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針茅

克氏針茅

克氏針茅,牧草,英文名:Krylov Needlegrass ,分佈於我國東北(遼河平原區)、內蒙古、華北北部(黃土高原區)、寧夏、甘肅、青藏高原、新疆等地;為多年生密叢型草本植物,是典型草原的建群種之一。

植物簡介


牧草科名 禾本科
牧草科拉丁名 Gramineae
牧草科英文名 Grass Family
牧草屬名 針茅屬
牧草屬拉丁名 Stipa L.
牧草屬英文名 Needlegrass,Feathergrass
天然牧草 克氏針茅
牧草學名 Stipa krylovii Roshev.
牧草英文名 Krylov Needlegrass
地理分佈 克氏針茅(別名西北針茅)分佈於我國東北(遼河平原區)、內蒙古、華北北部(黃土高原區)、寧夏、甘肅、青藏高原、新疆等地;西伯利亞南部、哈薩克東部、中亞、蒙古也有。
形態特徵 多年生密叢型草本。稈直立,高30~60厘米。葉鞘光滑;葉舌披針形,白色,膜質;生葉長達30厘米,莖生葉長10~20厘米。圓錐花序基部包於葉鞘內,分枝細弱,2~4枝簇生;小穗稀疏;穎披針形,草綠色,成熟后淡紫色,光滑,先端白色,膜質,長20~28毫米,第一穎略長,具3脈,第二穎稍短,具4~5脈;外稃長9~11.5毫米,頂端關節處被短毛,基盤長約3毫米,密被白色柔毛;芒二回膝曲,光滑,第一芒柱扭轉,長2~2.5厘米,第二芒柱長約1厘米,芒針絲狀彎曲,長7~12厘米。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旱生植物。植株具有發達的根系,地上部分由多數分櫱形成密集的草叢,從幅直徑30~40厘米。在內蒙古高原,一般4月下旬開始返青,7月末開始抽穗,8月上旬為開花盛期,8月下旬果實陸續成熟,9月下旬植株開始枯黃。克氏針茅是典型草原的建群種。喜暖、耐旱,分佈範圍較廣。一般不進入森林草原,可少量滲入荒漠草原,不構成草地的優勢成分。主要分佈區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年≥10℃的有效積溫2000~2500℃,濕潤係數0.2~0.4,年降水量約300~400毫米,年均溫在0~5℃,每年有1~4個月的半乾旱期和1個月的乾旱期。地形為開闊平坦的高平原以及平緩起伏的丘陵坡地。土壤大多為壤質、砂壤質或砂礫質的栗鈣土,腐殖質層較薄,在20~30厘米下可見鈣積層。克氏針茅在乾旱區的山地中,一般出現在陰坡,在山地分佈的下線為海拔2000~2900米,上線為2300~3200米,土壤為山地暗栗鈣土。克氏針茅對土壤鹽分的反映很敏感,即使在輕度鹽化的土壤上,也難以見到它的生長。克氏針茅在典型地帶性生境中的代表類型,是克氏針茅十糙隱子草草地,分佈廣而面積最大。在略趨濕潤時,形成克氏針茅一大針茅草地;趨於低濕時,形成克氏針茅-羊草草地;趨於乾旱溫暖時,形成克氏針茅-短花針茅草地;趨於乾旱時,形成克氏針茅-戈壁針茅或克氏針茅-克列門茨針茅草地;土壤沙礫質化時,形成小葉錦雞兒-克氏針茅草地或克氏針茅-冰草草地;海拔上升時,形成克氏針茅-羊茅草地;放牧利用過度時,則促使小半灌木作用增強而形成克氏針茅-冷蒿草地。
飼用價值 克氏針茅是一種良好的牧草,春季和夏季抽穗前牛、馬、羊均喜食。到秋季果實成熟時,飼用價值大大降低,因為其穎果具長芒針,基盤銳尖而堅硬,對牲畜,特別是小畜有刺傷危害。克氏針茅的產量中等,在內蒙古高原,每公頃可產鮮草1500~3750千克,摺合乾草600~1500千克。克氏針茅的營養價值較高,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克氏針茅草地具有耐牲畜踐踏的特點,是重要的天然放牧地之一。但放牧利用過重,則引起明顯的退化。目前對克氏針茅退化草地的改良較困難,可有計劃的進行輪封保護,以恢復其生產力,並採用合理的放牧制度,保證其生產力的充分利用。對克氏針茅一羊草草地在條件優越的地方,可考慮鬆土改良,以促進羊草比重的加大,提高草地的產量和質量。經採集野生克氏針茅種子試種后,其出苗十分良好,當年可進入分櫱期,第二年大量開花結實,據此可建立人工種子繁殖基地。選用適當的去芒機處理種子,和適用的鬆土補播機,在退化的克氏針茅草地上進行補播,對改良草地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