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鎮

重慶市合川區轄鎮

隆興鎮,隸屬於重慶市合川區,地處合川區西北部,東與古樓鎮、大石街道接壤,南與太和鎮相連,西鄰潼南區上和鎮,北接龍鳳鎮、三廟鎮,距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地45千米,區域總面積90.63平方千米。

清雍正年間(1723年—1736年),始設女兒碑場,屬合州來蘇里;1992年12月,由隆興鄉改為隆興鎮。截至2018年末,隆興鎮戶籍人口為36159人。截至2020年6月,隆興鎮下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隆興場文化街12號。

2018年,隆興鎮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歷史沿革


清雍正年間(1723年—1736年),始設女兒碑場,屬合州來蘇里;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屬泰安鎮。
民國元年(1912年)后,改為隆興場。民國十五年(1926年),始設隆興鄉,屬合川縣第八區;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鄉為鎮。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四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鎮為鄉。
1949年12月後,屬第七區(太和區)。
1952年7月,劃歸三廟區。
1953年9月,由隆興鄉析設回龍鄉。
1956年1月,劃歸太和區;同年3月,回龍鄉併入隆興鄉。
1958年9月,成立隆興公社。
1983年12月,由隆興公社改為隆興鄉。
1992年12月,由隆興鄉改為隆興鎮。
2001年6月,龍井鎮併入隆興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隆興鎮地處合川區西北部,東與古樓鎮、大石街道接壤,南與太和鎮相連,西鄰潼南區上和鎮,北接龍鳳鎮、三廟鎮,距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地45千米,區域總面積90.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隆興鎮境內屬龍多山台地,有“永隆高原”之稱;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質屬侏羅系紅層遂寧組碎石泥岩;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320米,平均海拔高度320米,最高點位於刺坪堡,海拔418米;最低點位於三青10社堰塘灣,海拔284米。

氣候

隆興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1月平均氣溫10℃,極端最低氣溫0至-1℃(2010年1月20日);7月平均氣溫32℃,極端最高氣溫43℃(2006年8月15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5.2℃;生長期年平均100天,無霜期年平均280天,最長300天,最短26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00小時,年
隆興鎮
隆興鎮
總輻射118.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6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最大雨量1450毫米(2008年),最少雨量720毫米(200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8月最多。

水文

隆興鎮境內屬嘉陵江與涪江水系,流域面積87.14平方千米;有溪河14條,其中北部與東北部的5條溪河為嘉陵江水系,南部與西部的9條溪河為涪江水系。

自然災害

隆興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風災、冰雹和暴雨洪澇等,旱澇在每年5—9月均有。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2008年8月3日,暴雨雨量達150毫米,造成大面積農作物受災,其中水稻受災最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200多萬元。

自然資源


隆興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頁岩及天然氣,天然氣主要集中分佈在廣福、滴水、天佑村地域;地下水資源豐富,含水深度一般在5—45毫米。2011年,隆興鎮有耕地面積4.03萬畝,人均0.96畝;林地面積1.80萬畝。
隆興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鎮黨委政府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精品水果、特色苗木、綠色蛋雞、現代鵝業、現代蠶桑等生態農業示範小區,初步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特色產業為依託,專業合作社為主體,農民群眾為基礎的農業產業新格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原名女兒碑,始建於清代中後期。清雍正六年(1728年),女兒碑與永興場、太和場等同屬合州來蘇里轄;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女兒碑隸屬太安鎮轄。民國20年(1931年),建立隆興鎮,屬第八區轄;民國30年(1941年),隆興撤鎮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1993年12月,恢復隆興鎮。1997年,面積42.8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天佑、大梁、倒碑、三青、青竹、雙龍、新田、龍堡、映龜、馬鞍、紅石、天生、石牛、花牆、玉河15個行政村。
2001年,將原龍井鎮所轄1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44.31平方千米,234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15人),劃歸隆興鎮管轄,隆興鎮共轄3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面積87.14平方千米,總人口4492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22人,鎮政府駐女兒碑。
隆興鎮
隆興鎮
附:龍井鎮位於合川市西部。 [沿革]1926年設永興鎮,1941年改鄉,1958年改永興公社,1981年3月更名龍井公社,1983年置龍井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44.3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堡寨、永興、施家、六桅、安樂、廣福、石佛、峨眉、九柱、四堡、土埡、佛珠、干溪、滴水、石河、龍廟16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併入隆興鎮。
2011年末,隆興鎮下轄女兒碑1個社區,天佑、倒碑、三青、馬鞍、玉河、永興、安樂、廣福、峨眉、佛珠、滴水11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151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隆興鎮下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隆興場文化街12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00117108001龍井居委會
500117108200倒碑村
500117108201花牆村
500117108202新田村
500117108203六桅村
500117108204安樂村
500117108205九柱村
500117108206佛珠村
500117108207石河村
500117108208天佑村
500117108209玉河村
500117108210三青村
500117108211青竹村
500117108212龍堡村
500117108213馬鞍村
500117108214石牛村
500117108215永興村
500117108216龍廟村
500117108217廣福村
500117108218峨眉村
500117108219四堡村
500117108220滴水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隆興鎮總人口4210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452人,城鎮化率10.6%;另有流動人口22100人。總人口中,男性22390人,佔53.17%;女性19714人,佔46.83%;以漢族為主,達42029人,佔99.82%;少數民族共75人,佔0.18%。2011年,隆興鎮人口出生率6.7‰,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82.7人。
2017年末,隆興鎮常住人口為19899人。
截至2018年末,隆興鎮戶籍人口為36159人。

