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蠡暴動
一場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大規模農民武裝鬥爭
1932年8月,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屬特委領導下,保定地區高陽、蠡縣一帶爆發了一場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大規模農民武裝鬥爭,史稱高蠡暴動。
發生在1932年8月的高蠡暴動,是保定地區高陽、蠡縣一帶的廣大農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直接領導下掀起的一場震撼華北的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大規模的農民武裝鬥爭;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創建紅軍、建立蘇維埃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這次暴動雖然失敗了,但在這塊沃土上撒下了革命的種子,給後來動員民眾進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20世紀30年代的高蠡地區,正處在社會大動蕩時期。國民黨反對派的搜刮,地主資產階級的盤剝,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加上天災人禍,使廣大農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人民群眾的反抗日益高漲,階級鬥爭越來越激烈。
1930年秋,博野、蠡縣農民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了農民暴動。這次暴動,是在河北省委的直接督促下,保定特委親自領導和指揮發動的。
1932年8月23日,中共河北省委為貫徹中共中央北方局擴大會議關於創建北方蘇區和紅軍,開展農民游擊戰爭的指示,派省委軍委書記湘農到保定主持召開了有蠡縣、高陽、定縣、完縣縣委書記列席參加的黨團特委聯席會議,討論了高蠡暴動的形勢和具體計劃。
8月23日的保定特委黨團聯席會議后,特委委員們分赴鬥爭第一線,團省委白堅、特委書記黎亞克和姚春榮留在保定主持全面工作。
8月25日,特委軍委書記湘農和保定特委的賈臣一起到蠡縣宋家莊,召開了有高陽縣委、蠡縣特派員、省委特派員等人參加的緊急會議,決定28日一早分三個區行動。可是26日,宋洛曙沒有和湘農等打招呼,就開始提前收搶。他的提前行動,打破了原來決定8月28日暴動的計劃。特委軍委書記湘農決定提前行動,改為27日舉行武裝暴動。
8月27日,高蠡暴動先從蠡縣宋家莊發起。這一天,紅軍游擊隊到處張貼保屬革命委員會第一號布告,將游擊隊的十大綱領公佈於眾,極大地鼓舞了高蠡一帶廣大被壓迫的農民。暴動喜訊競相傳播,游擊隊的士氣更為高漲。宋洛曙帶領十幾名游擊隊員在宋家莊收繳長短槍12支。這時蠡縣林堡村的游擊隊也來到—宋家莊集合,兵分兩路,分別在博野縣的吳王莊繳獲步槍5支,在清苑縣的李家莊繳獲步槍1支。中午,兩路隊伍在吳王莊集合,途經楊馬庄和孫庄趕赴林堡村,繳獲地主6支槍。當游擊隊進攻林堡大地主齊墨林家時,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地主武裝佔據高房頂,居高臨下,向游擊隊射擊。游擊隊則分為兩個小隊,第一小隊直接進攻大地主齊墨林家,雙方戰鬥十分激烈。游擊隊第二小隊抓住了該村村長,地主被逼出來調停,拿出了4支槍作為交換村長的條件,最後開回宋家莊宿營。到晚間,各處集合來的總共50人左右,一日繳獲長槍23支、盒子槍2支、勃郎寧槍1支,連游擊隊原有的兩隻盒子槍總共28支長短槍。至此,暴動隊伍正式編為河北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第三大隊。
8月28日,剛成立的紅軍游擊隊在湘農和宋洛曙的領導下,繼續在宋家莊一帶發動群眾,收繳槍支,壯大隊伍。同時,團特委的王義順作為特派員在南玉田村跟田勝德、王鳳齋一起做暴動的發動工作,也組織起了60多人的游擊隊,並有了6支大槍、l支短槍,還有特委從保定運來的1挺山西造的衝鋒槍,成立了紅軍游擊隊第二大隊。此時暴動影響逐步擴大,民眾無不歡欣鼓舞。附近群眾紛紛參加紅軍游擊隊。二、三大隊紅軍游擊隊員迅速發展到150多人,槍50多支。
8月 30日,第二、三大隊的隊伍浩浩蕩蕩,東渡瀦龍河,向高陽縣境東南區進軍,與高陽第一大隊匯合,攻打北辛庄。高陽縣東南區,系高陽縣與蠡縣、肅寧、河間的結合部,國民黨公安分局和保衛團就盤踞在北辛庄。這一帶我黨的工作也比較活躍,西演、北辛庄、龐家佐、利家口、小團丁、南辛庄、河西村等20多個村莊都建立了黨組織。為舉行暴動,他們提前做了準備工作:高東區委的蔡畔林打入了敵區公所學了文書;王濤打入保衛團發展了12名黨員,掌握了部分武器;張樹榮在北辛庄公安分局當了文書;蔡書林在龐家佐小學當小學教員,監現敵人的行動。
