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美蘭區的結果 展開

美蘭區

海南省海口市下轄區

美蘭區,隸屬於海南省海口市,位於海口市東北部,介於北緯19’57-20’05,東經110’10-110’23之間,總面積581平方公里。美蘭區屬季風性熱帶氣候區。截至2020年5月,美蘭區下轄9個街道和4個鎮,區政府駐白龍街道。截至2020年11月,美蘭區常住人口85.3萬人。

美蘭區前身是振東區,2003年1月,掛牌成立美蘭區。海文高速公路、東環鐵路縱貫全境。美蘭區先後獲得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等榮譽稱號。美蘭區有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東寨港瓊北地震遺址等景點。

2020年,美蘭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443.1億元,同比增長0.6%。

歷史沿革


美蘭區前身為振東區,位於海口舊城中心(佔據舊城區域的三分之二),海口最早的街道、村莊、商埠、商業區,都孕育形成於轄區內的白沙津。白沙津,也稱白沙港、白沙門港、白沙渡,又名神應港。早在宋代,已是“商舟所聚處”。白沙,古稱氵宜洲圖,原屬瓊山縣氵宜洲都的政治、文化、對外貿易中心。民國以後,白沙坊仍是白沙八村(白沙、園尾、橋板、山旺、白沙門、新安、過港)鄉政府所在地。
美蘭區
美蘭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振東區地屬瓊山縣第十一區的永安鎮、新埠鄉、海甸鄉、白沙鄉。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瓊山縣撤銷鄉鎮,成立鄉團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振東區地屬永安鎮。次年8月,海甸、新埠並為海甸鄉。
1950年,海南島解放,6月成立海口市人民政府;同年12月,分屬市第一區人民政府和第三區人民政府。
1955年6月1日,撤銷市第一區人民政府,將下轄8個街道辦事處,並為振東、博愛街道辦事處,隸屬於海口市人民委員會。
1960年,振東、博愛街道辦事處合併成立中區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改稱為東區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撤銷東區人民公社,分別成立振東、博愛人民公社。
1967年8月,振東公社改稱立新公社,博愛公社改為東方紅公社。
1974年2月,撤社建區,立新、紅島公社合併成立立新區革命委員會,撤銷東方紅革命委員會。
1982年10月,分別成立振東區人民政府、博愛區人民政府。
1990年11月15日,國家民政部批複同意成立海口市振東區為縣級市轄區,是當時海口市三個區之一。
1991年4月,掛牌成立振東區,同時確定了振東區行政區域的界線和區機關部門的調整工作。
2002年10月16日,海口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振東區,並於2003年1月1日掛牌成立美蘭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美蘭區位於海口東部,東倚南渡江,南連瓊山區,西接龍華區,北臨瓊州海峽;美蘭區地理位置介於北緯19’57-20’05,東經110’10-110’23之間;總面積581平方公里。

地質

海口市美蘭區地質構造主要為新生代以後的海相、海陸相地層,境內有3條斷裂帶,橫向的有王五至文教深大斷裂、馬裊至鋪前斷裂;縱向的有東寨港至清瀾港斷裂帶。
地層結構分為三類:
第四系全新統海陸相地層,該地層是一套海相和陸相沉積形成的呈鬆散壯的砂土層和和呈流塑~軟塑狀的淤泥和淤泥質土,夾有有機質和腐植質。主要分佈在沿海岸平原和南渡江三角洲平原。
美蘭區
美蘭區
第四系中更新統北海組地層,是一套濱海相沉積形成的砂、粘性土混雜的地層。主要分佈在二級階地溝谷地。
第三繫上新統海口組地層,該層為一套海相沉積的岩土層,厚度較大,大於1000米。勘察深度一般揭露其上部50.0~60.0米。該層在海甸島及南渡江三角洲沉積較厚,孔深最深120米未揭穿。而在其它地區均遭火山熔岩流入,造成不同程度缺失,或相變為貝殼碎屑砂土。

