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柏樹鄉的結果 展開

柏樹鄉

甘肅崇信縣柏樹鄉

柏樹鄉為一地名,在我國甘肅省平涼市和武威市、河北省、四川省以及河南省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概況


柏樹鄉位於崇信縣東北部塬區,海拔在1518-1640米之間。東臨涇川王村鎮,南靠錦屏鎮,西接黃寨鄉,北依平涼市花所鄉。面積81.095平方千米,人口3320戶14129人(2008年末)。轄12個行政村。

沿革


1954年設柏樹、秦路、申信等鄉,1956年合併為柏樹鄉,1958年改為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37.3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申家莊、信家莊、東風、黨窪、柏樹、三星、李家溝7個行政村。
2003年末,撤銷高庄鄉,併入柏樹鄉,同時將柏樹鄉李家溝村劃歸九功鄉。調整后,柏樹鄉東接涇川汭豐鄉,南依九功鄉,西靠黃寨鄉,北與崆峒區花所鄉、涇川縣王村鄉毗鄰,面積75.32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59個合作社,共3276戶14259人。

基本概況


省 分:甘肅城 市:平涼市
區/縣:崇信縣地 址: 柏樹鄉
郵 編:744209區 號: 0943
柏樹鄉地處崇信縣北部塬區,鄉政府所在地秦家廟,東鄰涇川,距國道312線直線僅6公里,西
柏樹鄉[甘肅崇信縣柏樹鄉]
柏樹鄉[甘肅崇信縣柏樹鄉]
距縣城25公里,南依九功鄉和錦屏鎮,北靠涇川縣華所鄉及王村鄉。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全鄉總面積75.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9180畝;有林地21000畝,其中果園8400畝;草地18670畝,全鄉轄12村59社3165戶,14889人,2013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

行政區劃


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城鄉分類名稱
620823200200220柏樹村委會
620823200201220三星村委會
620823200202220黨窪村委會
620823200203210東風村委會
620823200204210申家莊村委會
620823200205220信家莊村委會
620823200206220陶坡村委會
620823200207220張灣村委會
620823200208220閻灣村委會
620823200209220馬新莊村委會
620823200210220吳家灣村委會
620823200211220木家坡村委會 

地理環境


柏樹鄉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是崇信縣萬畝蘋果基地的主產地。現有果園面積10300畝,掛果面積3500畝,年產優質果品1400萬噸。

農業牧業


柏樹鄉畜牧業發達。近年來,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已發展人工種草面積38000畝,先後建成陶坡、張灣、閆灣、三星、黨窪、東風、申家莊等七個草畜專業村,全鄉修建牛棚1300多座,牛飼養量達到7963多頭,出欄約3100頭。該鄉地處平、涇、崇交匯之處,商貿和牲畜產品交易市場活躍,該鄉牲畜交易專業市場是崇信縣重點畜產品交易基地之一,全鄉常年牲畜交易經紀人200多人,集日成交商品肉牛近100頭、羊200多隻,豬260頭。

農民培訓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把培育新型農民作為富民增收工程來抓,採取“走出去,請進來”和舉辦培訓班的辦法,加強農民技術培訓,樹立科技興農意識。積極組織群眾外出參觀學習,先後多次到陝西洛川富縣乾縣禮泉長武靜寧等地多次參觀學習蘋果栽培技術,累計外出培訓人員達到2600人次,2005年組織群眾先後到陝西隴縣、乾縣、咸陽、浙江、上海金華購產觀奶牛養殖技術,受訓260人次。並先後聘請日本果樹專家末永武雄、全國著名果樹專家汪景彥深入田間地頭為果農培訓講解果園管理技術,先後舉辦培訓班25次培訓果農5600人(次),提高了果園管理水平。邀請大北農飼料公司專家開展生態養豬技術培訓,邀請陝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在該鄉為群眾培訓奶牛養殖技術、飼料配置、牲畜防疫等,共舉辦培訓班10期,受訓人員達到2200人次。積極和縣農廣校聯繫成立了崇信縣農廣校柏樹鄉農民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目前,第一期裁剪班40人正在培訓之中。先後通過紮實有效的培訓,全鄉30%的群眾掌握了一門實用技術,戶均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

民營經濟


近年來,柏樹鄉黨委、政府把興辦龍頭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作為帶動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積極為民營企業提供場地,協調貸款,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先後建成了投資75萬元建成吳家灣磚廠, 完成原高庄鄉機磚廠的改制經營,東風村預製廠等5家建材企業,兩個磚廠年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塊以上,年產值100萬元,實現利稅20萬元,磚廠從業人員280人,預製廠年產值50萬元,建成了張小玲、候玉霞、楊維新等規模較大的地毯廠8家,帶動全鄉40多個加工點發展。全鄉有裁毯工840人,人均年收入2400元以上,很好地解決婦女就業問題。圍繞草畜產業開發,今年年初鄉政府多方協調,引進西安銀橋乳業集團公司投資65萬元,在該鄉建辦奶站,新建魚骨式擠奶大廳,日可處理鮮奶10噸,可滿足500頭以上奶牛的產奶與銷售,解決了養殖戶賣奶難的問題。在路峰等同志的帶動下,68戶群眾積極入股,註冊成立了崇信縣綠園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開展鮮奶銷售、飼料開發、疫病防治、諮詢服務、養殖技術培訓等業務,實現群眾分散養殖與廣闊的市場有效對接。引進外資,建辦福民科工貿有限公司,使柏樹肉牛運銷華北,拓寬了肉牛銷售市場。如今,每逢集日,市場交易量達80頭以上,交易額16萬元,提高了畜產品的商品率,實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今年後半年引進北京客商賈建福註冊成立的柏鑫富民畜牧公司,該公司採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集肉牛育肥、屠宰、加工、飼料開發、養殖技術培訓等於一體,年可屠宰肉牛500噸,計劃投資300萬元,目前已建成投產。

