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玫瑰的名字的結果 展開
- 張雨生創作、演唱歌曲
- 翁貝托·埃科創作的長篇小說
- 1986年瓊-傑奎斯安諾德執導電影
- 翁貝托·埃科著書籍
玫瑰的名字
翁貝托·埃科創作的長篇小說
《玫瑰的名字》是義大利作家翁貝托·埃科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0年。
作者以偵探小說形式在《玫瑰的名字》中再現中世紀歷史和文化,小說講述義大利境內一座以圖書館聞名基督教世界的聖本尼迪克特修道院七天內發生的六宗命案及其調查。
《玫瑰的名字》獲得義大利兩項最高文學獎和法國梅迪奇獎,被翻譯成35種文字,並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改編為同名電影。
一個修道院在七天里發生六起謀殺,巴斯克維爾的威廉修士對謀殺進行調查,線索不約而同指向了修道院最宏偉的建築——圖書館。書的前頁特意附上了圖書館的建築結構圖,是一座迷宮式的神秘建築。威廉以為,歷史事件遺留的痕迹,就像事物的符號,符號與符號之間存在某種聯繫,他可以像解開迷宮規則一樣,根據普遍規律找到那些“痕迹(符號)”之間的聯繫,最終發現真相。圖書館藏書的規則正是像威廉所信奉的宇宙秩序一樣,是按照某種符號規則編碼了所有圖書。然而,威廉雖然憑才智接近了真相,卻發現六起謀殺案並非像他最初推斷的那樣是按照《啟示錄》七聲號角的順序、有計劃的謀殺,它們之間的相互一致完全是巧合。
章節 | 內容提示 |
自然,這是一部手稿 | |
序 | |
第一天 | |
晨禱 | 其間,他們來到修道院坐落的山腳下,威廉顯示出超凡的睿智。 |
辰時經 | 其間,威廉和修道院院長有一次頗具啟示性的談話。 |
午時經 | 其間,阿德索觀賞教堂的大門,威廉與卡薩萊的烏貝爾蒂諾重逢。 |
午後經之前 | 其間,威廉和藥草師之間有一次深奧的對話。 |
午後經之後 | 其間,他們參觀了繕寫室,結識了許多學者、謄寫員和書目標註員,還有一位期待敵基督降臨的老盲人。 |
夕禱 | 其間,威廉參觀修道院其他地方,對阿德爾摩的死因得出初步結論。與負責玻璃裝飾的修士談話,涉及閱讀書籍所用的眼鏡,以及迷戀書籍的人所產生的幻象。 |
晚禱 | 其間,威廉和阿德索受到修道院院長的愉快接待,聆聽豪爾赫憂憤的談話。 |
第二天 | |
申正經 | 其間,幾個時辰神秘的愉悅時光,因一起血腥事件而中斷。 |
晨禱 | 其間,烏普薩拉的本諾和阿倫德爾的貝倫加吐露了一些內情,阿德索領悟了悔罪的真正含義。 |
辰時經 | 其間,目睹了俗人之間的一場爭吵。亞歷山德里亞的埃馬洛影射了一些事情。阿德索默想聖德之道和魔鬼的醜惡,然後威廉和阿德索回到繕寫室。威廉見到某些有意思的東西,他第三次談論“笑”是否得體,但他還是不能進入他想去的地方。 |
午時經 | 其間,本諾講了一個奇怪的故事,從中可窺見修道院生活中不光彩的陰暗面。 |
午後經 | 其間,院長為他的修道院所擁有的財富而自豪,心裡卻又害怕異教徒。最後,阿德索懷疑自己選擇週遊世界是否錯了。 |
夕禱之後 | 章節雖短,但其間,年邁的阿利納多說到迷宮,以及如何進入其中的一些相當有意思的事情。 |
晚禱 | 其間,進入樓堡。發現一個神秘的不速之客,找到一頁藏有巫術符號的神秘書稿,剛找到的一本書轉瞬消失。關於尋找此書的事,以後許多章節里將多次講述,威廉寶貴的眼鏡被盜,也不是奇遇的終結。 |
夜晚 | 其間,終於進入迷宮,闖入者出現了怪異的幻覺。而且就像迷宮裡通常會發生的那樣,他們迷失了方向。 |
第三天 | |
從讚美經到晨禱 | 其間,貝倫加失蹤了,在他的屋子裡發現了一塊血跡斑斑的白布,別無其他。 |
辰時經 | 其間,阿德索在繕寫室里思考他所在教會的歷史,以及書籍的命運。 |