地形地貌

美蘭區地貌以平緩的地形、較低的海拔為主要特徵。其特點是:濱海台階式地貌,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東北傾斜,海拔多在10米以下,最低處是南渡江出海口(0.4米),最高處是大致坡鎮的加東嶺(151米),沒有高山和連綿起伏的丘陵。
三江鎮地處東寨港南端,有3個村委會部份村莊靠近東寨港內海海灣,全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在2.5~30米之間,較為平坦,少許屬半丘陵地,可分為二類:東北部靠近海灣,屬海河新老沉積小平原區,西南部多屬半丘陵地區。
● 流水地貌
特點是地勢平坦,水網密布,土壤以粉沙和游泥為主,地勢低洼。主要分佈在南渡江出海口處的新埠島,面積約485.25公頃。南渡江三角洲平原,南渡江下游主要河道分叉處開始至海濱江口地段。海洋沉積物質和南渡江下遊河口衝刺物受流水分選作用而形成南渡江三角洲平原,以粉砂河淤泥為主。它是海南島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勢低洼內澇。島嶼和沙洲為數不少,其中以海甸島面積最大,其次為新埠島,其他都很小。如三江鎮東北部靠近海灣,屬海河新老沉積小平原區。
● 風成地貌
固定性沙灘,沿海風沙常在海流的作用下,泥沙不斷流運至沿岸,逐漸固定下來的沙灘地。沿海沙灘地是近代淺海沉積物,有一些大小不等的粗、中、細沙粒和貝殼殘體組成。美蘭區風成地貌主要分佈在演豐鎮塔市海岸一帶。
● 人工地貌
淺海灘塗人為搬運入土量泥沙,形成人造陸地。美蘭區的人造平原主要在海南大學校址周邊及海甸島東部開發區。在1990年填海開發房地產用地370多畝,總面積約300公頃。
● 沙坡地貌
美蘭區南渡江岸從靈山鎮儒權村至海甸島入海口岸帶,全長約30公里。由於海南颱風暴雨多發而造成河水漲流從江河上遊河沙下流堆積,形成靈山鎮的桃蓮村、儒范村、黑山村一帶的大量沙坡,沙層深度實地考察均約4~6米不等厚層積沙,面積2000多畝。隨著房地產開發建設,建築河沙用量不斷加大,大量河沙被開採,在桃蓮村一帶的沙場開發取沙後土壤變成了約60多畝的泥地農田。2006年6月,海南省、海口市和國土資源局部門聯合實地考察,發現桃蓮村沙場開發采沙后底層土壤種植的水稻生長良好。
● 海岸地貌
美蘭轄區海岸地貌類型主要有:1.沙壩—瀉湖海岸:主要分佈在東部的東寨港,口門處有水下沙壩,港內為瀉湖港灣。2.沙質海岸:是美蘭區最為發育的海岸類型,海口灣、鋪前灣兩大海灣海岸主要由沙質海岸構成。美蘭區的沙質海岸主要為侵蝕海岸類型,沿岸有水下沙壩發育,南渡江各分叉河口沙壩發育尤為顯著,形成河口沙壩、三角洲、沙嘴、深槽和沿岸沙堤,且泥沙交換和變化十分活躍,除了美麗沙為較穩定的沿岸沙堤之外,自瓊州海峽監督站以東至南渡江口的海岸均處於不穩定狀態。3.紅樹林海岸:主要分佈於東寨港瀉湖內,紅樹林品種多樣,海洋生物物種豐富,生態系統良好。

氣候

美蘭區屬季風性熱帶氣候區,夏季長冬季短,四季特徵不明顯,日照時間長,熱量豐富;終年無霜雪,雨量充沛。春季天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受熱帶海洋天氣系統影響,高溫多雨;秋季是南海、太平洋颱風的常襲擊區,颱風暴雨頻繁,氣候濕涼;冬季寒冷時間短,主要受北方冷空氣影響,時有寒害出現,時有低溫陰雨。
● 氣溫
美蘭區北臨瓊州海峽,東南倚南渡江,氣候溫和。2003~2010年平均氣溫23.8℃,最低平均氣溫18.8℃。最熱5~8月,其中7月氣溫最高,平均氣溫的28.3℃,6月、8月次之;1月最冷,平均氣溫17.2℃,2月、12月次之;夏季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氣溫從2月起逐月上升,3~4月急升,平均升幅在3℃以上,氣溫從7月或8月起逐月下降,11~12月急降,平均降幅2.8℃。
● 日照
2003~2010年,美蘭區年均日照時數1683.43小時,占可照時數的50%。其中7月為年中日照數最多的月份,為242.1小時;其次為8月,218.8小時;最少為2月,21.4小時。
● 輻射
美蘭區地處低緯度,太陽投射角度大,年輻射量121862卡/平方厘米,大部分月份都在7000卡/平方厘米以上。4~9月在10000卡/平方厘米以上,7月高達15000卡/平方厘米以上,占年輻射量的12%~13%;12月至次年2月較弱,2月僅占年5.2%。太陽輻射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年大於或等於10℃,積溫8674.1℃。
● 降水
2003~2010年,年均降水量為1447.28毫米,雨日(日降雨量0.1毫米)150天。5月~10月為雨季,6個月的降雨量佔全年的78.1%,9月為降雨高峰期,平均雨量為300.7毫米,佔全年的17.8%;1月23.9毫米,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月降雨量小於50毫米;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降雨量僅佔全年的21.9%。年平均雨量及平均降雨變差係數CVX值在海口地區分佈上變化差異不大,一般在0.22~0.23之間。因雨量分佈不均而造成年際之間出現旱年和澇年。2010年10月美蘭區遭遇60年一遇的強降雨災害。全區平均累積降雨量為1299.5毫米,為歷年同期平均值的11倍,接近歷年汛期(5~10日)平均總雨量(1342.5毫米),其中大致坡鎮降雨量達全市之最。10月7日,大致坡鎮降雨量達到177.2毫米,全鎮累積降雨量1801.5毫米。這是美蘭區有氣象記錄以來,10月份最強的降水過程。
● 蒸發
2003~2010年,年平均蒸發量為1847.7毫米,年中5~7月蒸發量最大,尤以高溫強光的7月最大,為216毫米;其次為5月,211毫米;最小2月,為96毫米,乾燥度為1.08,屬半溫潤型氣候區。
● 風
美蘭區北部臨海,地勢平坦,風向基本一致。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北方冷空氣入侵頻繁,勁吹東北季風為主;每年4~8月,受低緯度暖氣流的影響,盛行東風;3月和9月,是東北和東南風的轉換季節,風向不定。年平均風速3.3米/秒。4月風速較大,為3.7米/秒。8月較小,為2.7米/秒,其餘月份風速較大。
● 霧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由於受大陸冷高壓和入海變性高壓脊影響,美蘭轄區沿海常出現海霧,陸內發生霧天氣少見。

