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庄

清朝武將

陳庄,字懷端,號慎齋,北柵人,生於雍正七年(1729年),卒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享年九十一歲。

簡介


陳庄身材魁偉,氣宇軒昂。少年能挽弓,七歲時已經通曉大義,參加童試不接納,從此棄文習武,跟隨武舉人鄭剛(乾隆二十四年中武舉)練習騎射。青年從軍,在左翼鎮虎門游擊府當材官,深受都督游金輅器重,提拔為外委,擢升前山把總,虎門千總,駐防麻涌,署守備職。他治兵有方,布防嚴密。勤於巡緝,廉潔奉公,鎮標稱他為帳下一能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粵督蘇昌特別舉薦他入京,授為藍翎待衛,不久就職昆明湖教習,平日出入御殿,保衛皇室。隨後回虎門海防任都司,不久任游擊,調守新安(寶安),后遷任山東登州游擊,駐防膠州。陳庄雖然戎馬倥仞,但與文士過從甚密,勵兵海防之餘,常與法坤宏、胡湘蘭、冷文煒等人,探討當地利弊之事,並賦詩、撥弦相為娛樂。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出巡江南,陳庄受命查察沿途亭館、樓台,保衛皇帝南下安全,其忠於守職,保安有功,朝廷賞賜金貂緞荷包藏佛,跟隨皇上拜謁孔林,以及古賢故居、陵墓。隨後擢任吳淞參將晉陞太湖副將。

典故


陳庄駐馬太湖,正值天災,滿目飢謹,當地群眾聚太湖挖藕充饑,當時同知密靈阿領兵鎮壓,釀成官迫民反。陳庄知其事,單騎直走民寨,給以安撫救濟,民怒悉平。復調狼山總兵,兼理兵民訴訟。他執法嚴明,令兵民可敬可畏。丁未年(1787年)當地水浸田莊,饑民湧向通州求乞。陳庄目不忍睹,帶頭捐出奉祿,發動各界施賑救濟,使數以萬計災民得以成活,後來士民立祠記念他。
乾隆五十四年,陳庄年愈花甲,他監考江南武舉鄉試后,調任浙江溫州總兵,正值大門洋海盜猖獗,黃岩參將張殿鰲出師征剿負傷,加之洋麵闊,海盜流動性大,當局為搜捕之事感到為難。陳庄披甲請戰,率領舟師八百餘艘,飛越大門洋,來到福建南北圯。時海盜集股聯宗頑強抗拒,陳庄橫刀船頭,奮勇督戰,其英風不減當年。是役,擊沉盜船數十艘,俘擒二百餘人,溺水傷斃者不可勝數。征剿兩個月,洋麵盜賊平息,戰利后移守黃岩。翌年,回調虎門。粵督福康安聞其名,上奏調任碣石總兵。陳庄駐防后,革除陳規陋制,改革軍防,創製輕捷戰船,操練水上戰術。其時,當地土豪鍾某與鎮標士兵羅秀鳳兄弟有私仇,鍾某誣以命案告羅,並用錢糧賄賂陳庄,企圖處殺羅氏兄弟,陳庄曰:“千金易二命,如天道何?”於是怒斥來者,命部屬帶上審事,經調查,鍾謝二姓發生宗族械鬥,波及面廣,參斗者甚眾,陳庄捉拿正凶,繩之以法。後來,他轉署雷瓊軍防,任南澳總兵。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陳庄六十六歲,以年事日高,請求退職歸家養病。
陳庄解甲歸里,名聲遠播,由於功勛顯赫,當地士民獅鼓迎歸。當時粵督吉慶對他尤為推崇,並以園田數頃賞為養老之本,但陳庄力辭不受,其高風亮節,時人傳為美談。
陳庄好留長須,身材魁偉,晚年時候也修長如玉立,年過古稀,看上去不到花甲,舉步生風,虎虎有勢,給人以威中有敬之感,年輕時有美男子之稱。他歷任戎行,卻又好讀史,閑時練腕臨墨,吟詩作文,其文筆清婉,流暢易誦,有古儒風度。家居門匾,上書“將軍第”,據說是當年乾隆皇帝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