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王清華的結果 展開
王清華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
王清華,中國,漢族,男,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
王清華,男,漢族,1955年生於河北省景縣。當過工人。1979年考入雲南大學歷史系學習雲南民族歷史,1983年畢業進入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從事民族學研究工作至今,現任民族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在民族學及影視人類學方面。特別在哈尼族文化研究中有較高造詣。自1983年以來,一直從事田野工作,足跡遍及雲南的山山水水,主要研究基地在雲南紅河南岸的哀牢山區和滇西北地區,對哈尼族、彝族的歷史發展與社會現狀進行了長期深入的調查研究。
曾出版過《南方陸上絲綢路》(雲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3月版)、《西南絲綢之路考察記》(雲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7月版)、《雲海中的奇婚女性》(雲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版)、《梯田文化論——哈尼族的生態農業》(雲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再版)、《浪漫的雲霞——雲南民族舞蹈》(雲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2000年12月再版)、《被雕塑的群山——走入哈尼族的雲山梯田》(台灣大地出版社2002版)、《霧海擁抱的山魂——金平民族記實》(雲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暢遊民族走廊》(雲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凝視山神的臉譜——紅河哈尼族梯田文化》(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等學術專著;主編過《峨山民族志》、《三江腹地的傈僳文化王國——維西》(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出版過多種畫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在台灣發表5篇,泰國發表4篇,均造成較好的學術影響。《梯田文化論——哈尼族的生態農業》一書,在學術界引起普遍關注,對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報“紅河梯田世界文化遺產”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和提供了理論基礎,是中國第一本關於梯田的系統研究專著,獲2002年雲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被雕塑的群山》一書,在台灣出版,有較好的反響,台灣中央研究院、清華大學的學者撰文評論,給予較高評價。
1995年,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成立“影視人類學研究攝製中心”任中心主任,開始進行影視人類學新學科建設。理論研究方面,發表論文《影視人類學的歷史、現狀及理論框架》、《影視人類學在我國的發展》等論文;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影視人類學在我國的發展對策研究》,參與組建中國影視人類學學會,任副秘書長。影片拍攝方面,先後拍攝了《瀾滄江》、《來自湄公河的考察報告》、《珠江》(6集)、《紅土高原的穆斯林》(8集)、《紅土高原的期盼》、《為了這方紅土地》、《承諾與見證——中英艾滋病防治合作項目》(2006年)等影視片20餘部(集),這些影視片在學術界和社會上都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多部作品獲得獎勵。
自1990年以來,在雲南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等院校開設“民族學田野工作”、“雲南民族史”、“哈尼族文化“、”梯田農業生態”、“雲南民族文化產業”等課程講座,並擔任雲南大學馬列部民族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在20多年的田野工作和民族學學術研究中,其學術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先後有10多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雲南省、社科院的獎勵,多次評為優秀科研工作者, 2000年獲得“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