水文

● 河流
美蘭區有南渡江(美蘭境內段)、美舍河、海甸溪、鴨尾溪、演豐東河、演豐西河、東寨港出海、芙蓉河、等河流。
此外,在三江鎮還有4條河流,分別是:羅梧溪,流經眼鏡塘、三江村;紅化溪,從上雲、三江、茄南等村流入東寨港;羅牛溪,流經蘇尋三、羅牛山、茄苪等地;美敏溪(也叫南陽河)流經眼鏡塘、大致坡、咸來等地。大致坡鎮域內有演洲河、美渾溪、美帖溪3條河流,河寬在10米左右。演洲河上游有鳳潭水庫,是大致坡農田灌溉和鎮區水廠的主要水源。大致坡鎮域灌溉網密布,最長的一條約17.5公里。
● 地下水
美蘭區地下水資源豐富,但分佈不均勻,南渡江沿岸及東部沿海地帶地下水儲量豐富,而東南部的大致坡一帶則屬地下水資源貧乏區。1962~1965年,廣東省地質局海南地質隊對海口至演豐、三江至羅豆地區開展不同精度水文地質(農田供水水文地質)勘查,普查區面積970平方公里。其中,海口至演豐地區面積399平方公里,精度達到1:5萬詳查要求,勘查區為瓊北自流水盆地一部分,廣泛分佈第四系北海組、秀英組孔隙潛水、火山岩裂隙孔洞水和新第三系海口組、燈樓角組孔隙承壓水。探明新第三系孔隙承壓水1~4層開採量B+C級36.56萬立方米/日。

