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讀存儲器
常用於存儲各種固定程序和數據
只讀存儲器(英語:Read-Only Memory,簡稱:ROM)。ROM所存數據,一般是裝入整機前事先寫好的,整機工作過程中只能讀出,而不像隨機存儲器那樣能快速地、方便地加以改寫。ROM所存數據穩定,斷電后所存數據也不會改變;其結構較簡單,讀出較方便,因而常用於存儲各種固定程序和數據。
除少數品種的只讀存儲器(如字元發生器)可以通用之外,不同用戶所需只讀存儲器的內容不同。為便於使用和大批量生產,進一步發展了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M)、可擦可編程序只讀存儲器(EPROM)和帶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例如早期的個人電腦如Apple II或IBM PC XT/AT的開機程序(操作系統)或是其他各種微電腦系統中的軔體(Firmware)。
右圖給出ROM的基本結構,ROM主要由地址解碼器、存儲體、讀出線及讀出放大器等部分組成。ROM是按地址定址的存儲器,由CPU給出要訪問的存儲單元地址ROM的地址解碼器是與門的組合,輸出是全部地址輸入的最小項(全解碼)。n位地址碼經解碼后2種結果,驅動選擇2個字,即W=2。存儲體是由熔絲、二極體或晶體管等元件排成W*m的二維陣列(字位結構),共W個字,每個字m位。存儲體實際上是或門的組合,ROM的輸出線位數就是或門的個數。由於它工作時只是讀出信息,因此可以不必設置寫入電路,這使得其存儲單元與讀出線路也比較簡單。
ROM基本結構圖
右圖給出ROM的工作過程,CPU經地址匯流排送來要訪問的存儲單元地址,地址解碼器根據輸入地址碼選擇某條字線,然後由它驅動該字線的各位線,讀出該字的各存儲位元所存儲的二進位代碼,送入讀出線輸出,再經數據線送至CPU。
ROM的工作過程
只讀存儲器的特點是只能讀出不能隨意寫入信息,在主板上的ROM裡面固化了一個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稱為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主要作用是完成對系統的加電自檢、系統中各功能模塊的初始化、系統的基本輸入/輸出的驅動程序及引導操作系統。
ROM
CDROM
掩膜只讀存儲器(Mask ROM)中存儲的信息由生產廠家在掩膜工藝過程中“寫入”。在製造過程中,將資料以一特製光罩(Mask)燒錄於線路中,有時又稱為“光罩式只讀內存”(Mask ROM),此內存的製造成本較低,常用於電腦中的開機啟動。其行線和列線的交點處都設置了MOS管,在製造時的最後一道掩膜工藝,按照規定的編碼布局來控制MOS管是否與行線、列線相連。相連者定為1(或0),未連者為0(或1),這種存儲器一旦由生產廠家製造完畢,用戶就無法修改。
MROM的主要優點是存儲內容固定,掉電后信息仍然存在,可靠性高。缺點是信息一次寫入(製造)后就不能修改,很不靈活且生產周期長,用戶與生產廠家之間的依賴性大。
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可編程只讀存儲器(英文:Programmable ROM,簡稱:PROM)一般可編程一次。PROM存儲器出廠時各個存儲單元皆為1,或皆為0。用戶使用時,再使用編程的方法使PROM存儲所需要的數據。
PROM需要用電和光照的方法來編寫與存放的程序和信息。但僅僅只能編寫一次,第一次寫入的信息就被永久性地保存起來。例如,雙極性PROM有兩種結構:一種是熔絲燒斷型,一種是PN結擊穿型。它們只能進行一次性改寫,一旦編程完畢,其內容便是永久性的。由於可靠性差,又是一次性編程,目前較少使用。
可編程可擦除只讀存儲器
可編程可擦除只讀存儲器(英文: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簡稱:EPROM)可多次編程。這是一種便於用戶根據需要來寫入,並能把已寫入的內容擦去后再改寫,即是一種多次改寫的ROM。由於能夠改寫,因此能對寫入的信息進行校正,在修改錯誤后再重新寫入。
擦除遠存儲內容的方法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電的方法(稱電可改寫ROM)或用紫外線照射的方法(稱光可改寫ROM)。光可改寫ROM可利用高電壓將資料編程寫入,抹除時將線路曝光於紫外線下,則資料可被清空,並且可重複使用。通常在封裝外殼上會預留一個石英透明窗以方便曝光。