政治


賀霞同志: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主管組織、人事、編製、紀檢監察、武裝工作;
周小兵同志: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財政工作;
張尊華同志:主持人大全面工作,分管黨建、工會、招商引資、旅遊開發工作;
左亞輝同志:負責紀檢監察工作,分管黨政辦、機關事務、綜合目標管理、人口和計劃生育、信息工作;
李學堯同志:協助鎮長工作,分管大農業、統計、科技工作;
李朝剛同志:協助鎮長工作,負責武裝工作,分管文化、教育、衛生、廣播電視、社會事務、民族宗教、農村公路建設、工業經濟工作;
趙川同志:協助鎮長工作,負責政法工作,分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穩定、安全工作;
唐禮君同志:負責組織、人事、編製、老幹部工作;分管村建、國土、房產、環保工作;
趙雪峰同志:負責宣傳統戰工作,分管扶貧、團委、婦聯、場鎮環境衛生工作。

行政機構沿革

隆興鎮,曾用名隆興鄉、隆興公社,始建於民國20年(1931年),時稱隆興鎮;民國30年(1941年),隆興鎮改為隆興鄉;1949年12月,合川解放后,成立了合川縣隆興鄉人民政府,隸屬第七區(太和區)管轄;1952年7月,隆興鄉劃歸三廟區管轄,1953年9月,隆興鄉分設回龍鄉,同時成立鄉黨支部;1956年1月,隆興鄉又劃歸太和區管轄,同年3年,回龍鄉併入隆興鄉,同年11月,設立隆興鄉黨總支;1956年12月,隆興鄉政府改稱隆興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9月,成立隆興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1968年5月,成立隆興公社革命委員會,行使政府職能;1981年3月,取消隆興公社革委會,改稱隆興公社管委會;1983年12月,隆興公社復稱隆興鄉人民政府;撤縣設市的1992年10月,合川縣隆興鄉政府改稱合川市隆興鄉政府;1992年12月,撤銷隆興鄉,設立隆興鎮;2001年6月,將龍井鎮併入隆興鎮。1985年至2005年共召開六屆人代會。
龍井鎮,曾用名永興鄉、永興公社,始建於民國20年(1931年),時稱永興鎮;民國30年(1941年),永興鎮改為永興鄉;1949年12月,合川解放后,成立了合川縣永興鄉人民政府,隸屬第七區(太和區)管轄;1956年1月,永興鄉又劃歸太和區管轄;1956年12月,永興鄉政府改稱永興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9月,成立永興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1968年5月,成立永興公社革命委員會,行使政府職能;1981年3月,取消永興公社革委會,改稱永興公社管委會;1983年12月,永興公社復稱永興鄉人民政府;撤縣設市的1992年10月,合川縣永興鄉政府改稱合川市永興鄉政府;1993年12月,撤銷永興鄉,設立龍井鎮;2001年6月,龍井鎮併入隆興鎮。1985年至2001年共召開五屆人代會。

組織機構沿革

1953年9月,建立隆興鄉黨支部;1956年11月,建立隆興鄉黨總支;1959年7月,建立隆興公社黨委;1971年6月,重建(恢復)隆興公社黨委;1983年12月,隆興公社黨委改稱隆興鄉黨委;1992年10月,合川縣隆興鄉黨委改稱合川市隆興鄉黨委;1993年12月,合川市隆興鄉黨委改稱合川市隆興鎮黨委。1985年至2005年共召開六次黨代會。
1952年7月,建立龍井鄉黨支部;1959年7月,建立龍井公社黨委;1967年1月至1968年5月,因“文化大革命”衝擊,龍井公社黨委陷於癱瘓,1971年6月,恢復龍井公社黨委;1983年12月,龍井公社黨委改稱龍井鄉黨委;1992年10月,合川縣龍井鄉黨委改稱合川市龍井鄉黨委;1993年12月,合川市龍井鄉黨委改稱合川市龍井鎮黨委;2001年6月,撤銷龍井鎮黨委。1985年至2005年共召開五次黨代會。