土壤

20世紀初,海口、瓊山進行土壤普查,美蘭區境內土壤主要有水稻土、磚紅壤土、菜園土、潮沙泥土、濱海沙土5大類。水稻土分佈南渡江流域地帶;磚紅壤土分佈在演豐、三江、大致坡3個鎮。三江鎮大部分地區屬紅壤土,僅靠近東寨港內海海灣少部份地區屬沙土。紅壤地區,地下藏有豐富的石礦,土質粘而肥沃,是種植糧食和熱帶農作物的主產區,宜種熱帶作物。潮沙泥土,分佈在靈山、東營、新埠島及城區。美蘭海灘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 植物
2010年,美蘭轄區有野生維管束植物1980多科,其中海南特有種40多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3種,國家二級保護10多種;喬灌木180多種。用材類有木麻黃、桉樹、馬占、松樹、粗果、海棠、苦楝等。經濟類有橡膠、檳榔、荔枝、龍眼、黃皮、菠蘿蜜、花梨、柚木、沉香等。海生植物類有江籬、擬石化藻等。
● 植被
美蘭區植被以灌木草叢為主。天然植被主要為南方熱帶地區常見和野生灌木草叢植物種群。主要植被包括分佈於東北部沿海一帶的濱海紅樹林群落,分佈於東南部的稀樹灌木群落,分佈於東部和西南部的稀樹草原群落,分佈於南渡江以東的稀樹灌木草原群落,分佈於北部沿海的熱帶濱海沙生群落、熱帶濱海草灘群落。城市建成區以人工植被為主。人工植被由熱帶區系植被的各種栽培種組成。
● 紅樹林
美蘭區紅樹林主要分佈在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2010年查實保護區總面積3338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2065公頃、灘塗面積1759.6公頃。紅樹植物種類有1個群系,20個科、24個屬、35種。其中:真紅樹11科、14屬、25種,半紅樹9科、10屬、10種。科屬種總數佔世界紅樹林植物總種數86種的23%,佔中國紅樹林植物總種數37種的54%。
東寨港紅樹林分3個類型、10個群落:1、短密灌叢類型,由海欖雌群落和桐花樹群落組成。2、中密叢林類型,由紅海欖群落、角果木群落、秋茄樹群落和欖李群落組成。3、高疏叢林類型,由海蓮群落、木欖群落、海漆群落和水黃皮、海蓮、欖李群落組成。
● 野生動物
2010年轄區有野生陸棲脊椎動物199種,其中兩棲類22種、爬行類36種、鳥類119種、獸類24種。其中5種為海南特有種;列入國家一、二類重點保護名錄的野生動物13種,省級保護動物70種。主要分佈在紅樹林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其中珍稀瀕危、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黃嘴白鷺、黑臉琵鷺、白琵鷺和黑嘴鷗、小葦千干鳥等,共16種。《中日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所列227種候鳥中,東寨港有75種。《中澳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所列81種候鳥中,東寨港有35種。這裡鳥類眾多,可謂是“鳥的天堂”。有昆蟲類27種。
美蘭轄區海域有魚類記錄57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有鰻鱺、石斑魚、鱸鯛魚等。另有多種海鮮,如沙蠶、泥蚶、牡蠣、蛤、螺、對蝦、螃蟹等。

礦產資源

美蘭區礦產資源主要是非金屬礦產。這些非金屬礦產主要有:建築用玄武岩石材,分佈在三江鎮大湖至大致坡鎮咸來一帶;建築磚瓦粘土,分佈在美蘭村委會至三江鎮一帶,重點分佈在靈山仁定村,礦體系秀英組雜色狀粘土,呈層狀,長約900米,寬100~200米,厚度大於0.5米,儲量約7.92萬立方米,已開採;河沙分佈在南渡江及其支流河床、河岸,重點分佈在靈山鎮儒權村至海甸島入海口岸帶,全長約30公里厚度約4~6米,已開採。

