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呂植的結果 展開
  • 吉林
  • 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任

呂植

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任

呂植,女,甘肅蘭州人,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創始人。自1985年至今,她一直在從事中國自然保護的研究、實踐、能力建設和政策推動。呂植所領導的野外保護和研究項目遍及中國西部的四川、青海、西藏、雲南,陝西和甘肅。

人物經歷


呂植生活照
呂植生活照
1981年開始就讀於北京大學生物學系。
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專業,師從著名的大熊貓研究專家潘文石教授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2年在美國國家健康中心(NIH)作博士后研究。
1992-1995年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IH)從事博士后研究。這期間她主要從事大熊貓的野外生態學、社會行為學、保護生物學和種群分子遺傳學的研究,並首次用分子遺傳學的方法確認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的黃猩猩種群分別屬於兩個物種。
1995年成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2002年成為教授。她所領導的研究項目從熊貓擴展到了青藏高原的野生動物種群,如雪豹,棕熊,普氏原羚等;同時關注文化與自然保護的關係,如藏區的神山保護體系;並參與政策和立法,以及生態有償服務的經濟鼓勵機制等方面的研究。
1985年至2000年從事大熊貓野外種群的生態學、社會行為學、保護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研究。之後她在中國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開展野生動物物種、生態學以及保護生物學的研究外,並把興趣擴展到生態學與文化、社會、經濟以及政策關係的跨學科研究。
2000年赴哈佛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進行了一年的訪問,研究世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及人類健康的相互關係。
2001年在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學院任訪問教授一年,講授自然保護的研究生課程。
1995年以來,一直參與自然保護的實踐示範,力圖在科學與實踐之間建立橋樑。她曾負責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大熊貓保護和西藏項目,率先進行綜合保護與發展的嘗試。
2002年創建了保護國際(CI)中國項目,支持了近50個草根NGO,與其共同探討解決中國資源與環境危機的本地化出路。
2007年她和同事一起成立了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專註於在中國西部鄉村示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佳實踐、行動型研究和保護理念的傳播。2008年她創立了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注重環境政策的研究和領導力培養。

獲得榮譽


榮獲1998年度“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國家環保總局“全國環境保護傑出貢獻獎”
全國科協“傑出青年科學獎”和國家科技圖書一等獎等榮譽
第16屆·2021“愛心獎”
她的學術論文,文章和攝影作品出現在世界一流的雜誌如Nature、Science和National Geographic中,並活躍於國內外的媒體上表達有關中國自然保護的問題。呂植有諸多社會和學術兼職,如IUCN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際保護生物學學會理事,中國科協常委等。

人物事件


呂植日常照
呂植日常照
2020年5月8日,江西省萬安縣一家養殖果子狸等動物的特種養殖戶向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遞交起訴材料,欲起訴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呂植公開發表的相關文章侵犯了其名譽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也一同被列為被告。
養殖戶認為,呂植今年2月公開發表的“人工馴養繁殖野生動物行業監管不力”、“容易出現貿易洗白”等言論,對人工馴養野生動物從業企業和人員的社會聲譽造成嚴重損害。此外,騰訊公司允許微信公眾號發布包含呂植上述言論的專訪,也被認為侵害了養殖戶的名譽權,因此兩者應依法承擔侵權責任。養殖戶請求法院判令呂植公開賠禮道歉並消除影響,賠償損失10000元,以及判令騰訊公司刪除有關文章。
2020年5月9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員稱,該案目前仍在等待審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