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寨鄉

黃寨鄉

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黃寨鄉位於崇信縣北部塬區,總面積96.7平方公里,耕地5.3萬畝。轄11個行政村、56個合作社、2450戶10887人。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適宜於農、林、牧綜合開發。

概況


黃寨鄉位於崇信縣西北部,海拔在1310-1686米之間。東接柏樹鄉,南鄰銅城工業區、錦屏鎮,西連平涼市大寨鄉,北依平涼市白水鎮。東西長17.5千米,西北寬11.2千米,面積96.06平方千米。人口2674戶10880人(2008年末)。轄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黃寨村,距縣城15千米。名勝古迹有五龍山、仰韶和西周文化遺址,古生物化石、唐代“御戎故壘“遺址、唐代古槐。

沿革


1949年設黃寨、黃土、油坊等鄉,1958年合併為黃寨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96.1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大麥溝、水泉窪、馬寨、甘庄、北溝、黃寨、茜窪、張明窪、黃土寺、白新莊、屈家窪11個行政村。2004年末,全鄉轄11個行政村,56個合作社,共計2439戶10729人。

地理


鄉村風貌
鄉村風貌
黃寨鄉位於崇信縣西北部塬區,距縣城14公里,轄11個村56個社2500戶10723人。轄區東西長17.5公里,南北寬11.7公里,總土地面積9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5.2萬畝,人均耕地4.9畝;其中:退耕還林24461畝,果園9850畝,全膜玉米9512畝,平均海拔在1310-1686米之間,年平均氣溫為9.7℃,年降水量為450-550mm。境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地形地貌獨特,素有“三塬九溝十八窪”之稱,是崇信縣省列扶貧鄉之一。截至2010年底,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達到45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5%,達到3010元;鄉企增加值年均增長15.8%,達到800萬元;年輸轉勞動力穩定在2000人(次),創勞務收入1000萬元左右。2008年抗震救災中,被省委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國家民政部給予嘉獎。

行政區劃


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城鄉分類名稱
620823201200220屈家窪村委會
620823201201220白家新莊村委會
620823201202220黃土寺村委會
620823201203220張明窪村委會
620823201204220茜窪村委會
620823201205210黃寨村委會
620823201206220北溝村委會
620823201207210甘庄村委會
620823201208210馬寨村委會
620823201209220水泉窪村委會
620823201210220大麥溝村委會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自2003年全縣第一個新農村示範村黃寨村建成以來,先後投資2100多萬元,建成了馬寨、白新莊、張明窪、茜窪、水泉窪、北溝8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甘庄、大麥溝2箇舊村改造示範點,修建康居住宅2158戶,完成“五改三建”示範戶494戶,配套實施了“三通一平”及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全鄉新農村覆蓋面和康居住宅覆蓋率分別達到了82%和86%。先後實施了黃茜、黃屈、黃白、張明窪等4條15.9公里通村道路鋪油和甘庄、水泉窪等5村9條11.7公里通村公路延伸工程,累計投資780萬元,公路通社34社,全鄉公路通村率、通社率分別達到100%和60.7%。著力解決群眾吃水難問題,實施了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全鄉自來水通村率、入戶率均達到了100%。能源沼氣及衛生改廁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建成沼氣1440眼,實施衛生改廁1150戶;農業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實施黃土、張明窪、甘庄、水泉窪、大麥溝5村坡改梯田項目,整理土地3000畝;實施黃寨、茜窪、北溝、馬寨4村舊庄基復墾項目,復墾面積5864畝,新增土地1040畝。文化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建成標準籃球場1個、農家書屋9個、村文化休閑廣場6個、文化長廊1500米,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1925戶。

農村經濟


田間風光
田間風光
全鄉以農村經濟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馬鈴薯、蕎麥、糜子、油料等。近年來,鄉上在穩定糧田面積,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草畜、林果兩大支柱產業。截止目前,全鄉退耕種植優質飼草2.57萬畝,新修半坡式養續暖棚558座,牛、豬飼養量分別達到1.21萬頭和0.8萬口。全鄉果園面積4100畝,生態林3.75萬畝,退耕還林2.37萬畝,草畜、林果兩大收入分別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和22%。黃寨鄉地毯加工業歷史悠久,規模較大。全鄉現有57家地毯加工廠,家庭加工戶500多戶。鄉上在大力發展產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的同時,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現已建成新農村示範村3個,共建成小康住宅358戶,其中黃寨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為全縣、全市、乃至全省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發展之路。