海洋資源

2010年,美蘭區管轄的海域面積達710平方公里,佔全市海域總面積的85%。美蘭區海域使用項目主要有海水養殖和建設占海項目。此外,是港口碼頭用海、旅遊用海、工程用海和部隊用海,但用海面積都較小,四者加起來不到百分之一。海水養殖用海除了個別在東寨港的網箱養殖申請海域使用用海外,大部分的養殖戶都沒有申請海域使用用海,使美蘭區的海水養殖處於無序的開發狀態。工程用海區主要有新埠島北部岸灘防護工程用海、污水處理廠護岸堤用海、污水處理海洋處置工程用海、海甸島北片大堤路防護堤用海和世紀大橋二期圍海造地用海。
美蘭區
美蘭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6月1日,海口市設立3個區,其中:第一區轄振東街、三亞街、東門外街、大興街、博愛南街、南門街、紅坎坡、中愛街8個街道辦事處;第三區轄白沙、秀新、白龍、秀華、新埠、海門、海甸7鄉(今美蘭區屬地)。
1951年5月12日起,海口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瓊城鎮,將海口市劃分為4個區、20個街道辦、10個鄉,其中:第一區駐振東街77號,管轄紅坎坡、南門街、博愛南街、東門外街、三亞街、大興街、振東街、中愛街8個街道辦事處,第二區駐彰興街16號,振東有部分地域屬該區,即振興街、興街、四興街、興林街、龍英街等街道辦事處,第三區駐秀新鄉濱濂柯宋祠,管轄有秀新、白沙、白龍、海甸、海門、新埠、秀華7個鄉人民政府;同年9月27日,海口市對行政區劃再次進行調整。全市設有4個區和1個鎮、11個街人民代表會議辦事處和13個鄉,其中振東地屬2個區,即第一區駐振興街77號,管轄南門街、東興街、中愛街、東亞街4個人民代表會議辦事處;第四區駐白沙鄉,管轄城東、白沙、白龍、海甸、海門、新埠6個鄉。
1953年7月6日,廣東省民政廳批複同意海口市行政區劃重新進行調整,將原有的3個區(包括1個區級鎮)、16個鄉(秀華、秀西、秀新、秀東、城西、城北、城南、白沙、城東、白龍、海甸、海門、新埠、西北、橋西、橋東鄉)、9個辦事處劃分為4個區(包括1個區級鎮)、8個鄉、11個街道辦事處,郊區2個區並為1個區,市區內增設2個區政府,從1953年的5月1日起實行。
1955年6月10日,撤銷市第一區人民政府,將下轄的8個街道辦事處並為振東、博愛街道辦事處;第三區人民政府改名為海口市郊區公所,駐白龍鄉龍岐村,管轄白沙鄉、新埠鄉、秀新鄉、新東鄉、城西鄉、白龍鄉、城東鄉、城南鄉、秀華鄉、海港鄉和瓊城鎮(區級鎮)。
1956年4月10日,海口市郊農村實行小鄉並大鄉,將原郊區8個鄉合併為4個鄉,直接歸海口市人民政府領導。
1960年1月9日,振東、博愛、海邊路3個街道辦事處合併成立城市公社中區公社,原振東、博愛、海邊辦事處改為管理區。
至1961年先後成立西區公社、東區公社(由海聯公社改名)。
1962年1月,撤銷城市東區公社,分別成立振東、博愛人民公社;撤銷西區公社,分別成立海甸、義興等4個公社。
1966年8月,海口市直轄有振東、博愛、海甸等6個公社和郊區轄紅旗、海聯、新海等5個公社。
1967年8月,振東公社更名為立新公社,博愛公社改稱東方紅公社,海甸公社改為紅島公社。
1968年4月,成立紅島公社革委會,8月東方紅公社成立革委會。
1974年2月,撤社建區。
1976年,海口市直轄有立新、東方紅、新華、郊區4個區,郊區轄5個公社。振東地屬立新區。
1981年6月,立新區復稱振東區,東方紅區復稱博愛區。
1984年,分別選舉產生振東區人民政府、博愛區人民政府。至1990年11月不變。
1990年11月15日,國家民政部批複同意成立海口市振東區,為縣級市轄區,是當時海口市3個區之一。
1991年4月,掛牌成立振東區,同時確定振東區行政區域的界線和區機關部門的調整工作,並據此對原振東、博愛、白龍、新埠等區、鄉鎮進行合併。新的振東區管轄白龍鄉、新埠鎮和振東、海甸、白沙、人民路、博愛南、和平南、海府路7個辦事處,共40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
1996年,振東區下轄新埠鎮、白龍鄉和海甸、白沙、海府、振東、人民路、博愛南、和平南7個街道辦事處、50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轄區總面積45.78平方公里。
2001年,振東街道辦事處與博愛南街道辦事處合併為博愛街道辦事處;撤銷白龍鄉,分設白龍和國興2個街道辦事處;從海府路街道辦事處管理區域中劃出藍天路(原機場路、機場西路)、西沙路(南航東路)以南部分,增設藍天街道辦事處;並相應調整原轄區6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為47個,撤換原4個村民委員會為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調整后,振東區轄9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共5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2年10月16日,海口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振東區。
2003年1月1日,掛牌成立美蘭區,由原振東區與原瓊山市江東4個鎮合併組成,是海口市下轄的4個區之一,下轄靈山、演豐、大致坡、三江、新埠5鎮和白龍、藍天、和平南、海府路、博愛、白沙、海甸、人民路8街道。
2004年12月,新埠鎮改製為新埠街道,管轄新埠島。至此,美蘭區轄有4個鎮、9個街道、52個居委會、53個村委會。
2009年,咸來村委會(辦事處)中,分成1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即原咸來鎮墟部分改成居委會,農村部分還屬咸來村委會。
2010年,美蘭區轄有4個鎮、9個街道,53個居委會、53個村委會,共106個村(居)委會,下設468個居民小組、809個村民小組。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5月,美蘭區下轄9個街道和4個鎮,共有5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3個村民委員會;有桂林洋、羅牛山、三江3個農場和沖坡嶺熱帶作物場(區管)。區政府駐白龍街道。
街道(鎮、農場)社區(居)村(生活區)
海府街道東湖裡社區、白坡里社區、龍峰社區、龍舌坡社區、大英社區、南寶社區——
藍天街道龍岐社區、萬華社區、塔光社區、下洋社區——
博愛街道新風裡社區、振龍社區、龍文社區、三亞社區、南聯社區、聯桂坊社區、紅坎坡社區——
海甸街道新安社區、沿江社區、金甸社區、海達社區、白沙門社區、福安社區——
人民路街道銀甸社區、捕撈社區、邦墩社區、攔海社區、新利社區、萬福社區、美麗沙社區——
白龍街道美舍社區、振興社區、五賢社區、千家社區、流水坡社區、群上社區——
和平南街道文明社區、君堯社區、上坡社區、瓊苑社區、光陽社區——
白沙街道錦山裡社區、白沙坊社區、白龍社區、嶺下社區——
新埠街道新埠社區、新東社區、三聯社區、土尾社區——
靈山鎮晉美社區、仙雲社區東頭村、東湖村、新瓊村、林昌村、新管村、新市村、錦豐村、福玉村、東營村、仲愷村、愛群村、靈山村、群山村、晉文村、橋東村、大林村、紅豐村、大昌村、新島村、東平村、美庄村、東和村
演豐鎮演豐社區演海村、邊海村、北巷村、演中村、美蘭村、演東村、蘇民村、演南村、昌城村、群庄村、塔市村、演西村、山尾村
三江鎮三江社區、三江居三江村、茄南村、道學村、茄芮村、蘇尋三村、上雲村、眼鏡塘村、江源村、沖坡嶺農場生活區
大致坡鎮民樂社區、椰林社區、咸來社區昌福村、金堆村、大東村、永群村、栽群村、咸來村、崇德村、美桐村、大榕村、美良村
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農場)場部社區、美蓮社區、昌炳社區、青合社區、五一社區、邁進社區、新群社區、振家社區、高山社區、豐興社區、永衛社區、傳忠社區——
羅牛山農場——羅牛山農場虛擬生活區

