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乾枯病

桑乾枯病

凡皮孔較少的桑樹,比較抗病,一般低於養成的桑樹,發病較重,過施氮肥也易導致發病。 ot n ematode)桑樹根部病害之一,中國的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均有發生為害。

病害簡介


桑乾枯病(die back)
又名胴枯病,桑樹枝幹的重要病害之一。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蘇聯,中國的山東、河北、遼寧和新疆等省區都有發生為害。
桑乾枯病的病原菌為野村間座殼菌,球殼目間座殼科,間座殼屬,學名為Diapor the nomurai Hara。其無性世代是擬莖點屬(Phomopsis sp).,病斑上形成的針尖狀小突起,即病菌的子座及子實體,分生孢子器埋生於寄主皮下,扁球形,暗褐色。
病菌以菌絲或子實體在被害枝條上越夏和越冬。

預防與發生


本病的發生和冬天嚴寒有密切關係,凡耐寒性弱的桑樹容易受害。凡皮孔較少的桑樹,比較抗病,一般低於養成的桑樹,發病較重,過施氮肥也易導致發病。
桑乾枯病一般發生於比較寒冷的地區,且大都在桑樹枝幹的基部受害,開始在樹皮表面發生油浸狀暗色的圓形、橢圓形或不整形的病斑,常以冬芽為中心向外擴展。一般在五、六月時,病斑擴張最大,帶赤橙色。6、7月時,外皮破裂,露出黑色的頂端。
注意冬季對於桑樹主幹基部的防凍保護措施或在秋季可噴葯消毒枝幹,若有油浸狀的病斑發現,且限於局部的,可用銳利挑戰刀颳去病部組織,使呈梭狀再行消毒,並塗抹保護劑。

桑根結線蟲病


桑根結線蟲病(disease of mulberry root-knot nematode)
桑樹根部病害之一,中國的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均有發生為害。無論在丘陵地區、平原砂壤土、粘壤土、肥土、瘠地、新老桑園或任何桑品種均能發生致病,尤以砂質土壤發生為多。
根結線蟲病的病原為南方根結線蟲,墊刃目,異皮線蟲科,根結線蟲屬,學名為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雌雄異形,成熟雌蟲為梨形,體長440-940微米,體寬364-545微米。雄蟲略為圓筒狀,無色透明,尾短而鈍,末端寬圓。雌蟲成熟后產卵於膠質的卵囊內,卵在卵囊內發育為1齡幼蟲,1齡幼蟲在卵內進行第一次蛻皮后,破殼而出,成為2齡侵染幼蟲,活動於土壤之中,寄生在根內,再經兩次脫皮而為4齡幼蟲。
根結線蟲以卵越冬,卵對低溫的抗性很強。在-18--20℃下能忍受2小時。發育的土溫16℃以上,最適土溫為20-35℃,線蟲發育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40-80%,40%以下和80%以上時線蟲發育惡化,甚至停止。帶病的土壤和病根是本病的侵染來源。
剛發病的癥狀不甚明顯,隨後植株變得矮小,植條小而纖細,長勢明顯衰退,葉片薄而黃化。葉緣捲縮,出現早期落葉,嚴重時,嫩芽捲曲,甚至不發芽、不生長,根系腐爛,甚至整株死亡。
實行與禾本科植物輪作,增施堆肥和有機肥,以改良土壤並促進肉食性線蟲生長繁殖。帶有根結線蟲的桑苗可用48-52℃的水溫處理20-30分鐘,如桑園少量發病或輕微發病。可採用除瘤入泥,加強肥培管理,即在桑行兩邊開溝除瘤曬白,畝施石灰氨水150-200斤,然後填土,可減輕為害,有條件可施用二溴氯丙烷6-8斤,也可使用氯化苦、滴滴涕混劑或二溴乙烯(EDB)等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