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鎮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隆興鎮

隆興鎮位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東北部,隆興河上源,距市區53千米,平均海拔2050米。面積144.7平方千米,農業人口145戶565人。轄3個村民小組。有公路接略(陽)武(都)公路。景點有大溝,韭山等。

2018年3月,甘肅省民政廳同意撤銷武都區隆興鄉,設立隆興鎮。

徠2021年6月,武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6217人。

簡介


《甘肅省民政廳關於隴南市20個鄉撤鄉改鎮的批複》(甘民復〔2018〕11號),甘肅省民政廳同意撤銷武都區桔柑鄉、隆興鄉、黃坪鄉、五庫鄉、三倉鄉,設立桔柑鎮、隆興鎮、黃坪鎮、五庫鎮、三倉鎮。

歷史沿革


清時,為宋川里。
民國元年(1912年),為後宋里。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為後宋鄉。
1950年7月,建為包峪、龍興、蛇崖鄉,屬楊壩區。
1953年7月,增設集昌鄉、秦河鄉。
1955年6月,設葉壩區,龍興鄉改為葉壩鄉,集昌鄉分別併入葉壩、包峪鄉。
1957年7月,包峪、葉壩和蛇崖鄉的部分併入龍興鄉,屬楊壩區。
1958年7月,秦河鄉併入龍興鄉;同年10月,組建龍興公社;同年11月,改為隆興公社,龍壩公社併入。
1961年6月,分為隆興、龍壩公社。
1966年10月,改為先鋒公社。
1973年6月,複名隆興公社。
1983年12月,隆興公社改隆興鄉。
2002年10月,白露窯、牛家莊、黑崖山村分別併入楊溝村、苜蓿榃(tan)、集昌壩村。
2018年,隆興鄉撤鄉設鎮,改為隆興鎮。

人口


2021年6月,武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6217人。

行政區劃


徠截至2020年6月,隆興鎮下轄19個行政村:苜蓿榃村、集昌壩村、符家灣村、王家壩村、葉家壩村、談家壩村、倒流水村、木林溝村、楊家溝村、四方里村、八房坪村、前嶺村、包峪寺村、化馬坪村、化馬灣里村、對河子村、蛇崖寺村、馬家溝村、玉家村,鎮人民政府駐葉家壩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隆興鎮地處武都區東北部,東與龍壩鄉相接,南與魚龍鎮相連,西與安化鎮為鄰,北與西和縣太石河鄉接壤,距武都城區53千米,區域總面積144.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隆興鎮地處西秦嶺,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山巒起伏的山地地貌;境內最高峰韭山位於西部白露窯,海拔2708米;最低點位於東部秦家河河谷,海拔1350米。

氣候

隆興鎮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1月平均氣溫2℃,7月平均氣溫24℃;平均氣溫年較差22℃;生長期年平均240天,無霜期年平均260天,最長達280天,最短為23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08.9小時,年總輻射106.6千卡/每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00天(一般為1月24日—11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66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水文

隆興鎮境內河道屬西漢水流域;最大河流秦家河,由西至東流經境內楊家溝、包峪寺、集昌壩、王家壩、葉家壩、談家壩、蛇崖寺村,長15千米,流域面積142.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2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隆興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金、銻、鐵等;境內野生動物有鹿、草麝、崖羊錦雞、金錢豹、藍馬雞等。

經濟


綜述

2011年,隆興鎮財政總收入140.4萬元,比2010年增長1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2011年,隆興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535元。

農業

2011年,隆興鎮實現農業增加值1980萬元,比2010年增長7.5%,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5%。隆興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2011年,隆興鎮生產糧食5728噸,人均550.1千克。隆興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核桃、中藥材等。2011年,隆興鎮核桃種植面積2萬畝,產量200噸;中藥材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987噸。隆興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隆興鎮生豬飼養量2440頭,年末存欄2350頭;家禽飼養量8500羽,上市家禽3000羽。畜牧業增加值219萬元,占農業増加值的11.1%。截至2011年,隆興鎮累計造林0.6萬畝,其中防護林0.5萬畝,經濟林0.1萬畝。

商貿

2011年末,隆興鎮有商業網點56個,職工108人。2011年,隆興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50萬元,比2010年增長5.9%;鄉集貿易成交額960萬元,比2010年增長4.5%。
2018年,隆興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金融業

2011年末,隆興鎮有1家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2350萬元,比2010年增長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隆興鎮有小學5所,在校生979人,專任教師50人,隆興鎮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28人,專任教師2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隆興鎮有農業技術推廣站1家,農業機械管理站1家,畜牧獸醫站1家,林業工作站等農業服務體系機構1家;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5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隆興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5平方米;村文化活動中心19個,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農家書屋19個,建築面積280平方米,藏書1萬餘冊。2011年末,隆興鎮有體育場地5處;1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2011年末,隆興鎮農村衛星接收電視入戶率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隆興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個,其中鄉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19個;固定資產總值13萬元;專業衛生人元53人,其中執業醫師33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隆興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00人次,出院病人1250人次。2011年,隆興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5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4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5%。

社會保障

2011年,隆興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5戶,人數34人,支出7.8萬元,比2010年增長4.9%;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人次,支出680元;隆興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41戶,人數2488人,支出219.5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0支出18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4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93人次,共支出14.8萬元,比2010年增長16.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2萬元,比2010年下降15%。

交通


隆興鎮有縣級公路1條,即X490縣道,長29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隆興鎮因紀念宋代名將宗澤,在狀若卧龍的小山崗上建龍興寺,其地稱作龍興,後為表示興隆之意改為隆興,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