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1日,美蘭區常住人口853013人,佔全市人口29.69%。其中,男性佔比51.47%,女性佔比48.53%,性別比為106.06;0至14歲佔比16.84%,15至59歲佔比69.80%,65歲及以上佔比13.35%。
美蘭區常住人口中,主要有漢族、彝族、苗族、回族、滿族、瑤族、蒙古族等。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漢族佔總人口數絕大部分,達97%以上。

政治


職務名單
區長陳積衛
副區長王業民、符朝陽、楊柳芳、李曉峰、劉洋、熊巧玲、李庚、宋延巍、王輝、譚顯知
參考資料:(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1年5月)

經濟


綜述

2020年,美蘭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443.1億元,同比增長0.6%,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5:10.6:84.4。
2020年,美蘭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46億元,同比下降13.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07.6%,同比增長18.4%。
2020年,美蘭區城鄉常住居民收入33246元,同比增長3.6%;城鎮常住居民收入37815元,同比增長2.6%;農村常住居民收入17381元,同比增長7.8%。
2014至2018年美蘭區地區生產總值(億元)

第一產業

2020年,美蘭區共完成糧食種植面積共3.63萬畝,糧食總產量共1.42萬噸;完成蔬菜種植面積4.2萬畝(含複種),蔬菜產量6.3289噸;花卉種植3.6萬畝。水產養殖總面積4.4萬畝,海洋經濟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39萬噸。生豬出欄8.24萬頭;牛出欄0.75萬頭;羊出欄1.24萬隻;禽類出欄201.4萬羽。
2018年,美蘭區全年農業總產值完成28.5億元,同比增長5.5%,完成增加值18.5億元,同比增長4.8%。分行業看,種植業產值10.05億元,增長8.2%。花卉種植面積40571畝,比上年增長6.1%。林業產值1.16億元,增長6.3%。畜牧業產值8.1億元,增長1.5%。漁業產值9.32億元,增長2.1%。水產品總產量4.32萬噸,比上年增長1.12%;水產養殖面積2333公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1億元,增長10.2%。
2018年,美蘭區熱帶經濟作物和水果種植面積達13.5萬畝,美蘭三角寧地瓜等5個農業品牌效應進一步擴大。

第二產業

2018年,美蘭區全年工業完成總產值48.8億元,同比下降0.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36億元,同比下降2.3%,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74.6%;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12.4億元,同比增長4.8%,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25.4%。年產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14家,完成總產值29.7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60.7%。
2020年,美蘭區簽署意向框架項目投資額178.44億元,簽署實質合同金額73.6億元,規模以上企業(5000萬元以上)實際完成投資額累計為14.15億元,累計納稅額9.78億元,實際使用外資額1.61億元。

