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羅城鎮的結果 展開

羅城鎮

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下轄鎮

羅城鎮,徠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位於犍為縣城東北部,區域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5387人(2020年)。截至2019年,羅城鎮下轄5個社區和46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明代崇禎年間由幾間店子興起為“鋪”,為羅集四方之人來此交易,故名羅城鋪。
民國時期,為羅城鎮。
1950年,沿用舊名。
羅城鎮
羅城鎮
解放后,土改時分置為興隆鄉、白鶴鄉、青獅鄉、大同鄉、竹山鄉、南陽鄉以及羅城鎮(只轄集鎮)。
1956年2月,白鶴鄉、青獅鄉撤銷併入興隆鄉,大同鄉、南陽鄉撤銷併入竹山鄉。
1959年9月,興隆、竹山、敖家、金井和羅城鎮合併建立羅城人民公社。
1959年7月,羅城公社分置為興隆公社、敖家公社、竹山公社、金井公社和羅城鎮。
1962年3月,興隆公社分置為羅城公社、白鶴公社、青獅公社。竹山公社分置為南陽公社、竹山公社和大同公社。
1962年7月,羅城鎮撤銷併入羅城公社。
1963年3月,恢復羅城鎮。
1990年1月,羅城、大同兩鄉撤銷併入羅城鎮。
1992年8月,白鶴、青獅、竹山3鄉撤銷併入羅城鎮至今。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南陽鄉和金石井鎮,將其所徠屬行政區域劃歸羅城鎮管轄。羅城鎮人民政府駐新街199號。

行政區劃


2015年,羅城鎮轄坳塘、太陽、同心、石柱、繁榮、七星、大山、新權、二龍、新光、新星、幸福、鐵山、菜佳、沙地、白鶴、興福、大石、青峰、青獅、鐵嶺、白雲、長龍、新農、新和、新華等26個村268個村民小組及滴水岩、楊家灣、船形街3個社區30個居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羅城集市。
截至2019年,羅城鎮下轄5個社區和46個行政村。
羅城鎮
羅城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1123105001220滴水岩社區居委會
511123105002121楊家灣社區居委會
511123105003121船形街社區居委會
511123105201220坳塘村委會
511123105202220太陽村委會
511123105203220同心村委會
511123105204220繁榮村委會
511123105205220石樁村委會
511123105206220大山村委會
511123105207220七星村委會
511123105208220新權村委會
511123105209220二龍村委會
511123105210220新光村委會
511123105211220新星村委會
511123105212220幸福村委會
511123105213220鐵山村委會
511123105214220菜佳村委會
511123105215220鐵嶺村委會
511123105216220青獅村委會
511123105217220青峰村委會
511123105218220大石村委會
511123105219220興福村委會
511123105220220白鶴村委會
511123105221220沙地村委會
511123105222220長龍村委會
511123105223220白雲村委會
511123105224220新農村委會
511123105225220新和村委會
511123105226220新華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羅城鎮位於犍為縣城東北部,距縣城28.06千米。鎮域南鄰新盛鄉,西鄰定文鎮壽保鄉,北鄰井研縣馬踏鎮、黃缽鄉和自貢市榮縣,2017年,區域面積95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羅城鎮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煤、鹽、石灰石、鐵、石英砂、陶土等。到2015年底,全鎮耕地3.96萬畝,其中田3.15萬畝、土8112畝。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羅城鎮總人口1.83萬戶4.92萬人。以漢族為主,有少數回族
2017年,羅城鎮常住人口35458人。
2021年7月13日,高台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羅城鎮人口數為5387人。

經濟


1980年,羅城鎮社隊企業有50多個。1980年以後建成的較大的鄉鎮企業有犍為縣陶家河煤礦、羅城水泥廠、四川省犍為縣羅城塑料廠、犍為縣氣體廠、犍為縣聯營大同鹽礦。
2015年,羅城鎮全鎮鎮域社會總產值實現19.08億元,其中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2.4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16.6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萬元。
羅城鎮
羅城鎮
截至2015年,羅城鎮全鎮發展茶葉8700畝、茉莉花1300畝。核桃、柑橘、李子共1265畝,珍稀苗木1500畝,中藥材1000畝,砂仁1020畝。先後實施了“農業生產工程”“農貿市場改建”“新鎮建設工程”。退耕還林管護9819.5畝,四旁植樹30餘萬株,新栽竹2700餘畝。

社會


教育

2015年,羅城鎮在新鎮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對現有的學校、醫院等進行了改擴建。高中1所,容量達到2000人;初中2所,容量達到1200人;小學2所,容量達到2000人。