經濟


綜述

2011年,隆興鎮財政總收入1815.18萬元,比2010年增長17.9%;人均財政收入432元,比2010年增長15.4%。2011年,隆興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380元。
2018年,隆興鎮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2011年,隆興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07億元,比2010年增長17%。隆興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隆興鎮生產糧食1.94萬噸,人均460千克。2011年,隆興鎮水稻種植面積11500畝,玉米種植面積7500畝。隆興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蠶桑、柑橘、花椒、柚子等。2011年,隆興鎮共有桑樹1148萬株,面積9700餘畝,年發種量達到8000張;天佑、青竹、倒碑等村成片種植“九葉青”花椒5000畝,年產鮮椒達50萬千克以上,產值達300餘萬元。隆興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兔為主。2011年,隆興鎮生豬飼養量5.6萬隻,年末存欄2萬頭;飼養羅曼(粉)綠色蛋雞5萬隻,日產蛋8.5萬餘枚,年產值3000萬元;專業合作社共養殖種兔6000多隻,年出欄肉兔50多萬隻,年收入達400多萬;鎮內有法國優質伊拉兔養殖基地1個,年出欄肉兔30萬隻,帶動農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2011年,隆興果園年產臍橙150噸,帶動農戶種植柑橘22.8萬株、柚子22萬株、梨27萬株。

工業

隆興鎮工業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2011年,隆興鎮工業總產值為3495萬元,工業增加值1467萬元。2011年,隆興鎮有工業企業8家,職工115人。

商貿

2011年末,隆興鎮有商業網點255個,職工420人。2011年,隆興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87.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4%;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10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隆興鎮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各類存款餘額為3.44億元,比2010年增長18.95%;各項貸款餘額475.57萬元,比2010年減少16.62%。

旅遊產業

引進重慶康旭社觀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龍廟村保存完好的古城堡為基礎,投資500萬元建成天生寨旅遊風景區,彙集了大量根雕藝術品、動物標本和極具價值的收藏古玩,修建了餐飲娛樂設施,建成了集藝術性和娛樂性為一體的休閑勝地。引導和幫助六桅村千畝梨園承包業主藉助梨園四面環山的有利地形,投資20萬元,利用園內的坡地飼養野雞2800隻,野鴨3000隻,野兔1000隻,開發狩獵項目,把生態養殖與觀光娛樂有效結合,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益。以龍井溝水庫480畝庫面為基礎,通過招商引資,對水庫及周圍5000畝土地進行綜合開發,已與康旭社觀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定一期工程建設協議,預計投資2800萬元,工程已開工建設。首期建設內容包括戶外軍事拓展訓練基地、生態農業觀光園、商務會議中心和水上娛樂等項目,打造全區最大的休閑旅遊勝地,實現休閑旅遊產業發展新突破。

產業結構

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提速發展、跨越趕超、率先崛起”的要求,鎮黨委政府進一步理清思路,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確立了以綠為主的發展思路,發展綠色經濟,營造綠色環境,奉獻綠色產品,共享綠色生活,實現生產、生活、生態、觀光四位一體的戰略定位。
綠色蛋雞養殖實現新突破。返鄉青年李萬明創辦了重慶萬源禽蛋食品有限公司,在佛珠村投資450萬元,興建了佔地35畝的蛋雞養殖場,飼養規模達到7萬隻,年產雞蛋880噸,年產值達到1105萬元,公司生產的“石丫”牌雞蛋2006年被國家授予“綠色食品”稱號,2007年獲得重慶市著名商標稱號,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全國馳名商標。公司採用了先進生產設備,除需要人工撿蛋外,從供料、供水、控溫、控濕、控光到出糞,整個生產過程完全實行自動化操作。為有效解決綠色蛋雞的飼料原料供應難題,以公司為龍頭,自2007年起在全鎮發展了5000畝綠色玉米種植,由公司以高出市場0.2元/公斤的價格收購,延長了產業鏈條,帶動了群眾致富。
大力發展白鵝產業。2007年引進了重慶牧歌鵝業有限公司投資100萬元興建白鵝標準化飼養場,年飼養規模可達5萬隻。實行“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積極鼓勵和引導群眾利用冬閑田種植牧草,大力發展白鵝產業。2008年在滴水、峨眉、永興等7個村種植牧草800畝,飼養白鵝10萬隻,有效地開發了土地的生產潛力,為農民致富增收開闢了新途徑。
推廣新技術促進蠶桑產業發展。全鎮共有桑樹1100萬株,面積9700餘畝,對桑樹全部進行了嫁接改造,通過引導群眾使用省力化蠶台、紙板方格簇、小蠶共育室等養蠶設施,組織開展蠶桑技術培訓,大力推廣多批次滾動養蠶新技術,提升了蠶桑產業的技術含量,成為了農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全鎮年養蠶達5000張。
綠色無公害農業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全鎮已建起了3000畝西瓜、1000畝南瓜、3000畝冬瓜綠色農業生產基地,基本實現了種植業的區域化布局和專業化、規模化、綠色無公害化生產。在抓好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工作,三青、青竹、新田、六桅、倒碑、玉河等6個村被重慶市農業局授予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從而使農產品有了綠色“通行證”,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2008年,隆興開始大規模種植“香薯一號”。鎮政府積極引導,將其作為特色產業打造,完善了基礎設施,修通了連通每個村的水泥路,新建或改建了一批水利灌溉設施。
為開拓市場,鎮上多次組織專業培訓,培養出10多名紅薯販運經紀人,並利用一切機會對外宣傳隆興紅薯。
幾年下來,隆興紅薯已穩坐重慶紅薯銷售市場頭把交椅,市場份額保守估計在60%以上,但這僅僅占隆興紅薯產量的三分之一。“貴陽市場上的紅薯基本上全是隆興出產的。”紅薯經紀人、三青村村主任馬高明說。據了解,通過各地經紀人層層轉運,隆興紅薯在雲南、北京、廣州和香港等地也很有市場,還銷往俄羅斯和緬甸,出口創匯100餘萬元人民幣。