第三產業

● 房地產和旅遊業
2020年,美蘭區接待遊客442.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5.56億元。
2018年,美蘭區商品房施工面積69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40.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7.7%;竣工面積1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其中住宅9.8萬平方米,下降7.4倍;房屋銷售面積71.5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9.4%,其中住宅59.4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5%;房屋銷售額96億元,同比下降46.7%,其中住宅76.3億元,同比下降53.3%。
2018年,美蘭區共有酒店旅館近290家,其中在美蘭區成功備案的酒店旅館為126家,星級以上酒店18家,其中四星級酒店3家,三星級酒店5家。
● 商業
2019年,美蘭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2億元,同比增長4.7%。
2018年,美蘭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4億元,同比增長5.8%。批發業銷售額1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1%;零售業銷售額214億元,比上年增長8.99%;住宿業銷售額12.7億元,比上年增長8.6%;餐飲業銷售額3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7%。
● 網際網路產業
2019年,美蘭區轄區的江東電子商務產業園、海南數據谷等科技創新創業平台累計註冊企業875家、累計孵化企業565家,目前入駐394家。

交通


公路

截至2010年,美蘭區區屬橋樑共有32座。2010年,美蘭區內有海文高速公路、國道223線(海榆東線)、省道靈文嘉線,全區鎮級及以下公路458條,總長761公里。城區道路形成以瓊山大道、白龍路—新埠大道、和平大道—和平北(南)路、人民大道、甸昆路5條南北向主幹道,以國興大道—白駒大道至海文高速公路、海府路—海秀東路、長提路—賓江路、海甸五東中西路4條東西向主幹道的“五縱四橫”的道路網路,道路貫通全市,連接周邊市縣。

鐵路

美蘭區轄區內原無鐵路。2007年9月開工建設海南環島高速鐵路東段,2010年12月投入試營運,線路全長308公里。東環鐵路美蘭區段設有美蘭站,線路長32.5公里(其中大致坡段5.7公里),經過靈山(含美蘭國際機場)、演豐、三江、大致坡4個鎮、14個村委會和52個自然村。

水運

美蘭區擁有長118公里、占海口市近90%的海岸線,南渡江由南向北貫穿美蘭區全境奔流入海;轄區內有海甸港等大小港口,水運交通比較發達。

航空

美蘭區有機場1個,即海口美蘭國際機場,1999年5月竣工,並投入使用。共開通國內外航線110條。

公共交通

2010年,海口市公交線路延伸到美蘭區各鎮墟,居民區都有公交站,海口公交車線路共有60條,經美蘭轄區的就有20條。使用的渡口3個,美蘭區4個鎮擁有各種大型客貨車973輛。

社會


教育事業

2018年,美蘭區共有幼兒園203所,在園幼兒2.72萬人。普通小學66所,在校生4.21萬人,小學招生0.79萬人,畢業生0.61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100%,小學六年鞏固率為90%。初中學校11所,在校生1.17萬人,初中招生0.40萬人,畢業生0.37萬人,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凈入學率為100%;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升學率為50%,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020年,美蘭區共有公辦幼兒園44所(含民轉公),公辦學位13766個,公辦園幼兒佔比提升至52.78%;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8695個,普惠園覆蓋率達86.12%

科學技術

截至2010年,美蘭區擁有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15個,其中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其中,海南大學擁有海南省重點實驗室6個、海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9700人,經營管理人才243人,農村實用人才385人。
2018年,美蘭區江東電子商務產業園已註冊企業480家,入駐企業92家,年總產值31.5億;海南數據谷已註冊企業162家,入駐87家,年總產值突破10億;海南貝爾大數據產業園已註冊企業24家,入駐35家,年總產值超3000萬元;演豐鎮網際網路產業小鎮已註冊企業96家,入駐23家,總註冊資本35282萬元。
2018年,美蘭區打造了海南省科技成果轉移孵化基地、江東電子商務產業園、演豐網際網路產業小鎮、海南數據谷、濱江海岸文化創意眾創空間和海南貝爾呼叫與大數據服務中心等多個創業園區,打造眾創空間65萬平方米,聚集在孵創新創業項目1000餘個、創客11000餘人。

文化體育

2018年,美蘭區舉辦“我們的節日·春節”一系列文體活動:文化進萬家迎新年瓊劇演出14場,文藝晚會演出3場,電影放映活動30餘場;舉辦海口萬春會“華燈璀璨·多彩海口”靚化椰城主題燈展活動;舉辦12場“全民”讀書活動;舉辦“貫徹落實十九大打贏脫貧攻堅戰”文化扶貧進萬家巡迴演出:文化演出4場、瓊劇演出10場、電影放映40餘場;創作禁毒普法瓊劇《回歸》並開展巡迴演出10場;舉辦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系列活動:書法講座1場、文藝晚會2場、音樂會1場、大合唱活動1場、送戲(瓊劇)下鄉1場;舉辦“非遺伴我行”系列活動。
2018年,美蘭區舉辦農民趣味運動會;舉辦美蘭區農民九人排球賽。組織志願者參與4月28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型活動的萬人竹竿舞表演活動;協助做好海口馬拉松賽事保障工作。
2019年,美蘭區新增4家農村文體活動室,完成18家行政村文體活動室配套建設。

