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毛犀的結果 展開
- 第四紀時古哺乳動物
- 氂牛的別稱
毛犀
第四紀時古哺乳動物
毛犀,第四紀時古哺乳動物,即披毛犀(學名:Coelodonta antiquitatis),又名長毛犀牛,屬哺乳綱,奇蹄目,犀科,雙角犀亞科,腔齒犀屬。是一種已滅絕的犀牛,與猛獁生存在同一時期,是人類捕獵對象之一。
披毛犀曾是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狩獵對象。根據在西伯利亞發現的披毛犀凍屍,在波蘭發現的浸泡在瀝青沉積里的屍體,以及法國舊石器時代洞穴中的壁畫,現代人得知披毛犀體表披有禦寒的長毛和濃密底絨毛。
披毛犀頭骨長而且大,頭部和頸部向下低垂,額上和鼻上各長有一支犀角,鼻角尤其長大,向前傾斜伸出。它的臼齒齒冠很高;釉質層厚,有許多褶皺;齒凹內充填了緻密的白堊,適合於咀嚼質地乾燥地的草本植物。一般認為是在更新世冰期氣候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但是在氣候溫和的草原環境的沉積里也發現過披毛犀的化石。
披毛犀大小和現代犀牛相似﹐體長約3.6米,平均體重1.8噸,最大可達3噸,全身披著長毛,毛長皮厚脂肪多,很耐寒。
生活於第四紀時的寒冷地帶﹐已絕種。主要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部。
披毛犀有兩隻扁平的角,可用來推開積雪吃下面的草。
已知披毛犀的化石分佈範圍,幾乎遍布歐亞大陸北部,最北界限大約在北緯72°,最南到北緯33°。中國的披毛犀化石較集中的分佈在東北平原,在華北、西南也偶有發現。
披毛犀出現於更新世中期,生活時代大約距今12000~4000年之間,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