文化


地名由來

隆興鎮取生意興隆興旺之意而得名。

交通


2011年末,隆興鎮有縣級瀝青公路5千米,鎮級水泥路54.8千米,村級泥結石碎石路16.1千米。隆興鎮有縣道X356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隆興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876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2所,在校生1249人,專任教師9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60人,專任教師5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隆興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1759.53萬元,比2010年增長52.42%;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47.85%,比2010年增長2.39%。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隆興鎮有各類科技人才8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人,經營管理人才2,技能人才3人,農村實用人才83人;有科學技術協會1個,宣傳推廣蠶桑、柑橘、花椒、柚子、梨等種養殖技術。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隆興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有文化活動中心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1戶,有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3萬冊,有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70人。2011年末,隆興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群眾性體育運動主要有長跑、壩壩舞、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陸上運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3048人,占常住人口的7.25%。2011年末,隆興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203戶,入戶率1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隆興鎮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1個,其中有鎮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20個;有床位20張,固定資產總值153萬元;專業衛生技術人員8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隆興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95萬人次。2011年,隆興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零,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4.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3.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9萬人,參合率97.2%;孕產婦死亡率1.2/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隆興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780戶,人數1435人,支出24.75萬元/月,比2010年增長23.75%,月人均172元,比2010年增長14.67%;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9人次,共支出4450元,比2010年增長1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1戶,人數490人,支出5.46萬元,比2010年增長18.9%,月人均111元,比2010年增長17.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39人,其中農村分散供養394人,集中供養45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70°,人,其中百歲老人2人,共支出336萬元,比2010年增長6%;社會福利費24萬元,比2010年增長3%;敬老院2家,床位14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5人。2011年,隆興鎮新增就業人員200人,有61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6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011年末,隆興鎮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7萬人,參保率49.2%。

基礎設施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全鎮共修建公路62公里,其中硬化公路7條17公里,泥結碎石路8條45公里,總投資達670萬元,徹底改善了鎮內交通運輸環境,從政府駐地到全鎮任何一個村辦公地點都在20分鐘車程以內,使全鎮經濟駛上“20分鐘隆興”的發展快車道,為招商引資和進一步擴大開放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場鎮建設快速推進。為加快場鎮建設步伐,共投資近100萬元,完成了場鎮自來水改造工程、綠化工程以及街道的維修和人行道彩板鋪設等場鎮基礎設施建設。以燕赤公路的貫通凸顯隆興區位優勢為契機,以現有13畝存量土地為基礎,加大了場鎮建設招商引資力度,已與開發商達成協議,在隆興和龍井兩個場鎮啟動商品房建設工程,三年內建房實現3-4萬平方米,新增場鎮人口1200人,進一步增強場鎮的輻射功能,推動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旅遊


隆興鎮境內主要景點有天生寨和龍井溝寄宿式休閑旅遊基地。
隆興鎮風景優美,境內新開發的天生寨旅遊風景區,把獨特的古城堡建築、極富觀賞性的收藏古玩及根雕藝術、神秘莫測的古墓群和悠閑的鄉村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給遊客帶來全新的審美感受和濃郁的休閑氣息。我們正積極籌建到景區的2.5公里硬化公路,為遊客提供更為便利的交通條件。天生寨正以嶄新的姿態歡迎你的到來。
隆興鎮的投資環境優越,文明、好客、熱情的隆興人真誠歡迎各界朋友到“永隆高原”這方熱土,與我們共圖大業,同繪藍圖,再創輝煌。我們本著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優勢互補、攜手共進的原則,始終如一地為投資者創造更佳的環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讓投資者獲得最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