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颱風黑格比的結果 展開
- 2020年第4號颱風
- 2008年第14號颱風
- 2002年第18號颱風
- 2014年第22號颱風
颱風黑格比
2002年第18號颱風
強熱帶風暴黑格比(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Hagupit,國際編號:021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3W)為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8個被命名的風暴。“黑格比”一名由菲律賓提供,即“鞭撻”。
2002年9月10日早上,位於南海東北部的一個低壓區在東沙島東南約140公里增強成熱帶低壓,穩定地在向西偏北移動。當晚熱帶低壓增強為熱帶風暴,翌日早上定名為黑格比,並於中午前增強為強熱帶風暴。
黑格比在9月11日下午3時左右最接近香港,當時它位於香港南偏西約150公里。
黑格比於9月12日在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平岡鎮附近登陸並減弱為熱帶風暴及轉向西移,晚上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壓。
9月13日清晨,黑格比在廣西沿岸減弱為低壓區。
黑格比減弱為低壓區后仍未消散,在沿岸維持一定強度。隨後黑格比在9月14日沿岸海域緩慢向西移動,其東面的輻合氣流為廣東沿岸帶來暴雨。隨東北季風到達,黑格比繼續減弱並轉向東移動,並在9月15日於廣東省江門市台山市下川島沿岸消散。
在黑格比掠過廣東沿岸海域期間,有20多艘漁船或貨船遇險,這些船上共載有200多人,其中一艘船沉沒,而另一艘船則與救援中心失去聯絡,共導致最少20人失蹤。在廣東西部,與黑格比相關的強風和大雨亦對一些房屋和農田造成破壞,造成經濟損失2.7億元。
颱風黑格比衛星圖
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其中“黑格比”是菲律賓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鞭撻。
2002年第18號颱風“黑格比”路徑圖
香港發出強颱風警報 全面停工停學
時40分改發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黑格比在下午3時左右最接近香港,當時它位於香港南偏西約150公里。香港天文台總部於9月11日上午5時14分測得的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1001.0百帕斯卡,打鼓嶺於9月11日上午5時32分測得的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1001.9百帕斯卡,橫瀾島於9月11日上午6時49分測得的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999.9百帕斯卡,長洲於9月11日上午5時20分測得的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1000.4百帕斯卡。隨著黑格比向西移離香港及本地的風力普遍下降,天文台在9月12日清晨1時4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當時黑格比位於香港西偏南約200公里,更於同日早上5時4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黑格比接近香港時的路徑圖
黑格比減弱為低壓區后再度接近香港,為香港帶來暴雨,天文台在9月14日至9月17日期間曾四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更一度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在9月10日下午4時懸掛一號風球,隨澳門風力增強及黑格比繼續接近,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在9月11日上午7時改掛三號風球。由於黑格比增強為強熱帶風暴及移近澳門,澳門氣象局因此在下午2時30分改掛八號東南風球。黑格比在11日晚上8時左右最接近澳門,當時它位於澳門南偏西約100公里。隨著黑格比向西移離澳門及本地的風力普遍下降,氣象局在9月12日清晨2時30分改掛三號風球,更於同日早上10時除下所有風球。
颱風黑格比
統計還表明:遇險的多條船隻除核准江門1艘漁船沉沒、9人失蹤和珠海2名垂釣者失蹤外,沒有死亡證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