一次編程只讀內存
一次編程只讀內存(One Tim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OPTROM)之寫入原理同EPROM,但是為了節省成本,編程寫入之後就不再抹除,因此不設置透明窗。
電子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電子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英文: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簡稱:EPROM)之運作原理類似EPROM,但是抹除的方式是使用高電場來完成,因此不需要透明窗。
閃速存儲器
閃速存儲器(英文:Flash memory)是英特爾公司90年代中期發明的一種高密度、非易失性的讀/寫半導體存儲器它既有EEPROM的特點,又有RAM的特點,因而是一種全新的存儲結構,俗稱快閃記憶體。它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首次推出,快閃記憶體的價格和功能介於 EPROM和EEPROM之間。與 EEPROM一樣,快閃記憶體使用電可擦技術,整個快閃記憶體可以在一秒鐘至幾秒內被擦除,速度比 EPROM快得多。另外,它能擦除存儲器中的某些塊,而不是整塊晶元。然而快閃記憶體不提供位元組級的擦除,與 EPROM一樣,快閃記憶體每位只使用一個晶體管,因此能獲得與 EPROM一樣的高密度(與 EEPROM相比較)。“快閃記憶體”晶元採用單一電源(3V或者5V)供電,擦除和編程所需的特殊電壓由晶元內部產生,因此可以在線系統擦除與編程。“快閃記憶體”也是典型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其浮置柵中所存電子可保存100年而不丟失。
目前,快閃記憶體已廣泛用於製作各種移動存儲器,如U盤及數碼相機/攝像機所用的存儲卡等。
RAM-RandomAccessMemory易揮發性隨機存取存儲器,高速存取,讀寫時間相等,且與地址無關,如計算機內存等。
ROM-Read Only Memory只讀存儲器。斷電后信息不丟失,如計算機啟動用的BIOS晶元。存取速度很低,(較RAM而言)且不能改寫。由於不能改寫信息,不能升級,現已很少使用。
EPROM,EEPROM,Flash ROM(NOR Flash 和 NADN Flash),性能同ROM,但可改寫,一般讀比寫快,寫需要比讀高的電壓,(讀5V寫12V)但Flash可以在相同電壓下讀寫,且容量大成本低,如U盤MP3中使用廣泛。在計算機系統里,RAM一般用作內存,ROM用來存放一些硬體的驅動程序,也就是固件。
地址解碼器根據輸入地址選擇某條輸出(稱字線),由它再去驅動該字線的各位線,以便讀出字線上各存儲單元所儲存的代碼。下圖a是以熔絲為存儲元件的8×4ROM(通常以“字線×位線”來表示存儲器的存儲容量)的原理圖。它以保留熔絲表示存入的是“0”,以熔斷熔絲表示存入的是“1”。例如,存入字1的是“1011”。在ROM中,一般都設置片選端 (也有寫作 的)。當 =0時ROM工作;當 =1,ROM被禁止,其輸出為“1”電平或呈高阻態。用來擴展ROM的字數。
ROM的地址解碼器是與門的組合,它的輸出是全部地址輸入的最小項。可以把解碼器表示成圖b所示的與陣列,圖中與陣列水平線和垂直線交叉處標的“點”表示有“與”的聯繫。存儲單元體實際上是或門的組合,ROM的輸出數即或門的個數。解碼器的每個最小項都可能是或門的輸入,但是,某個最小項能否成為或門的輸入取決於存儲信息,因此存儲單元體可看成是一個或陣列。由上分析,可以從另一角度來看ROM的結構:它由兩個陣列組成——“與”門陣列和“或”門陣列,其中“或”的內容是由用戶設置的,因而它是可編程的,而與陣列是用來形成全部最小項的,因而是不可編程的。
ROM的形式也有多種。一種是熔絲型ROM,ROM製造廠提供的產品保留了或陣列的全部熔絲,由使用者寫入信息,隨後存儲內容就不能更改了,這類ROM稱為可編程序只讀存儲器,簡稱PROM。另一類ROM是信息寫入后,可用紫外線照射或用電方法擦除,然後再允許寫入新的內容,稱前一種ROM為可改寫ROM,簡稱EPROM,稱後者為電可改寫ROM,簡稱EEPROM。還有一類ROM的存儲信息是在製造過程中形成的,集成電路製造廠根據用戶事先提供的存儲內容來設計光刻掩模板,用製造或不製造存儲元件的方法來存儲信息,這類ROM稱為“掩模型只讀存儲器”,簡稱M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