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帶

黃帶

黃帶是指有帶下而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臭,所謂黃帶也。此為任脈中濕熱,任脈本不能容水濕,安得入而化為黃帶者,則以帶脈橫生,通為任脈,水色本黑火色本紅,今濕為熱合,欲化紅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成汁,變而為黃。此乃不從水火之化,而從濕化。所以有皮黃色也。

在徠跆拳道中,黃帶是跆拳道的一個級別。

簡介


● 英文名稱:Yellow Vaginal Discharg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婦產科

古籍摘選


● 婦人有帶下而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所謂黃帶是也。(《傅青主女科》)

名詞解釋


● 婦女陰道中排出的黃色黏液,黏稠而淋漓不斷,或有腥臭味,甚至如膿樣。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黃帶是指婦女陰道流出黃色或膿性分泌物,常伴陰癢的疾病,屬於帶下顏色異常的帶下病。

臨床表現

● 濕熱下注表現為帶下黃黏,氣味臭穢,胸悶、飲食減少,腹脹、便溏,小便澀痛,舌紅,苔黃厚或膩,脈弦滑或濡數等。
● 濕毒蘊結表現為帶下量多,色黃,甚則色黃綠如膿,伴有腐臭氣,多有外陰瘙癢,甚或癢痛難忍,坐卧不安,口苦、咽干,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

病因病機

● 多因體內濕邪過盛,濕郁化熱,傷及任、帶二脈所致。
● 脾虛蘊濕,久而化熱,或濕熱侵襲,傷及任帶,以致濕熱下注。
● 濕毒穢濁之邪,直傷胞脈,以致帶脈失約,或濕熱遏久成毒,以致穢濁下注。

現代醫學範疇

● 婦科疾病如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均可出現黃帶,如上述疾病出現黃帶可參照本病論治。

治則治法

● 治宜清熱利濕,解毒。

預防調護

● 注意性衛生和個人衛生:性生活注意安全和清潔,保持單一性伴侶。保持外陰部清潔,用過的內褲、毛巾、盆均應以開水燙洗清潔,去公共廁所、游泳池、浴室要注意預防交叉感染。
● 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加強營養,鍛煉身體。
● 去除誘因:糖尿病,應用抗生素、雌激素或類固醇激素,穿緊身化纖內褲等都是要避免的誘因。
● 配偶同治:滴蟲性陰道炎也屬於性傳播性疾病,所以女性患病也需要男性伴侶同時治療,以免反覆發作。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談勇。中醫婦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