文化事業

2015年,羅城鎮建成了300餘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場所和圖書室,29個村(社區)分別建立了圖書室,配備了健身器材,成立了老年協會。

醫療衛生

2015年,羅城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甲等村衛生室26個,乙等村衛生室9個,個體衛生室2個,廠礦、學校醫務室4個。

基礎設施

2015年,羅城鎮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6億元,拆遷面積7.5萬平方米,建設面積6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4萬平方米,道路硬化3千米,實現2平方千米的無煙囪區。移動、聯通網路覆蓋全鎮,基本實現了戶戶通電話,自來水普及率100%。有農行、信用社、郵政儲蓄等金融機構。組建專門的環衛清潔機構,配備了3輛清潔專用車和12名保潔員。建成了垃圾中轉站,實現了垃圾不落地管理。

交通


羅城鎮陸路交通方便,是犍為、榮縣兩縣的通道。境內有五犍路、犍羅路、長羅路過境。

文化


羅城鎮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的船形街,具有三百餘年的悠久歷史,因獨特的造形而聞名中外,被譽為“山頂一隻船、雲中一把梭”。
羅城鎮有1個省級重點文物單位。除此之外,鎮內還有各類文物古迹10多處。鎮上有五宮四廟,五宮:禹王宮、南華宮、萬壽宮、文武宮(文昌宮)、三聖宮。四廟:川主廟、靈官廟、星鑫廟、肖公廟。清代、民國時期,羅城鎮街內有大小廟宇13座,鐵山和羅城附近農村有大小廟宇20多座。羅城鎮還有清真寺4座,天主教堂1座。
羅城鎮坐落在一個橢圓形的山丘頂上,主街為船形結構,東西長、南北短,很像一把織布的梭子,所以又有人稱它為“雲中一把梭”。從高處俯視,又像是一隻擱置在山頂上的大船,街面是船底,兩邊的房屋建築是船舷,中部的戲樓是船艙,東端的靈官廟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燈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靈官廟右側長22米的過街樓(現無存)猶如船舵。因而羅城又贏得了一個美稱:“山頂一隻船。”
羅城鎮
羅城鎮
船形街兩側長廊當地人稱為“涼廳子”,修建上採用四川民居傳統的穿逗木構架形式。涼廳內是固定的店鋪,臨街面是擺攤設點的地方,中間有5米寬的人行道,全用青石板鋪地,貫穿全鎮。人們在涼廳內喝茶、看戲、集會、貿易,風雨無阻,所以,在明、清時,人們又稱涼廳街為“晴雨市場”。
鐵山觀音閣坐落在犍為縣羅城古鎮東面大約5千米的鐵山上,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佛教仿古建築。觀音閣始建於宋代淳熙年間,1174年建成,至今有800多年歷史。民國二十六年版《犍為縣誌》記載,鐵山觀音閣早年“共有廟宇五重十殿,工程浩大。共有五殿完全石質,毫無木瓦。”進得觀音閣山門,便是香客食堂及廚房、經房、耳房,上石梯是一處牌坊。解放后,廟宇殘破毀損,但仍時有遠道而來的香客朝拜。1993年8月20日,經犍為縣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鐵山觀音閣舊址重建觀音閣。
南華宮始建於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又稱“廣東會館”,為粵籍人遷徙至此而建。該宮坐北向南,屬晚清宮廟,木製結構建築布局,宮中戲台抱廳,耳樓相連,結構為二重正殿(分為中殿、後殿)、兩側廂房及鐘鼓樓組成,佔地面積1450平方米。現僅存宮殿大門外一對2米多高的雌雄石獅。石獅體型高大威猛,雕刻極為精美,是西南最大的雌雄石獅,被譽為“西南第一石獅”。
據1991年版《犍為縣誌》記載:羅城鎮青獅村有4根石桅杆,系清代為表彰一位姓張的舉人而修。
雙桅杆位於青獅村7組,張舉人宅院門前有兩根圓柱形石桅杆,據目測,桅杆高約7米,圓柱中心直徑約0.4米,為整塊石料打造而成。桅杆從下到上三分之二處有一斗形石雕,頂端呈圓形,像清朝官員戴的帽子,整根桅杆顯得莊重典雅、華美壯觀。其餘兩根,一在張舉人父母墳墓前,一在張舉人的墳墓前。桅杆房主人張文亮為清代道光年間舉人。
靈官廟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854)年,咸豐、民國時期均維修過。靈官廟屬於道教,因為犍為沒有道教,只好把鐵山的佛教僧人請來暫時管理。

獲得榮譽


羅城鎮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重點鎮”。
2018年1月9日,羅城古鎮,正式被批准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
2021年,入選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