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江南第一家的結果 展開

江南第一家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南第一家,即指鄭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以”鄭氏宗祠“為中心的主建築景觀群集。

870年前,居住在此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葉,十五世同居共食,出了173位官吏,各個勤政廉政。明洪武十八年太祖朱元璋賜封鄭宅為“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城東面12公里的鄭宅鎮,以”一門尚義,九世同居“為特色,被譽為中國儒家“家族文化”典範。

歷史由來


870年前,鄭氏家族居住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城鄭宅鎮,鄭宅原叫仁義里,自南宋至明代中葉,十五世同居共食。
鄭氏家族曾立下"子孫出仕,有以臟墨聞者,生則削譜除族籍,死則牌位不許入祠堂"的家規,歷宋、元、明三代,長達360多年,出仕173位官吏,無一貪贓枉法。
因為鄭氏家族的孝義家風被歷朝所推崇,許多感人的孝義事迹也常被鄉民傳頌,又經常被朝廷表彰,鄭宅時稱義門鄭氏,故又名"鄭義門"。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祖朱元璋賜封其為"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 6張
江南第一家

景觀景點


江南第一家的主要景點包括:牌坊群、宗祠、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東明書院、老佛社、十橋九閘、飲鶴川、蕊珠岩、飛雨洞、玄麓八景、元代摩崖石刻等。

牌坊群

江南第一家擁有九座牌坊,矗立在古鎮入口。九座牌坊,正意味著鄭氏義門的九世同居。
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
第一坊叫“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賜。鄭當時,鄭氏義門的孝義聞名天下,為了表彰義門代代相傳的孝義家風,朱元璋在洪武18年(公元1385年)親賜“江南第一家”予以旌表。
第二坊叫“孝義門”。鄭宅原叫仁義里,後來因為鄭氏家族的孝義家風被歷朝所推崇,許多感人的孝義事迹也常被鄉民傳頌,又經常被朝廷表彰,就改成了孝義門。
第三坊叫“三朝旌表”。因為鄭氏義門從南宋開始不論風雲如何變幻,不論是戰爭亂世還是太平盛世,他們總是始終如一,按照自己的規則,治理好家族事務,起著忠節義孝的表率作用。
第四坊叫“有序”。因為鄭氏義門把“有序”和“師儉”當作了治家的兩大支柱。鄭氏義祠堂專門設立了一個有序堂,制定了168條家規,天天用相關內容來教育子孫。
“有序”牌坊后,依次叫“恩德”牌坊、“麟鳳”牌坊、“取義成仁”牌坊、“禮部尚書”牌坊和“九世同居”牌坊。九座牌坊的建築風格和建築材料各不相同,有磚木混合結構的,有木結構的,有石雕的,有磚雕砌的。
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

宗祠

江南第一家內保存有鄭氏宗祠、昌七公祠、老佛社等一批重要歷史文物。宗祠內高懸眾多歷代名人題匾和聯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浙江浦江的鄭氏宗祠全無雕樑畫棟之華麗,保持著義門儉樸整潔的風氣。圖中的立像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正是他幫助鄭氏審定了168則《鄭氏規範》,為中國家族史留下治家典範。如今,這些家規被鐫刻於祠內,用以規誡後世子孫。左圖中鄭家牌坊上的匾題。
江南第一家 6張
江南第一家

祭祖儀式


2004 年2月27日,來自韓國瑞山的鄭氏後裔,參加了宗祠的祭祖儀式。111名來自韓國的客人簇擁著來到祠堂的門前,肅然恭立,舉行過祭拜儀式后,又再列隊魚貫進入祠堂。在祖先神位前,韓國團長鄭勝雙手捧起始遷祖的神牌,入位歸宗。
韓國鄭氏後裔乃“同居一世祖”鄭綺的兄長鄭縕的後裔。宋亡時,鄭縕的七世孫鄭臣保不願仕元,渡海遷居到今天的韓國瑞山,至今已繁衍為5萬餘後裔的大家族。
2017年3月5日,農曆二月初八,浦江鄭宅鎮的鄭氏後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鄭氏同宗,在“江南第一家”集體參加祭祖儀式。
祭祖儀式 2張
祭祖儀式

考學研究


1994年,全國首屆宋濂暨中國古代家族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此舉行,稱其為”中國古代家族文化“儒學治家”的典範。鄭氏所崇尚的孝順父母。兄弟和睦、自強不息的人格理想,勤勞儉樸的持家原則,尊師重教的教育思想“和為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際關係原則等,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1991年日本研究”越系文化“著名學者鈴木滿南教授一行,專程來此考察,其專論先後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發表。
2015年7月10日,江南第一家古柏榮獲“浙江十大名木”稱號。這些古柏位於鄭宅鎮“江南第一家”的宗祠內,據說是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親植,當時他種下了11株,現存9株,古柏樹齡已有650年,其中最大一株樹高16米,胸徑290厘米,冠幅達7米,樹種為圓柏。
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