特色產業


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持續開發牛、果兩項主導產業。以打造沿馬寨至白新莊紅牛養殖集聚帶為目標,陸續建成了百興、黃土、張寨、北溝等8個養殖小區;建辦了白新莊等5個草畜專業村。全鄉牛飼養量和出欄分別突破1.87和0.95萬頭。大力推行科學飼養,建成秸稈飼料加工示範點7處,年加工轉化飼料2.2萬噸;大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新技術,累計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3.21萬畝,糧食產量穩步提升。強化果產業開發力度,在適宜栽植果園的大麥溝、張明窪等7村發展果園9850畝,培育了北溝、黃寨塬、張明窪3個標準化果園示範點。截止2010年底,全鄉戶均果園達到了4畝,人均0.9畝。挖掘提升傳統產業——地毯加工,全鄉地毯加工戶累計達到750戶,年加工地毯4.2萬平方英尺,實現收入168萬元。

產業開發


草畜:全鄉共種植優質紫花苜蓿2.57萬畝,建成千畝以上大點 6個。籌資200多萬元,建成集引種改良、示範養殖和銷售為一體的龍頭養殖企業“昌盛養豬場”和“百興養殖園”。以點帶面,全鄉牛、豬飼養量分別達到1.21萬頭和0.8萬口。建成養畜專業村3個,修建半坡式養畜暖棚558座,發展10頭以上養殖大戶285戶。建成馬寨、黃寨兩個牲畜交易市場。
林果:全鄉累計完成退耕還林2.37萬畝,生態林3.75萬畝,新植果園1130畝,果園面積達到4100畝,草畜、林果兩大產業產值佔到農業總產值的33%,分別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和22%。

教育事業


不斷加大教育教學投入力度,先後新建、維修朗山、張明窪等小學6所,全鄉消除了危房校舍,教育質量逐年提升。全鄉現有學校13所(中學1個,全日制小學8所,初級小學1 所,私立幼兒園3所),在校(園)學生2333名。共有教職工92人,其中公辦教師87人。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入學率96.7%,鞏固率98.6%,畢業率100%,17周歲完成率98.2%,文盲率為零。初等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100%,畢業率100%。

衛生事業


全鄉有衛生院1所,共有病床8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7人,其中醫生4人,護士3人。配備有50mAx光機、心電圖機、光電顯微鏡等醫療設備。鄉村醫療衛生點10個,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13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穩步推進,全鄉新農合參合率達到了100%,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

發展戰略


實施兩大戰略:項目帶動戰略、新農村建設戰略。
主攻三大產業:草畜產業、林果產業、勞務產業。
狠抓四項工作: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民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
落實五項保障措施:一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二是轉變職能,強化服務;三是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四是創新機制,強化考核;五是嚴明紀律,落實責任。

奮鬥目標


農業增加值增長4.8%,達到3250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增長5%,達到57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4%,達到187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嚴格控制在4.3‰以內。

文化教育


黃寨鄉:遠程教育為“兩戶”搭建致富信息平台
遠程教育工程實施以來,黃寨鄉積極整合人力、財力資源,為全鄉10個村全部安裝了遠教設備,並配備業務能力強的鄉級幹部協助遠程教育終端管理員,及時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接收播放各類遠程教育節目,適時插播各類致富信息,實行點播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大量推出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健康直觀的科技致富信息。
在組織播放遠程教育節目過程中,該鄉將“兩戶”作為重點培訓對象,幫助他們了解勞動力需求相對較小的科技致富信息,使他們學到了先進的農村實用技術,增加了致富信息,拓寬了致富路子,提高了致富能力,解決了實際困難。
截止目前,該鄉共組織播放遠程教育節目500餘場次,受訓群眾1000餘人次,共幫助兩戶對象搜集致富信息100多條,大大增強了“兩戶”家庭的科技致富能力,真正改變了“兩戶”家庭的經濟狀況。

優生優育


黃寨鄉把深入開展出生缺陷干預工程作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抓手,重點開展三項舉措,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強化優生宣傳教育。在鄉村計生服務室設立孕前諮詢門診,定期進行優生知識培訓,指導群眾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引導群眾樹立科學文明的婚育觀念,進一步增強了全鄉育齡群眾優生意識和優生能力。至目前,全鄉已經舉辦優生培訓10期,發放宣傳資料200多份。
二是強化目標人群管理。鄉計生幹部進村入戶,認真排查初婚婦女數、計劃懷孕婦女數、已孕婦女數和有出生缺陷的嬰兒數,全面掌握她們的基本情況,建檔立卡,納入優生監測範圍。
三是強化葉酸營養素髮放。根據掌握的目標人群實際情況,嚴格按照鄉發放、村監督、戶落實的程序,把葉酸免費發放到目標人群手中,大大提高了葉酸服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