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蔚星的結果 展開

張蔚星

澳門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張蔚星,江蘇常熟人。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后留校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講師。現為澳門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出版作品


張蔚星畫集
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1

畫展


2007年9月28日下午由澳門書畫研究院、常熟美術館主辦的依舊春暉--張蔚星花鳥畫展在江蘇常熟美術館隆重開幕。
張蔚星的水墨作品格調高雅,意境深遠,作品沉溺於傳統中而脫穎而出,清新明快的畫風具有濃郁的當代文人畫韻味。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開幕式上張蔚星將四幅精品捐贈給常熟美術館。

人物評價


蔚星的新作,宛如走進了一個清涼世界,那超然幽深地清露晨流,那洗盡塵滓的玉潔冰清,頓覺俗念盡空,心脾俱暢。還有什麼能比這沁人心脾的藝術更是一種心靈的享受呢?在這物慾橫流,追名逐利的時代,蔚星何以能守住這一份清靜的心神,營造出...
蔚星,是“文革”后的第一代大學生,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成績優異,留校任教於染織、服裝設計專業,當過教研室主任,並獲得過服裝設計兩次大獎。她是位才氣過人的知識女性,又是位心靈手巧的“巧姐”,什麼綢緞、毛料服裝都做過,服飾中的各種扣呀、結呀等配料或裝飾品經她手都能創出一片美麗的世界。女士們出國訪問,都會到她這裡尋求心愛的小飾物。無疑她在這個天地中會成為一位出色的設計師。然而,結婚生子后,她離開了教職,相夫教子十餘年間,她只是在間隙中畫畫。筆者十多年前曾去過她家在人美出版社的宿舍,見過她的工筆花鳥畫,我真不知道她在繁雜的家務勞累之中,在那五平方的陽台上,在丈夫的電腦桌邊,竟還能支上畫案,靜心靜氣畫出這麼多不食人間煙火的工筆畫作。她的畫,閑靜古雅,精緻秀潤,讓人疑是前世淑女再造之筆。她在畫中似乎遠離了煩心的現實,神遊在她所崇敬的古代先輩的藝術世界之中。
蔚星的藝術,既虛靈綿邈,幽遠靜寂,一派古韻,然而又不是古人舊畫的現代翻版,沒有絲毫陳舊感,卻在虛靜中渙發著生氣盎然的現代氣息。這是一個悖論。對於蔚星來說又似乎是自然為之,這位學工藝出身,時裝設計獲大獎者,深諳現代藝術形式規律,素稔圖案設計,又有對“時尚”的敏感。也許有種職業性的敏感,即使她在臨仿古畫時,或在創作中,對筆墨構成,對繪畫抽象結構的形式美有種理性的認識。因而在畫面處理水的“隨機性”流淌中,都蘊含著她的現代設計理念,黑白對比,明暗映照、虛實互動,高低錯落、遠近摺疊,疏密聚散,繁簡濃淡,縱橫捭闔,在變化有序中“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王羲之詩)。雖然畫面不外乎一兩棵樹木,幾根枝葉;其間穿插著淡墨細線勾畫的工筆花卉,或一枝花朵,或落花點點;再在掩蔭中點綴著工筆飛禽、或草蟲、或游魚。就這幾樣“道具”,她就能千變萬化出種種創意,畫出一幅幅不重樣的充滿生氣的作品,作者回答說,她的作品從寫生中來。由此她的畫能形質相諧,完美的形式與鮮活的生命氣息相貫通而具魅力。
蔚星的藝術,名為水墨花鳥畫,但作者並不局限於花鳥畫題材本身的呈現,花鳥在畫面似乎僅僅是點綴,她以沒骨寫意的林木形態為主體,統率著畫面的整體生命情調,林木的筆墨意象在水和空氣的流動中呈現出了動態美的風韻,創化的意境越出了畫面,有“咫尺千里”山水畫的氣勢,幽遠而空闊,令人心往不返,馳情入幻。不難辦看出,她假花鳥畫之體,其實抒寫的是她內心世界的山水情懷。如石濤說“用情筆墨之中,放懷筆墨之外”,這與寄情林泉的古代林下居士有某種內在的聯繫,或許這正是現代人心靈矛盾的真實折射。蔚星久為住家主婦,志存高遠,不屑於穩定而庸常的職業,在當今利慾喧囂的社會,夢想著“生活在別處”。這豈否是“后淑女式的白日夢”。她畫畫並無功利目的,幸福地做著這“白日夢”。據說,她每每作畫,聽著古琴曲,慢悠悠地鋪紙動筆,心神追慕著古代的文化氣息,也很有古代林下居士靜觀寂照的心境,筆下也就有種遠離塵世的清冷和孤寂的高古情調,而這種情調,正是放逐的現代人靈魂無所歸依的失落和惆悵。在市場商品化的社會模式席捲鄉鎮的今天,蔚星不無傷感地說:看常熟古人的畫中還能處處感受到故鄉虞山的青翠氣息,而真回到現實中的常熟,卻再也找不到“故鄉”的影子了。她畫中的這種“鄉愁”感覺,引起了多少離井背鄉的城裡人的心靈共鳴。她的藝術正是滿足著現代人“回鄉”的心態,人們從中寄託著對失去的田園詩情故鄉的綣戀之情。她樂此不疲地做著這“白日夢”,似乎在守護著心靈的一方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