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8條詞條名為王浩的結果 展開
- 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
- 江蘇南京彭宇案法官
- 中國肢殘田徑運動員
- 漢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南京林業大學校長
- 深圳市寶安區政府副區長
-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
- 陝西省漢中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市長
- 共青團伊春市委黨組成員
- 水利部參事諮詢委員會委員
- 競走運動員
- 吉林松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近代數理邏輯學家
- 哈醫大血案死者
- 雲南紅河州箇舊市公安局副局長
- 中國內地歌手、演員、詞曲創作人
- 2012年高考狀元
- 中建三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華中經理部黨總支書記、總經理
- 製片人
- 河海大學兼職教授
- 跆拳道運動員
- 廣東公安英烈
- 江蘇省書法家
- 濰坊市投資合作促進局原局長
-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超聲科主任
- 駐馬店市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
- 安徽籍作家
- 河南籍作家
- 睢寧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上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黨委委員、總規劃師
- 上海市虹口區司法局局長
- 歌手
- 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
- 南京理工大學動力學院院長
- 西安理工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 國家林業局景觀規劃設計所所長
- 成都市規服辦副主任
- 湖南輕工鹽業集團工會主席
- 四川省大邑縣經濟局副局長
- 福州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
- 中國地質大學講師
- 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院長
- 雲南師範大學副教授
- 安徽農業大學講師
- 曙光牙科主任
- 太原大學生網創始人
- 易口說英語聯合創始人
- 裝甲兵學院政治部組織處幹事
- 河北師範大學文學學院講師
- 貴港市覃塘區布山消防救援站代理站長助理
- 中國農業銀行鳳陽縣支行客戶經理
-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重症監護室護士
- 湖北大學物理與電子技術學院院長
- 東華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
-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徐州供電分公司工作人員
-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
王浩
江蘇南京彭宇案法官
王浩,2006年南京“彭宇案”法官。由於此案件的審判結果對社會影響巨大,此人備受關注。
2007年1月4日,66歲的徐壽蘭向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彭宇將其撞倒在地致其受傷為由,索賠13.6萬餘元。
2007年9月4日下午4點半,南京市鼓樓區法院認為本次事故的雙方徐壽蘭和彭宇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彭宇對受害人徐壽蘭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主審法官判決彭宇給付徐壽蘭損失的 40% ,共人民幣45876.6元。判決結束后,彭宇表示不服判決。
當時這起轟動全國的民事訴訟案一審判決后引起極大爭議,有人對主審法官王浩的判決表現出了極度不滿。
2008年3月15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在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首度披露該案雙方已庭外和解。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電視、電台、報紙、刊物、網路等)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雙方撤訴后不再執行鼓樓區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
至此,為時1年多的彭宇案畫上了結案句號。
案件對於王浩個人的影響
彭宇案對於王浩人生和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江蘇省某法院一名法官事後曾表示:“不管如何,彭宇案本身對法官王浩的影響和衝擊是巨大的。”之前,有記者聯繫南京市鼓樓區法院談及彭宇案時,一名法官向記者稱,“(王浩)人調走了,我不清楚這事”。
9月25日,該法院一法官者證實,彭宇案的主審法官王浩確實是調走了,而調走之前王浩在該院的知識產權庭任職。
調離法院后,王浩被安排在了離法院10公里之遙的鼓樓區挹江門街道辦。有人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彭宇案,王浩不可能被調走。事實上,調到街道辦的王浩並沒有坐在街道辦的辦公室里。街道辦的一名負責人稱,王浩到街道辦后被安排在了挹江門司法所。
司法所位於南京市鎮江路4號的斜對面,這裡離街道辦的辦公場所還有3公里之遙,司法所在一個破舊的居民生活區的弄堂里,看上去有些破落,以至於連一些住在這裡的居民都不知道還有個司法所存在。
案件的社會影響
南京市鼓樓區法院依然按照“邏輯”判處彭宇4萬餘元的賠償,法院“你不誤傷她,就不會送她上醫院”的判決,被稱作對社會良知的一次毀滅性打擊。進而在全國範圍內引發輿論風暴,並出現了多起類似事件:
從“任我贏”在網上發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老人臉朝下倒在人行過道上,一根拐杖被甩在一邊,邊上站著的好幾個圍觀者似乎想要上前幫忙,卻又因為顧慮而裹足不前。帖子中還提到,有不少經過的人提醒那些試圖上前幫忙的市民:不要扶,小心扶了以後被賴上,遭殃、破財。在對該帖多達2萬多條回復中,支持明哲保身和譴責路人冷漠的聲音,基本上各佔一半;但不論持何觀點,討論者都贊成一點共識:路人的小心,是有道理的。
彭宇案后,有公眾認為“判決結果讓國人的道德觀倒退了50年。”彭宇案,留給南京一個被公認的道理:有了這個前車之鑒,多數人覺得在這個城市裡“不是自己的事少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本質而言,“彭宇案”被誤讀和放大的負面效應,既有辦案部門和主審法官王浩在操作環節的失誤,也反映了公眾對社會道德缺失、誠信危機的擔憂。在法律——這個社會公平最後保障都不能有效運作的情況下,公眾面對類似的事件所採取的“明哲保身”的態度,更多的則是一種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