勞務經濟


柏樹鄉黨委、政府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富民產業做大做強。成立了勞務信息中心,採取提供信息、培訓農民技術工以及親友幫帶等方式輸出剩餘勞動力。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鄉外出務工人員多達3200多人次,遍布蘭州、新疆、銀川、北京等地,年實現經濟收入1600多萬元。近年來柏樹鄉把林果、草畜兩大產業發展作為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的主要環節來抓,樹立了“以點帶面”的發展思路,重點突出了萬畝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建設和以肉牛育肥、奶牛養殖的草畜產業開發,建成了萬畝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和黨窪綠色奶源基地,加大農民科技培訓力度,強化樹立科技興農意識,進一步提高農民素質,使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教育衛生


全鄉有各類學校15所,示範性小學7所。其中:中學2所,在校學生936名;完全小學9所,在校學生1892名;教學點2個,在校學生46名,學齡人口入學率100%,私立幼兒園2所,在園兒童166名,入園率74%。有教職工130名,大專59名,中專71名,中學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100%,連續兩年鄉中學、秦家廟中心小學先後被評為鄉教育兩基先進單位。先後對秦家廟中心小學、黨窪小學、三星小學、信家莊小學、柏樹小學、木家坡小學進行危房改造,共修建教室、職工宿舍88間1713平方米;購置了計算機開設遠程教育,極大的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全鄉共有鄉衛生院1個,病床6張,醫生3人,護士3人,村醫療網點12個,村醫和衛生人員14人。

發展戰略


以新農村示範鄉建設為統攬,堅持走林果、草畜、民營經濟、基礎建設四條發展道路,建設兩大基地(即:草畜產業基地、萬畝無公害蘋果基地),穩步推進四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鞏固兩個新農村建設成果,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努力建設小康柏樹、和諧柏樹、魅力柏樹。

計劃生育


2003年,全鄉共出生119人,出生率為10.6‰,其中計內出生91人,計生率為76%,共落實“四術”177例,其中結紮73例(二女扎13例),放環76例,皮埋2例。2006年全鄉共出生130人,出生率為12.01‰,其中計內出生112人,計生率達到86.2%,共落實“四術”163例,其中結紮63例(二女戶結紮18例),放環77例,皮埋2例。2006年完成了標準化規範建設。2006年全鄉對村級計生幹部進行了調整,確定村專干11人,社宣傳員56人,自管小組長由原56人調整到31人。年末,全鄉11個村均達到了計生合格村標準,其中8村開展了村民自治,6村開展了知情選擇試點。2004年國家獎勵扶助政策在甘肅省實行試點以來,全鄉先後有91人(次)享受每人每年600元獎勵扶助金共54600元; 2004年實行了鄉村兩級幹部全員包村、包社、包重點服務對象的“三包”工作責任制; 2006年創建閆灣計劃生育示範村,建成計生工作服務室三間,開展了知情選擇試點。

社會各項事業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努力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優化教育教學環境,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兩免一補”政策, 2005年完成了信家莊、三星、黨窪、柏樹、木家坡、張灣6小學的改擴建工程,總投資97萬元。徹底改善了辦學條件;醫療衛生一體化管理進一步規範,積極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程。健全完善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四年共發放各類救災款34.43萬元,低保資金30.3萬元,特困救助款4.03萬元;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村民自治,鞏固和規範村務、社務公開制度。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對各類信訪矛盾糾紛的摸排和調處力度,保持了全鄉社會政治穩定。

支柱產業


1、草畜產業:始終堅持“以草促畜、草畜並舉”的工作思路,堅持擴大種草面積,積極推進養殖小區和養畜專業村建設。2003年以來,共建成東風、柏樹、吳家灣、馬新莊、閆灣五個種草專業村,2004集體入股建辦了東盛養殖園,2005年招商引資100萬元建成了福明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和綠源養殖公司,2006年,引進北京商人投資500多萬元,建成柏鑫畜牧有限責任公司,採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全鄉更新草場4000畝,全鄉草地面積達到1.867萬畝,人均1.03畝,新建養畜暖棚358座,累計達到816座,引進良種基礎母牛286頭,發展10頭以上養牛大戶285戶,全鄉牛飼養量達到1.2萬頭,豬飼養量達到0.64萬口。2、林果產業:2006年全鄉累計完成退耕還林2.1萬畝,荒山造林3.1萬畝,建成1000畝以上造林點7處,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7%;新植果園1300畝,果園面積達到10300畝。四年累計投入資金25萬元,對果園實施了追肥澆水覆膜、鬆土鋤草、防病滅蟲、拉枝摸芽等管理措施。合理間作套種,在果帶內套種柴胡、洋芋、黃豆等低桿作物,累計收入達40萬元,提高了果園效益。3、勞務產業:把發展勞務經濟做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點來抓,建立了勞務工作組織網路和運行機制,完成了勞動力資源普查,在政府引導下有組織、規模化輸轉勞動力方面有了大的突破。四年來共輸出勞動力1.2萬人(次),其中:有組織向外輸轉5370人(次),就地輸轉810人,自謀輸轉6192人,創勞務收入69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