盪檢逾閑
漢語成語
盪檢逾閑,漢語成語,拼音是dàng jiǎn yú xián,意思是形容行為放蕩,不守禮法。出自《論語·子張》。
盪:毀壞。檢:約束。逾:超越;閑:節制。
形容行為放蕩,不守禮法。
《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頭,小德出入可也。”
《晉書·戴逵傳》:“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檢之行。”
清 馮桂芬 《上海果育堂記》:“饑寒之不免,理義之不知,而盪檢逾閑之事作。”
徐念慈 《余之小說觀》:“艷情諸書,又於道德相維繫,不執於正,則……盪檢逾閑,喪廉失恥。”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苟不故為人為之矯制,俾民庶之臨事御物……而軌納於正理,決無盪檢逾閑之虞也。”亦作“盪檢逾閑”。
近義詞:放蕩不羈。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行為放蕩不檢點;含貶義。
例句:把他逼得房幃以內,生趣毫無,荊棘滿眼,就不免在外眠花宿柳,~。(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