緄襠袴

緄襠袴

緄襠袴即指褲襠沒有打開的褲子,與開襠褲相對。在現在的江西修水等地仍有這樣的叫法。

目錄

簡介


緄襠袴既窮袴,服虔曰:“窮絝有前後當〔襠〕,不得交通也。”顏師古日: “使令,所使之人也,絝古袴字也,窮絝,郎今(唐)字緄襠袴乎。”然依“緄襠袴”觀之,又與今日之褲異,按,緄詩經小戎,竹閉緄滕,傳云:緄,繩也,緄襠袴之腰下前後,施之以襠,唯襠之當私處,仍加開折,而用繩帶約束,以便溺溲,與今西裝褲,前面開折,加之以扣略同,絕非如今唐裝褲也。我國自漢至唐,依師古所云,仍穿窮褲,緄襠袴,何時始變如今制,文獻未詳,仍待吾人之考證。(參考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緄襠袴通常稱為褌(kūn)。《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乃令文君當壚,相如自著犢鼻褌,滌器於市中。”這樣看來,犢鼻褌很類似現在的褲衩、短褲。在古代這是貧賤勞作者所穿。司馬相如在市場上大穿其犢鼻褌,也是為了顯其貧賤以出老丈人卓王孫的丑。
另外,現在的江西修水等地,還保存有“緄襠褲”的方言詞語,意思是連襠褲,與開襠褲(一般小孩子穿)相對應。方言很多是延續古漢語的,《漢書 外戚傳》:“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絝,多其帶。”服虔註:“窮絝有前後襠。”顏師古註:“即今緄襠袴也。”可見唐朝的流行語一直在方言中保存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