這天,隊伍途經蠡縣王家營、高陽的大興庄、北歸還、龐家佐,一路上打土豪、鬥地主,給當地群眾分糧、分衣,槍斃罪大惡極的地主惡霸。強大的革命風暴席捲高蠡大地。隊伍到達龐家佐村時,隱蔽在這裡教書的高陽東南區區委書記蔡書林冒雨迎接二、三大隊,向湘農、賈一臣、宋洛曙等彙報了北辛庄公安分局和保衛團的情況,提出乘敵人沒有發覺游擊隊到來的機會,立刻襲擊敵人。下午,由蔡書林作嚮導,挑選了16名游擊隊員擔任前鋒,暴動隊伍冒雨奔襲北辛庄之敵。
這裡敵人的武裝力量雖然較強,但由於我地下黨員早已打入敵人內部,對敵人的情況了如指掌,當我們的隊伍一到這裡,地下黨員蔡士平、張樹榮、王濤、張信、梁祥等同志在內部瓦解敵人,造成裡應外合之勢。這天正下著雨,公安分局連門衛也沒有,一槍也沒放,數分鐘便佔領了公安分局。接著解決了村東保衛團,共繳獲40支槍。扣押了公安局長穆榮華,抓獲了區長王峙北。這天晚上,湘農主持召開了緊急會議,會上宣布建立地方蘇維埃政府,湘農任主席,宋洛曙任副主席。同時整編隊伍,正式成立河北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湘農任支隊長,宋洛曙任副支隊長,下設三個大隊,共300餘人,長短槍120多支,支隊部和蘇維埃政府設在北辛庄高小院內。門前懸掛起鐮刀斧頭的大紅旗,紅旗上書有“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的民族聯合起來”和“河北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本部”字樣。各大隊也都掛起了紅旗,游擊隊隊員們為了表示與敵人奮鬥到底的決心,脖子上都戴上了作為標誌的紅帶,叫做犧牲帶。
8月31日,第三大隊留守北辛庄,一、二大隊去西演、北柳庄、安庄等村動員和組織群眾,打土豪斗惡霸。西演是一個擁有幾百戶人家的大集鎮,這天正是集日,紅軍游擊隊到這裡打了八家地主,打了一個官鹽店,逮捕了兩三個豪紳,把糧、衣、鹽分給窮苦農民,當時配合行動的群眾達四五千人。在群眾的歡呼聲中,成立了革命委員會、土地分配委員會、赤衛隊、勞動童子團、少年先鋒隊。人們紛紛要求參加紅軍游擊隊。
下午2時,湘農在游擊隊駐地北辛庄召開由隊長、政治委員參加的會議,敵人的騎兵突然包圍了游擊隊駐地,用機槍封鎖了大門口。在這緊急關頭,蔡書林立即搶佔了駐地大門洞頂上的小更樓,向敵人射擊,擊斃敵人兩名士兵,打傷一名排長,迫使敵人稍稍後退。宋洛曙在院內帶領著部分游擊隊員,以牆垣為推護,變換著位置阻擊敵人,同時組織突圍。紅軍游擊隊的徐合、張玉生、張玉堂帶領隊員,跳牆沖向正在射擊的敵人,邊沖邊喊,打開一個缺口,大隊從這裡往外沖。湘農見情況緊急,槍斃了敵公安局長穆榮華,擊傷敵區長王峙北,然後帶領一部分游擊隊員衝出包圍圈。敵人衝進院內時,宋洛曙還在帶領隊員向敵人射擊,直至英勇犧牲。游擊隊突圍后,在更樓上的蔡書林一個人仍然堅守陣地,直到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光榮戰死。惱羞成怒的敵人殘酷地用鍘刀鍘下他的頭,高懸在樹上,當地群眾悲憤異常。經過兩小時的戰鬥,游擊隊員犧牲17人、9人被捕。高蠡暴動經過5天的激烈戰鬥,共犧牲47人,整個游擊隊被全部打散。至9月4日,高蠡暴動失敗。
暴動失敗后,反動當局在高陽、蠡縣、博野、清苑、安新、保定市等地開拉了大搜捕和大屠殺,白色恐怖籠罩著保定大地。
殘暴的敵人將戰鬥中犧牲的蔡書林、宋駱曙等4位同志的人頭用鍘刀鍘下帶到莘橋等地懸首示眾,以恐嚇民眾。反動當局為了徹底摧毀革命力量,由河北省國民黨政府下令通緝抓捕參加過暴動的人員,殘害迫害暴動者的家屬。保定特委書記黎亞克、高陽縣委書記翟樹功和特委的趙志遠、團特委馬永齡等被捕殺害。很多革命者被迫離鄉背井,遠走他鄉。反動政府和地主豪紳還對烈士家屬子女斬草除根,所有烈士遺孀生男孩的一律處死。在白色恐怖下,高陽、蠡縣、博野等地革命一時處於低潮。但是高蠡暴動的偉大歷史意義卻是十分深遠的。
為紀念高蠡暴動政府建設高蠡暴動烈士陵園。高蠡暴動烈士陵園位於高陽縣城南15公里處,南、北辛庄兩村之間,1957年落成,屬省重點保護烈士建築物。該陵園佔地10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35平方米,南北長150米,東西寬70米。主要建築物有:烈士紀念塔、碑亭、烈士墓、烈士紀念碑等。這座烈士陵園園址,舊為黃文寺,民國初期改為高陽縣南區高級小學,並在此處設有第三區警察所。1932年8月下旬,在北方黨組織的領導下,這裡爆發了聞名華北的高蠡起義。8月31日遭到反對軍隊的圍剿。宋洛署、蔡書林等十七名烈士於此壯烈犧牲。爾後國民黨反動派又瘋狂剿殺突圍的戰士,有29名慘遭殺害。1946年2月當地群眾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拆宙宇、運磚石在北辛庄村東為烈士修墓立碑。1957年縣人民委員會在此建造殉難烈士紀念塔。1978年重新修葺,改名為辛庄烈士陵園,1981年將烈士墓移入陵園,始成現在之規模。現在清明節前後,高陽縣和蠡縣的中小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們去高蠡暴動烈士陵園掃墓,緬懷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