午時經 | 其間,薩爾瓦多雷對阿德索推心置腹,三言兩語難以概括,但是勾起他許多不安的沉思。 |
午後經 | 其間,威廉跟阿德索談論一大批異教徒以及“賤民”在教會裡的作用,談論他對認識普遍規律的懷疑,並順便講述他如何破譯了韋南齊奧留下的魔符。 |
夕禱 | 其間,再次跟修道院院長談話,威廉對於揭開迷宮之謎有一些驚人的想法,而且以最合理的方式取得成功。之後他吃起乳酪薄餅來。 |
晚禱之後 | 其間,烏貝爾蒂諾對阿德索講述了多里奇諾修士的故事,阿德索回想起別的故事,以及他曾在藏書館讀到過的故事;後來,與一位美麗而又可怕的姑娘邂逅,宛若遇上了一支展開旌旗的軍隊。 |
夜晚 | 其間,心神不寧的阿德索向威廉告解,思索著女人創造人的作用,但隨後發現了一具屍體。 |
第四天 | |
讚美經 | 其間,威廉和塞韋里諾檢驗貝倫加的屍體,發現他舌頭髮黑,溺死的人很少是這樣。隨後,他們討論了劇毒的藥品以及很久以前發生的一樁盜竊案。 |
晨禱 | 其間,威廉先後誘使薩爾瓦多雷和食品總管供認他們的罪過,塞韋里諾找到了威廉被偷的那副眼鏡,尼科拉送來了新眼鏡,威廉拿著兩副眼鏡去破解韋南齊奧的手稿。 |
辰時經 | 其間,阿德索備受情愛的折磨而無法釋懷,威廉拿著韋南齊奧寫的密文來了,儘管已經破譯,但還是讀不懂。 |
午時經 | 其間,阿德索去采松露,見到方濟各會的人到達,他們跟威廉和烏貝爾蒂諾進行長時間的交談,獲知有關約翰二十二世的許多令人傷心的事情。 |
午後經 | 其間,勒普熱的紅衣主教、貝爾納□古伊和從阿維尼翁來的人到達修道院,隨後各行其是。 |
夕禱 | 其間,阿利納多好像提供了寶貴的信息,經過對一系列確定無疑的失誤的分析,威廉用自己的方法推斷出一個相當可能的事實真相。 |
晚禱 | 其間,薩爾瓦多雷說出一種令人驚奇的魔術。 |
晚禱之後 | 其間,他們重返迷宮,到了“非洲之終端”的入口,卻進不去,因為不知道“四”的第一和第七是什麼意思。最後,阿德索再次陷入痴情症,病症蘊含相當的學術意味。 |
夜晚 | 其間,薩爾瓦多雷不幸被貝爾納□古伊發現,阿德索愛慕的姑娘被當做女巫抓起來,眾人帶著比以往更煩悶、更憂慮的心情就寢。愛慕的姑娘被當做女巫抓起來,眾人帶著比以往更煩悶、更憂慮的心情就寢。 |
第五天 | |
晨禱 | 其間,就耶穌守貧的議題展開了一場友善的辯論。 |
辰時經 | 其間,塞韋里諾跟威廉談到一本奇怪的書,威廉對使團成員談了一種奇怪的世俗理政之道。 |
午時經 | 其間,發現塞韋里諾被人殺害,而且他找到的書不見了。 |
午後經 | 其間,依法進行審判,結果是錯誤人人有份,令人尷尬。 |
夕禱 | 其間,烏貝爾蒂諾逃跑了,本諾上任,威廉對於那天遇上的各種人不同的慾念發表了一些見解。 |
晚禱 | 其間,聆聽關於敵基督即將降臨的一番訓誡,阿德索發現了那些有名望之人的威力。 |
第六天 | |
申正經 | 其間,吟唱《君主們登上了寶座》,馬拉希亞倒斃在地。 |
讚美經 | 其間,選出新的食品總管,但藏書館館長一職仍未補缺。 |
晨禱 | 其間,在參觀教堂地下珍寶庫時,尼科拉講述了許多事情。 |
辰時經 | 其間,阿德索在聆聽《憤怒之日》時,做了一個夢,也可以說是產生了幻覺。 |
辰時經后 | 其間,威廉為阿德索釋夢。 |
午時經 | 其間,前幾任藏書館館長的接任史得到了證實,那本神秘的書也有了更多的消息。 |
午後經 | 其間,院長拒而不聽威廉的分析,卻大談寶石的內涵,表示希望威廉別再調查那些不幸的事件。 |
夕禱與晚禱之間 | 其間,簡述長時間的困惑和迷茫。 |
晚禱之後 | 其間,威廉幾乎是偶然發現了進入“非洲之終端”的秘密。 |
第七天 | |
夜晚 | 若要記述這裡的奇妙發現,標題就該跟整個篇章一樣長了,這不符合慣例。 |
夜晚 | 其間,發生了火災,由於過多的美德,地獄之力佔了上風。 |
尾聲 |
