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

工科類學院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WuhanUniversity)發端源於1934年成立的武漢大學電機工程系。學院前身為1959年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成立的電力工程系。 

學徠院是原國家電力部重點建設學院之一,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單位,是我國電力工業高級人才培養的搖籃,在國內外電氣工程領域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歷史沿革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其發端源於1934年成立的武漢大學電機工程系。
電力工程系
1959年,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成立電力工程系
1964年,更名為三系
1977年,復命名為電力工程系。
徠自動化系
1975年,從三系分離部分專業組建電廠熱自系,
1997年,更名為自動控制系,
2000年,更名為武漢大學自動化系。
電氣與自動化學院
2000年,四校合併成立新武漢大學,更名為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武漢大學牌坊
武漢大學牌坊
2018年9月,自動化系整體轉入電氣工程學院,學院更名為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6月,電氣與自動化學院下設電力工程系、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系、電力電子與電機系、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和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系,開設有2個本科專業。 
本科專業
電氣工程自動化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6月,學院有雙聘院士5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珞珈傑出學者1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0人,80%的在職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此外另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學者被聘為學院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

學科體系

學院擁有電氣工程博士后流動站,電氣工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脈衝功率與等離子體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建設與運營、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及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及新技術、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脈衝功率與等離子體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氣工程、控制工程2個專業學位工程碩士點。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

人才培養

學院圍繞武漢大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戰略,以國家需求為導向,把握電氣工程學科前沿方向,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學院在雷電防護與接地技術、電力系統過電壓、電磁裝備多物理場分析、輸變電裝備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及壽命預測、電網安全風險評估與運行維護、電網廣域安全與大規模風力發電接入、電能質量分析與控制、新能源發電與微電網、電網FACTS和磁控技術、核電機組模擬與接入技術、發電控制技術、智能管控技術等方向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
學院根據學科專業特點,組建有8支教學團隊,分別是:電氣工程學科平台課程教學團隊、電工基礎理論類課程教學團隊、電力系統類課程教學團隊、電機與電力電子類課程教學團隊、高壓與絕緣技術類課程教學團隊、信號與通信類課程教學團隊、系統與控制類課程教學團隊、電氣實踐與創新教學團隊。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近五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項,其中基金重大項目1項,基金重點項目2項。承擔“973”計劃、“863”計劃、“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承擔其它科研項目1000多項、總經費4.5億元。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32項,其中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7項。出版教材和專著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SCI檢索論文400餘篇,EI檢索論文900餘篇。發明專利授權160餘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00餘項,100多項科研成果被轉換為現實生產力,一大批研究成果在國內佔據領先地位,部分科研成果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學術交流

學院先後主辦或承辦了電力與能源工程國際會議(APPEEC)、IEEE電力工程與自動化學術會議(PEAM)、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電工學科青年學者學科前沿研討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學術年會、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學術年會、武漢大學電力櫻花論壇等國內外專業學術會議。 
2007年開始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展本-碩連讀項目,已有212名同學(截至2019年12月)參加了此項目赴南洋理工大學學習。學院還與愛爾蘭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等多所國際著名高校合作開展本-碩連讀項目、與日本上智大學簽署了學生交流協議。與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簽署了科研合作協議。

科研平台

學院建設有國家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等教學平台、“雷電防護與接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國家電力公司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智能電網研究院”、“高電壓大容量開關電器實驗室”等科研平台。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姓名職位職責
余向紅黨委書記全面主持學院黨委工作,分管教工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和人事(人才)工作,聯繫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系。
唐炬院長全面主持學院行政工作,分管學科建設和財務工作,聯繫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系。
孟威黨委副書記分管研究生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主管紀檢、工會、統戰、計劃生育,協管幹部工作,完成學院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聯繫電力工程系。
周軍黨委副書記分管本科生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主管紀檢、工會、統戰、計劃生育,協管幹部工作,完成學院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聯繫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系。
何怡剛副院長主管學科建設、人才工作,完成學院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聯繫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
查曉明副院長分管科研、成果科研、軍工保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完成學院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聯繫電力電子與電機系。
唐俊明副院長分管行政、後勤、安全、資產管理和離退休工作,主管財務、完成學院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聯繫電力電子與電機系。
陳紅坤副院長分管研究生招生、培養及日常管理工作,協管學科建設,完成學院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聯繫電力工程系。
徐箭副院長分管本科生教學及日常管理工作,完成學院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聯繫電力理論與新技術系。
專祥濤副院長分管學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主管人事,完成學院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聯繫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系。
張慧院長助理分管外事,協管人才工作,完成學院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