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署
歷史遺跡
霍州署位於山西霍州市東大街北側,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3.85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為元、明、清古文化遺產。無論其位置選擇、建築規模,還是整體布局、形制設計,均為全國現存同類衙署之冠,是中國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較完整的古代州級署衙,凝聚著古代漢族勞動人民聰明才智,閃耀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光輝的璀璨明珠,在霍州大地重放異彩。霍州署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河北保定總督署、河南內鄉縣衙共同為“中國四大古代官衙”。
霍州署
自清末到民國,天災無常,兵連禍結,霍州署除中軸線建築保存基本完好外,東西輔線及署外建築或圮、或毀、或改做他用。
霍州署
譙樓:位於儀門前,東西寬15米,南北長11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州盪克寬建。門洞上楣書“振辰”二字,源出《論語》,意為執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則近者悅,遠者來,天下歸順。1985年塌毀,1990年復修。
丹墀:位於譙樓與儀門之間,是知州舉行禮儀和群眾“鬧社火”集會的場所。
霍州署
貼門神風俗出自霍州。相傳,隋朝末期駐守太原的將領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興唐之時,在霍州城兩度爭戰,用計收降守將尉遲恭(敬德),使其與秦瓊(叔保)成為帳前兩員哼哈猛將,唐王李世民有感兩人為其守門警衛時,威震惡夢中的鬼魅妖魔功勞,便命畫匠做兩人像圖畫,張貼於帳前或宮門以鎮避邪,此舉以後傳為民間貼“門神”風俗。
甬道:連接大堂與儀門間的通道,高出地面一米。古時衙役站立兩旁,迎送各級官員的禮儀之道。
戒石亭:儀門北十米甬道中的木牌坊,南楣書“天下為公”,北楣書“清慎勤”。原設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後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虛,上天難欺”。用以告誡官吏,永銘不忘。
月台:大堂前平台。
霍州署
二堂:在大堂后,現存為民國年建築,面闊、過深各五間,前後沒迴廊,為知州日常辦理州務大事的辦公地方。
內宅:二堂后,知州居住的地方,明代建築,清代屢有修復。
科房:大堂前東西兩側,迴廊式,硬山頂建築,兩邊各17間,歸六房佔用,明嘉靖三年(1524)知州宇文鏞建。
署內的主體建築大堂是一座元代建築,古樸典雅,結構奇巧,工料俱佳,被中國古建築研究專家梁思成稱為滑稽絕倫的建築獨例。梁思成認為大堂建築一奇在面闊三間,心間闊而捎間稍狹,四柱之上,以極小的闌額相聯,其上都托著一整根極大的普柏枋,將中國建築傳統的構材權衡完全顛倒。
霍州署
霍州署楹聯言簡意賅醒世警人。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歷代州官把修身立德作為為政之道,書寫在官衙的醒目之處,非常耐人尋味,令人讚譽。值得一提的是,朱鎔基總理推介的官箴“吏不畏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就出自明代霍州學正曹端之口。
霍州署相傳為唐尉遲恭的帥府行轅,分中軸線、東、西副線三大建築群。現存建築由南至北分別為:“二龍戲珠”影壁(已拆除)、“古霍名郡”坊、譙樓、丹墀、儀門、甬道、戒石亭、東、西廂房、月台、抱廈、大堂及東、西耳房、二堂、內宅、靜怡軒等。
霍州署
儀門至州署大堂之間,是一條長長的高出地面約一米的甬道直通大堂。在儀門之北約20米的甬道中間,立著一座牌坊式建築,名為戒石亭。此處原立一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是名“戒石銘”。
霍州署
霍州署與故宮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河南內鄉縣衙構成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四級古代官文化系列,具有較高的研究、觀賞與保護價值。1996年11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恢復進程
霍州署
因此霍州市政府於2011年初開始重建、修繕工作,一期工程要恢復霍州署中軸線上所有建築及東面軸線上靜怡軒周邊、西周線上馬王廟周邊的部分建築,定於2011年10月1日完成一期恢復,對外開放參觀。
而二期工程也要在以後的幾年裡開工,準備恢復除一期工程外的其他建築。預計2020年霍州署的原貌會再一次重見天日,展現在大家面前。
此工程據說將耗費2億元左右人民幣,霍州市政府官方說:恢復后的霍州署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古代州署影視拍攝基地。
保護性修繕
霍州署
當地政府計劃全面恢復霍州署鼎盛時期古代建築規模和歷史原貌,擴建中國歷代官吏制度體驗館、中國歷代官服、官印文化展示中心、靜心堂等,打造中國唯一官場文化主題公園,並建設全球華裔霍氏宗祠、霍氏名人堂等。該工程已列入2013年霍州市十大重點工程。2013年4月6日,署衙主體修繕完畢。
館藏信息
時間 | 藏品數量 | 珍貴文物 |
2019年 | 34408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