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移動

人口移動

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間上的位置變動,包括為經濟、娛樂等目的而暫時離開居住地的人口位置變動和以尋求新居住地為目的的非暫時性人口移動。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兩大類:一類是因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刺激因素,另一類是個人動機變化產生的因素。

概述


人口移動也叫人口遷移。人口在地理上的位置變更,或稱人口移動。人口為了某種目的或動機,離開原來的居住地,時間或長或短,距離或遠或近,或者返回或者終生不再返回而定居於某地,均稱為人口遷移。
人口遷移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通過人口遷移使人類的活動場所逐漸擴延到世界各地,擴大了人們的交往範圍,對人類文明的交流和傳播,對各個種族和民族的互相融合和同化創造了條件。

人口移動形式


人口遷移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
游牧民族的遷徙活動:這是一種古老而原始的人口移動方式。隨著經濟的現代化,從事這種移動的人口在逐漸變少。
各個國家內部的移民墾殖活動:各個國家內部各地區之間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人口的地理分佈也是如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伴隨著相應規模的移民遷徙活動。這種移民有的是自發進行的,有的是以軍隊屯墾方式進行的,有的是由中央政府有計劃有步驟進行的。
從農村向城市的人口移動:城市化進程在十八世紀產業革命之後已在西歐,北美等國加速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由農村向城市流動的浪潮遍及全世界。現在世界城市人口已佔總人口的40%以上,某些國家甚至達80%以上。
城市人口鐘擺式移動:隨著城市規模的日漸擴大,城市人口在市區範圍內流動範圍擴大。城市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又為這種擺幅的擴大創造了前提。城市的擴大勢必造成居民住宅區與上班勞動地點的距離在擴大,這樣就形成了大量人口有規律地往返於居住地和勞動場所之間,就象鐘錶的擺一樣有節奏地往返擺動。
為消費、文化、娛樂、休息目的而引起的人口遷移:隨著人們自由支配時間的增加,富裕程度的提高,這種人口擺動的幅度和頻率正在日益增大。
此外,還有一些人口遷移的方式,如國際間的移民活動,外籍工人遷移活動以及國際難民等。

重要性


體現在:
① 發達區域之間的人口消長主要是人口遷移和流動造成的;
②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人口迅速城鎮化產生了許多重大的社會經濟問題;
③發達國家逆城市化趨勢明顯,出現城市中心空洞化現象;
④許多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源開發不足是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空間取向


英國人口學家拉文斯坦被公認為人口遷移研究的先驅,他提出了人口遷移的7條法則
① 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離的遷移,長距離的移民一般傾向遷移到大的工商業中心
② 鄉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區的遷移具有階段性
③ 兩地間的凈遷移量在總遷移量中所佔的比重不大
④ 鄉村居民比城鎮居民更富遷移性
⑤ 短距離遷移以女性居多,在較富冒險性且距離遙遠的遷移中男性居多
⑥ 大部分移民是年輕人,由祖國全家移出是很少見的
⑦ 遷移的主要方向是從農業地區遷移到工商業中心,遷移的主要動機以經濟為主

時間形式


1、居住歷史分析 可以看作對個人隨時間變化的遷移行為的研究
(1)生活史
(2)遷移類型
(3)遷移者和逗留者
(4)居住的持續時間
2、隨機方法

機制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兩大類:一類是因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刺激因素,另一類是個人動機變化產生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經濟方面的。
其他如政治因素、國際國內戰爭、社會秩序的變革和文化因素以及環境生態的變化也會引起大規模的遷移和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