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

李尚朝詩歌

當第一次接觸到李尚朝的文字,就被他的真誠、質樸與執著打動了。詩人出生在鄉村,在城市中長大,如今仍生活在城市中,可以認為是地道的城市人了,然而從詩人的故鄉情結出發,詩人仍是一個生活在城市中的農村人,如同當年的艾青、臧克家雖闊別家鄉多年。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大 雨
創作時間:2002.1.4.
作者:李尚朝
作品體裁:詩歌
作品出處:《李尚朝詩歌品鑒》

作品原文


大 雨
.
大雨中,急走的人們照顧著他們的帽子
像照顧著妻子和孩子
照顧著他們的家
.這些飛奔的人,飛奔的雲!
雲帶著風和雨,而人們
將鋤頭拿起,把怨恨放下
他們飛奔著跨進家門
撣撣身子,回頭望望
大雨中,一個人的熱望還在升騰
他暫時歇下來,喝著熱茶
並聞到了大雨中勞動的汗味

作品賞析


人們從他們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老馬》等著名的詩篇中仍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對農村與農民的一片繾綣之心,在李尚朝近作中佔有最大篇幅的就是這些詩,這些作品的特色表現為:他總是以一個樸實的農民眼光打量城市,對心愛的農村魂牽夢繞。這首《大雨》就是詩人讚揚勞動人民的頌歌之一。
我們經常在下班或是放學的路上碰到陣雨,這突如其來的雨總是讓人們措手不及,一臉狼狽。然而,只有詩人看到了其中的美,美是不可拒絕的,也是每個人都渴望的,同時又需要在生活中去發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一點不錯,只要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美也就無處不在,《大雨》就是日常生活中極其平常的東西被詩人發現並得到了欣賞、帶來感動的過程。詩人把這種欣賞過程形諸筆端,給讀者帶來第二次審美享受。且看詩作的第一節:“大雨中,急走的人們照顧著他們的帽子/像照顧著妻子和孩子/照顧著他們的家”。這樣的畫面彷彿詩人佇立雨中,觀看著因避雨而匆忙行走的人們,突然由他們手護帽子的動作聯想到家,以及家中的妻子和兒子,想到這些人在家中擔負著養家糊口,照顧妻兒的責任。如果詩人自己不是一個有責任心、愛心的人,他怎會在此刻想到這些,真是文如其人!眼前的場景讓詩人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這些飛奔的人,飛奔的雲!”我以為,這不僅僅是一句感嘆,它在全詩中還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上接雨中飛奔的人,下啟最後一部分開頭對雲的描寫。
雖然“雲帶著風和雨”,人們卻拿起鋤頭,放下怨恨,“飛奔著跨進家門”。到這裡,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詩人筆下“飛奔的人”不是城市裡大街上過往的行人,而是那著鋤頭正在地里幹活的農民。雖貴為20世紀末悄然崛起的三峽詩群中一位獨具異彩的青年詩人,李尚朝並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農村,大概這就是“綠葉不忘根的情”吧!接著看詩,“他們飛奔著跨進家門/撣撣身子,回頭望望/
大雨中,一個人的熱望還在升騰”。詩人通過一連串的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給我們展現了遇上大雨的農民們飛奔回家的情景,特別是這一句“回頭望望/大雨中,一個人的熱望還在升騰”更是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如果說這時我們還不敢確定,那個還在升騰著熱望的人是否指的仍在冒雨耕作的農民,那麼末兩句就證實了這一猜測。“他暫時歇下來,喝著熱茶/並聞到了大雨中勞動的汗味”,多麼勤勞的農民呀,即使下起了傾盆大雨,他也只是暫時歇一歇,盡情肆意地將汗水和雨水渾在一起。
這是一種帶有褒揚色彩的抒寫,它貌似對生活本身的關注,實質上,卻體現出超越生活以外的感情色彩。這樣的生活細節,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但常常因為生活本身的瑣碎與重複讓人將其忘卻,而詩人將它捕捉出來,讓我們突然發現我們平常的冷漠與麻木,對生活真正的關心與熱愛,讓人的心靈從迷亂的生活中跳出來,反觀一下被自己忽略的細節,感受到人與世界的一種特別的生存關係。它用口語般的文本,讓人抵達高於現實生活的感性境界。(王鄭敏)

作者簡介


李尚朝,本名李尚晁,中國當代著名詩人,重慶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有詩集《天堂中的女孩》、《風原色》、《大三峽那光》三部,散文集《那流光一幻》、《時光之羽》等,著名詩評家蔣登科主編有學術專著《李尚朝詩歌品鑒》對其詩歌作了系統鑒賞。詩歌《月上中天》入編大學中文專業教材《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