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

漢語成語

一意孤行,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yì gū xíng,意思是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出自《史記·酷吏列傳》。

出處


《史記•酷吏列傳》:“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故事


西漢時期,有個叫趙禹的人,是太尉周亞夫的屬官司,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劉徹看到了他寫的文章文筆犀利,寓意深刻,認為在當時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漢武帝大為賞識,便讓趙禹擔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讓他同太中大夫張湯一同負責制定國家法律。為了用嚴密的法律條文來約束辦事的官吏;他們根據漢武帝的旨意,對原有的法律條文重新進行了補充和修訂。
當時許多官員都希望趙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條文修訂得有個迴旋的餘地,便紛紛請他和張湯一起作客赴宴,但趙禹從來不答謝回請。幾次以後,不少人說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過了一些時候,趙禹和張湯經過周密的考慮和研究,決定製定“知罪不舉發”和“官吏犯罪上下連坐”等律法,用來限制在職官吏,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消息一傳出,官員們紛紛請公卿們去勸說一下趙禹,不要把律法訂得太苛刻了。公卿們帶了重禮來到趙禹家,誰知趙禹見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閑聊。絲毫不理會公卿們請他修改律法的暗示,過了一會,公卿們見實在說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辭。誰知臨走前,趙禹硬是把他們帶來的重禮退還。
這樣一來,人們才真正感到趙禹是個極為廉潔正直的人,有人問趙禹,難道不考慮周圍的人因此對他有什麼看法嗎?他說:“我這樣斷絕好友或賓客的請託,就是為了自己能獨立地決定、處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辦事,而不受別人的干擾。

運用


作謂語、定語;形容頑固派
示例
皇上和楊文弱、高起潛雖有意與虜議和,但迫於臣民清議,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與虜訂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辨析


近義詞
獨行其是、死心塌地、執迷不悟、剛愎自用、固執己見、泥古不化、獨斷專行、孤行己見、以意為之、獨斷獨行、自以為是、頑固不化、不可理喻
反義詞
博採眾長、棄舊圖新、死心踏地、迷途知返、言聽計從、群策群力、虛懷若谷、順風轉舵、回心轉意、從善如流、清夜捫心、集思廣益
燈謎
思思想想一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