在1970年代後期,翁貝托·埃科漸漸地發現,自己搞了20多年的神學、歷史學和文化、文學理論研究,有很多東西光靠理論表達說不清楚,也不過癮,對大眾的影響而小,他就決定藉助小說這種大眾更可以普遍接受的文學樣式,來傳達他複雜而有趣的研究經驗。於是,翁貝托·埃科將自己對中世紀文化和歷史研究的成果與20世紀現代小說的發展結合起來,創作出了一種新小說《玫瑰的名字》。
作者自述,《玫瑰的名字》原來的名字是《修道院謀殺案》,但後來改成了《玫瑰的名字》,因為玫瑰是含義豐富的象徵,並且也源自書中的主題:一位12世紀修士的詩歌中寫道:“昔日玫瑰以其名留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這個修士著迷於“今何在”的主題,這個主題也衍生出了法國詩人維庸那個名句:“去歲之雪今何在?”總之,一切榮華富貴美貌,最終都會陷入虛無。不過,埃科說:“儘管萬事萬物都會消亡,我們依舊持有其純粹的名稱。”
威廉
《玫瑰之名》的主人公叫做巴斯克維爾的威廉,這很容易讓人起柯南·道爾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從而聯想起神探福爾摩斯。事實上,威廉同福爾摩斯從外貌到習慣確有很多相似之處。小說中這樣描述威廉的形貌:“他身高超過常人,又因為瘦削,反顯得更高。眼光敏銳,入木三分,薄薄的略呈鉤形的鼻子,顯出為人的機警。”這與福爾摩斯如出一轍。另外,威廉也時常藉助藥品打發無聊的日子,或緩解緊張情緒。最明顯的相像之處在於威廉也具有超人的洞察判斷能力和廣博的知識。如小說中“找馬”一節,他能通過對微小細節的觀察,判斷出修道院長愛駒的體貌,走失的方向,甚至推測出馬的名字。
主題思想
《玫瑰的名字》並不在於再現中世紀歷史或講述滿足讀者閱讀快感的虛構故事。更恰當地說,作品是對各種衝突不斷上演和升級的當代世界所面臨的問題的思考與形象反映,當代世界呈現出文化多元化的格局。《玫瑰的名字》在後現代義化語境中別有深意:既然真理存在於敘述和閱讀的過程中,那麼不同的言說力一式和話語體系都可能顯現真實只有,重各種話語體系的表達權利、即客觀分析其合理性。能防止對某種話語體系和意識形態的過度詮釋,維護人類不懈追求和探尋知識之路的自由。
在某種意義上,西方文化一直是邏各斯文化,即一個需要終極意義和認識論的文化。對終極意義的孜孜以求使人們認定:“假如沒有上帝,也要造一個出來。”走出中世紀的神學邏各斯階段以後,現代哲學主流用“理性”置換了“上帝”的邏各斯角色。進入20世紀后,“語言”代替了“理性”,發生了“語言學轉向”。但究其實,所有的轉向,不過是從一個中心走向另一個中心,始終是在邏各斯本身打轉。最大的怪圈是整個西方文化賴以建立的價值與詮釋體系—形而上學本身。歷史用事實證明,無論是上帝、理性、還是語言,都不能徹底詮釋這個世界,因為並不存在什麼“邏各斯”。只有從這個角度,方能明白《玫瑰的名字》的深意所在。過去學者紛紛指出,對狂熱的批判是小說的主題。但是應該認識到:不僅對上帝的狂熱是狂熱,對理性的狂熱是狂熱,對符號和語言的狂熱也是狂熱。所有這些狂熱的下面,最根本的,是對邏各斯的狂熱,也就是對惟一中心、惟一終極意義、惟一淦釋的狂熱。艾柯在書中說:“那些深愛人類的人所負的任務,是使人們嘲笑真理,‘使真理變得可笑’,惟一的真理,在於讓我們自己學會從對真理的瘋狂熱情中解脫。”在這裡,“真理”的另一個名字,就是“邏各斯”。
再進一步,因為詮釋是有主觀性、傾向性和目的性的,所以詮釋不可能是完全公正的。但一個合理的社會應該以多元性反對一元性,以寬容代替專制。
藝術特色
《玫瑰的名字》是一部關於圖書館的書,圖書館在小說中則既有著“迷宮”般的結構,又作為歷史“迷宮”的象徵出現。全書頗可作為中世紀文化史、宗教史的參考書來讀,同時也是一部歐洲讀者所熟知的各種經典書籍、典故的互文交匯的場所。這部小說更像一位歷史學研究者的科研課題,小說只是混雜著學術質疑、思想探險,然而全然是遊戲的話語工具,所有通過情節構織起來的關於歷史真相的思考及對知識探索的懷疑,最終都歸於零。這一過程將現代以來小說贏得的深刻性與生動性都解構為純粹的遊戲手段。