醫療衛生

2018年,美蘭區有各類衛生機構354個,其中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衛生監督所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9個、衛生院6家、村衛生室46個、門診部48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220個;全區基層衛生機構床位419張,其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床位225張,佔總床位的53.7%。全區醫護人員總數2619人,其中執業醫師843人,比上年增長18.4%。報告各類傳染病16種,5631例,死亡3例(均為艾滋病),無甲類傳染病。
2017年,美蘭區標準化衛生院達標率、行政村標準化衛生室達標率分別達到90%和98%以上,投入302.4萬元用於區疾控中心、三江鎮和大致坡鎮等衛生院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

2018年,美蘭區自然村通硬化路188公里、生命安全防護工程51公里、危橋改造7座,完成安全飲水工程17宗、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174個,完成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宗,完成農村改廁1678戶,首批26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快實施。

社會保障

2019年,美蘭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323人,下崗失業再就業人數419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90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182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美蘭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6-59周歲繳費人數為46187人,60歲以上發放人數為23359人,總參保率為96.53%。
2019年,美蘭區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003萬元,完成235個脫貧攻堅項目,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51戶,完成建檔立卡戶40戶131人精準脫貧,實現全區存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018年,美蘭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40257人,參保率99.4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為123332人,參合率97%,全年累計發生各類補償支出6562.8萬元。門診總費用20萬元,新農合報銷16.83萬元;慢性病門診總費用9.14萬元,總共報銷8.01萬元;住院總費用136.7萬元,新農合補償79.88萬元,大病保險報銷10.83萬元,健康商業補充險報銷6.41萬元,民政醫療救助13.9萬元,住院政府兜底17.55萬元,經過五重保障后,住院報銷比例達到94.05%。
2018年,美蘭區城鎮低保金共計發放12204戶次21490人次,同比下降13.9%,發放金額857.32萬元,平均補差水平每人每月399元,比上年增加24元,增長6.3%,至年底,全區共有城鎮低保1059戶,1872人,城鎮低保標準為520元;農村低保金共計發放9688戶次21311人次,同比下降26.4%,發放金額744.93萬元,平均補差水平每人每月350元,比上年增加30元,增長9.2%。

社會治安

2018年,美蘭區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302宗,其中民事587宗、刑事170宗、行政8宗、非訴訟調解537宗,接待來電2986人次,接待來訪1988人次。

環境保護

● 綠化
2018年,美蘭區全年完成造林面積共計4857.1畝,完成市林業局下達任務2500畝的194.28%,同時,完成沿海防護林基幹林帶實施補植550.1畝。森林覆蓋率27.35%,同比增長14.8%,森林面積15318.57公頃,比上年提高10.1%。城市公園個數9個,公園面積達到2.96公頃,與上年持平。
● 水環境
2018年,美蘭區完成安全飲水工程17宗、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174個。深化水體水環境綜合治理,87個河長制、湖長制水體水環境逐步改善。實施完成白沙河補水方案,改善白沙河全盲腸河段水質;建設完成鴨尾溪海達路污水提升泵站;完成海甸溪施工,有效截除了溢流入海甸溪污水;完成山內溪曝氣生物濾池施工。
● 空氣質量
2018年,美蘭區空氣質量總體優良,空氣質量指數API(AQI)達到一級、二級、超二級天數共332天,佔全年監測天數的比例為97.1%,比上年增加2.7個百分點。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年均值為3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6%,達到國家一級標準,PM2.5濃度年均值為1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達到國際二級標準。

旅遊


風景名勝

美蘭區有118公里的海岸線;有熱帶海島資源、生物資源和景觀資源豐富的海甸島、新埠島、司馬坡島和北港島;有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東寨港瓊北地震遺址等旅遊資源。
● A級景區
名稱等級地址
海口白沙門公園3A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海甸六路白沙門公園
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3A海口市美蘭區興洋大道東50米
參考資料:
● 鄉村旅遊點
名稱等級地址
連理枝漁家樂(山尾頭村)五椰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山尾頭村

獲得榮譽


獲獎名稱頒獎單位獲獎時間
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小康》雜誌社2020年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2020年6月
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農業農村部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