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墜島
大墜島
大墜島(英文:Big Island)位於福建泉州灣入海口,系一海上獨立小島,面積100公頃,屬泉州台商投資區張坂鎮。島上自然風光優美,有幾十種海鳥棲息。
大墜島曾作為英國人運輸鴉片的中轉站,一度為廢島,后經開發為旅遊區。
2013年,大墜島入選首批福建十大美麗海島。
大墜島
大墜島生態環境、自然景觀、自然資源、地形、地貌未受大的破壞。植被茂密,在陽光的映射下,泛出一種墨綠色的光芒。綠色林區連綿成片,中間被巨大的金黃色岩壁切斷,翠綠雜糅著金黃,顯得多姿、嫵媚。沿海觀光道兩側鐵樹、棕櫚樹、針葵,毗連一片天然的沙灘,長約300米,沙灘潔凈、柔軟。
島上到處可見奇石異岩。其中有一塊“淚岩石”,甚是怪異,在石頭縫隙之間,常年都有水流滲出,水質清澈甘甜,無任何污染。
大墜島 風光
大墜島原始的生態環境為海鳥棲息提供良好的環境,現島上集聚了幾十種鳥類。周邊海域經常有中華白海豚出沒,是海洋魚類溯流繁殖的天然場所。
泉州市地處低緯度,東臨台灣海峽,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
泉州市氣候的3個基本特徵:
1、氣溫高、光熱豐富: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9.5~21.0℃,僅西北部的山區低於18℃(參見表1),最熱月平均氣溫達26~29℃,最冷月也有9~13℃。全年無霜期長,沿海地區基本無霜。≥10℃的有效積溫為5610~7250℃。年日照時數為1800~2200小時。
2、降水充沛,但時空分佈不均勻。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800毫米,自東南部向西北部遞增。干、濕季甚為分明:3~9月降水量佔全年的80%,為濕季;10~2月僅佔全年的20%,為乾季。降水量年際間變化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一半。
3、季風氣候顯著。冬半年主要受蒙古冷高壓楔控制,盛行偏北風,氣溫低,乾燥少雨;夏半年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氣溫高,濕潤多雨。冬、夏半年的氣候特徵截然不同。由於季風活動的不穩定性,造成各種氣候要素年際間變化大,也是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根本原因。
1129年(宋),建炎三年臘月,在揚州的南外宗室機構和宗室成員,從海上到了福建南部的大城市泉州(《宋會要輯稿·職官》)
1133年,清·道光《晉江縣誌·卷28·職官志·文秩·歷代泉州府以下職官考·宋·諸司附置泉州者·南外宗正司》據“《八閩通志》、《宋史》”“按”曰:“紹興三年,移置西外宗正司於福州,南外宗正司於泉州。蓋隨其所寓而分管轄也。”
1357年——1366年,元末至正十七年到至正二十六年,泉州發生一起持續十年之久的戰亂,史稱“亦思巴奚戰亂”。《八閩通志·至正近記》和《福建通志·元外紀》記載尤詳。
1336年,元·至元二年:惠安縣衙被倭寇燒毀。
1347年,元·至正七年:惠安縣衙再次被倭寇燒毀。
1661年,順治十八年辛丑:清廷斷然決定實行大規模的強制遷徙瀕海居民的政策,是對泉州港走向沒落的致命一擊。
1805—1806年,嘉慶十至十一年,懸掛西班牙國旗的鴉片走私船“安那·菲利克斯”號在晉江奸人的帶引下,多次駛進泉州港販售鴉片。
1823年,道光三年,英國鴉片販子詹姆士·仔地臣派一艘200噸位的帆船到泉州販賣鴉片(英國人常運載鴉片至大墜島,再通過洛陽、陳三壩及洛江區河市等處運往外地銷售)。
1839年,一艘洋船曾拋泊在大墜島洋麵上,被清朝水師開炮轟走,20多名洋寇還命喪於此。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德化縣爆發陳拱領導的農民抗鹽稅鬥爭,永春知州劉朝縉被革職,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調兵“剿辦”,在永春州城駐兵一營。
1994年,惠安一家公司為開發娛樂旅遊,在大墜島上進行建設碼頭、道路、階梯、景觀綠化、度假別墅、路燈、人工湖、海堤、護岸。
2013年,大墜島入選首批福建十大美麗海島。
可由泉州市客運中心汽車站乘坐k902線公交車至石獅市。
從石獅市乘車到祥芝祥漁碼頭或到蚶江石湖碼頭,找漁民租船,小船(可坐六、七人)往返約需300元/艘,大船(可坐一二十人)往返約需500元/艘。
裝備:海上風大,最好穿厚一點的衣服。如果要過夜的話,帳篷、棉被等須自備,島上沒賣。
水源補給:島上有淡水,補給方便。
乾糧來源:島上有雜貨店,麵包可樂速食麵都有,甚至還可炒菜小酌。
通訊聯絡:通訊暢通,移動、電信、聯通的訊號島上皆有覆蓋。
已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島上遊樂園、休閑別墅、海濱浴場、遊艇等一批高水準的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