表面上看,《玫瑰的名字》與經典的偵探小說一樣,設置了一對黃金搭檔—偵探咖福爾摩斯、波洛、威廉等和他的助手華生、黑斯廷斯、阿德索等久並起用偵探的助手作為敘事者。這樣的敘事者非常重要,他們可以與偵探一道,親臨犯罪現場,參與事件調查,為讀者敘述第一手材料,從而拉近敘事距離,造成敘事的真實感,使讀者更容易感受到懸疑和緊張的氣氛。
但是《玫瑰的名字》的敘事者要比表面看來複雜得多。小說一開頭就交待了:“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手稿。”接下來可以發現,這篇手稿有四個經手人:它首先出於14世紀末一位名叫阿德索的德國修道士的原稿,為拉丁文,是阿德索年老時對其青年時期經歷的回顧;後於17世紀末經馬畢倫校訂;到了19世紀,瓦雷根據馬畢倫的拉丁文本將之譯為法文;最後由“艾柯’將法文本“意譯”為義大利文。雖然故事中的敘事者依然是“我”——阿德索,雖然他也希望“逐字複述所看到、聽到的一切,不敢添枝加葉氣並祈禱“願上帝把恩典賜給我,讓我充當坦率的證人”,但是手稿在其年老體衰時寫就,回憶難免偏差;又幾經周折,很難相信,手稿的原始事件會得到充分的傳譯。這種故意造成的敘事距離,實際上是作者對傳統小說故弄玄虛營造逼真效果的戲仿,旨在含蓄地質詢了理性虛構的小說世界以及其中理性的存在方式。
另外一點與傳統偵探小說不同的是,《玫瑰的名字》在手稿編輯的形式下,給每章前面都加上了標題,對將要發生的事件進行提示,例如第四天的事件:“晨五點到六點,東方呈魚肚白敘述威廉和塞維里努斯檢驗貝倫加的屍體,發現舌頭髮黑;這在溺死的人來說是異常的跡象。接著他們討論了劇烈的毒物以及過去的一樁被盜事件”。此舉一反傳統偵探小說敘事後顧性的特點,捨棄了懸念的製造。這種做法體現了玄學偵探小說的自我觀照性,“含沙射影式地將批評表現出來”,“不僅是針對傳統偵探小說、偵探小說批評的,也是針對包括現代主義在內的以往文學思潮的”。它試圖說明,傳統小說中理性的最終勝利是因為偵探小說刻意牽著讀者沿著事先確定的路徑前行,因而勝利也只是一場謊言。
1980年,《玫瑰的名字》出版,小說一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在歐洲的發行量超過了500萬冊,還陸續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後來,還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威廉教士由英國演員肖恩·康納利扮演。
書名 | 譯者 | ISBN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
玫瑰的名字 | 沈萼梅/劉錫榮 | 9787532748549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2010-03-01 |
安伯托·艾柯
《劍橋義大利文學史》將安伯托·艾柯譽為20世紀後半期最耀眼的義大利作家,並盛讚他那“貫穿於職業生涯的‘調停者’和‘綜合者’意識” 。艾柯的世界遼闊而多重,除了隨筆、雜文和小說,還有大量論文、論著和編著,研究者將其粗略分為8大類52種,包含中世紀神學研究、美學研究、文學研究、大眾文化研究、符號學研究和闡釋學研究等。
2016年2月19日,義大利偉大作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在米蘭家中逝世,享壽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