質的服務,熱忱歡迎海內外賓客、實業家、有識之士來民和觀光旅遊,投資開發,共謀發展,早日建成一個文明、開放、富強的璀璨新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