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高考移民
漢語詞語
國際高考移民是漢語詞語,讀音是guó jì gāo kǎo yí mín,指的是為參加國內高考而臨時申辦取得國外、地區護照的人。即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據悉,以華僑生身份參加的聯考與國內普通高考相比,具有考試科目少、考題簡單、錄取率高、競爭小的特點。
中國人,移民到國外或港澳台地區,以華僑的身份參加國內高考。這樣做可以提高錄取的可能,而且可能上比較好的學校。
具體做法
1.以外國人的身份報考著名高校的留學生.
2.以港澳台僑的身份,參加內地高校對這部分人的單獨招生考試.
1、難度下降
“國際移民高考”,幾乎是升級版的“跨省移民高考”,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考試科目少、考題簡單、錄取率高、競爭小。相較於國內高考,家長要買學區房,孩子要熬夜做題、上輔導班的艱難,當前國內高校招收外籍學生唯一的統一考試僅是一場漢語水平考試(HSK),這對於部分有條件的家庭來說,自然是以“拿錢買輕鬆”的好機會。
但“高考移民”,無疑是以欺騙、造假甚至違法的手段挑戰教育公平。這種行為嚴重擾亂招生秩序,破壞招生生態不說,更給廣大相信“教育改變命運”的學子帶來一記重擊。如此違規違法行為的危害已然不止於教育公平領域,更可能在審查、認證等多個相關的利益鏈條領域埋下造假、“走捷徑”的不當社會風氣,強化某些人“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價值觀。
2、中介一條龍辦理,辨識難度增加
“最快兩個月就可以辦理移民,像希臘、馬爾他這些國家投資移民的門檻180萬元左右,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國家要貴一些,大概380萬元。如果只是想獲得華僑身份,其實可以選擇馬來西亞、菲律賓、萬那杜這些國家,政策相對寬鬆,資金成本也低。”一家移民中介機構的負責人向諮詢高考移民相關政策的半月談記者介紹說,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外籍人士只需在大馬銀行存入30萬馬幣(摺合人民幣約48萬元),就可以在馬來西亞獲得10年居住權,且一人主申請,全家獲簽。
針對早期通過中介直接購買外國護照進入中國參加外籍留學生考試的現象,教育部於2009年11月發布規定,自2010年起,來華留學申請人必須“持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
這的確提高了國際高考移民的門檻,但在中介的幫助下,要跨過去並不難。
為了制止“國際高考移民”亂象,日前,教育部已經修訂出台《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通過對居住記錄和學生身份認證審查的嚴格要求,提高來華入學的門檻。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能將部分投機取巧者攔在門外,但對於通過中介運作“國際高考移民”的學生來說並沒有什麼實質影響,無法根治問題。
畢竟,“國際高考移民”的出現,並非只是一個簡單的錄取標準漏洞,根源還在於外國留學生在我國不同程度享有“優待政策”。中國高校要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國際化水平是重要指標,比如國際留學生規模。留學生的引入,也確實有利於提升學校辦學國際化水平。但為擴大國際留學生規模,一味地降低招生標準和以“優待政策”為賣點,長遠來看並不利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也無法給學校的教學辦學帶來實質助益。
因此,要讓“國際高考移民”徹底絕跡,關鍵還要儘快改進外國留學生招生培養機制,確立外國留學生學業水平基準。只有真正反思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係,轉變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思路,落實好來華留學生在招生錄取工作、培養質量、漢語水平和趨同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才能真正治理好“國際高考移民”問題,同時也讓國際國內的學生經受真正的學術專業水平檢驗,學有所成,成為我國高校“走出去”的“活招牌”。
當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高考改革也進入深水區,社會利益訴求更加多元化,高考的老問題和新情況疊加出現也是人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正因如此,當前進行的高考改革是高考恢復以來,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難度最艱巨的一次高考改革。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將高考改革進行到底,不斷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