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進溪
景觀景點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西陵峽中段,三峽大壩與葛洲壩之間,是三峽僅存的保持原始三峽風貌的區域。龍進溪是長江南岸、三峽人家風景區內的一條小溪,是三峽人家風景區最具風情的景區之一。小溪岸邊的長腳吊腳樓,一半依山,一半傍水。溪兩岸青山綠水、田園阡陌、斜陽小橋、霧靄煙雨。小竹筏在浪里撩開青藤枝蔓,古帆船在水裡慢慢滑過。風貌古樸幽深,儼然世外桃源。
中亞熱帶氣候
在正對龍進溪的江北山崖上,一條帶狀石嶺從山頂蜿蜒而下,臨江時向上高高翹起,活像一條巨龍,而看那龍頭所向,似要跳進這條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龍進溪因此而得名。龍進溪里,溪水碧綠,波光粼粼,林木蒼翠,枝繁葉茂。小路縱橫交錯,雞鳴狗叫相聞;古帆船靜泊水中,吊腳樓掩映竹林,水車“咿咿呀呀”在水中轉動,山民們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與世無爭,過著原始古樸的生活,唱著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樸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峽江號子。舞蹈還是那麼野性,菜肴還是那麼地道,山民的熱情還是那麼如酒般濃烈醇厚。
水上人家
龍進溪
峽江漁船,風情獨具,它既是水上漁民的“家”,又是古老三峽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曆數千年而不衰,有如活躍在峽江一帶的黑精靈。峽江漁船形如紹興烏篷船,大者可載一二十人,小者可載三四人。構造分為上下兩部分,下為木舟,上為竹篷,篷有若干扇,形呈半圓,由竹絲夾竹箸編成,外表塗以煤煙和桐油,成黑色。每扇皆可隨意移動,合攏,可擋日晒雨侵,推開可採光透氣。篷內為艙,大者艙內人可直立,備有客座,小者人雖不可直立,但艙底鋪席,可枕席坐靠或卧躺。其動力裝置,大船為櫓,小船為槳,現在大多已裝有 發動機,行船已十分容易了,但龍進溪的漁船仍保持著古老的搖櫓划槳方式。坐漁船則更是一種至樂。推開半扇船篷,江上清風,泠然而來,憑眩遠眺,明月山水,幀幀丹青,聯翩而至,令人目不暇接;仰靠船艙;閉目養神,身心俱隨船體輕搖,飄然悠悠;平卧艙板上,船底流水潺溪,汩汩有聲,如琴如箏;至於在艙內圍桌把盞,品茗談笑,則更是其樂融融、陶醉逍遙了。 “橋如虹,水如空,一葉飄然煙雨中”、“拈棹舞,擁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這是古人對漁船的謳歌和嚮往。
扳罾
沿著小路向溪谷深處前進,“曲徑通幽處,溪邊草木深”,兩岸植被繁茂,鬱鬱蔥蔥,花香撲鼻,溪流碧波蕩漾,清澈見底,嫵媚多情,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聲,似乎在歡呼遠道而來的客人。久居繁華 的都市,忽然身處“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深山幽谷中,感受著“鳥鳴山更幽”的清閑,彷彿來到了桃源仙境一般。前面的溪谷中,幾塊巨石橫卧溪水中,一左一右,正好守住了溪谷,在龍門之前的一塊岩石上,有一條形似鯉魚的天然小魚,頭朝溪里,奮力跳躍,好像要跳過龍門,到三峽人家去做客,故叫“鯉魚跳龍門”。眼前的溪流,從整塊岩石形成的河床上流過,水流在堅硬的岩石上沖刷流動,天長日久,就形成了7個小水槽,好像7個歡快的音符在向我們演奏一曲美妙的樂章,這就是“七疊泉”。過“七疊泉”,溪中的河床上,布滿圓潤光滑的鵝卵石,卵石之上長滿翠綠的草,草上盛開著潔白的花,好似溪中盆景園,奇妙無窮,情趣盎然。
在竹林掩映之中,一排吊腳樓沿溪而建,這就是“溪邊人家”了。它們依山傍水,一半著陸,一半入水,在群山的環繞下,伴著青山綠水、斜陽草樹、霧靄煙雨,如詩如畫。吊腳樓上吊著大蒜、包穀、紅辣椒、蓑衣、斗笠。屋頂飄出裊裊炊煙,門前的溪水裡,鴨鵝嬉戲,吊腳樓下小狗“汪汪”的叫著,好像在說“歡迎歡迎”。吊腳樓前的大石頭上,幾位土家妹子在捶洗衣服,唱起了熱烈纏綿的情歌,棒槌捶在石板上,發出清脆的響聲,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戀歌。
黃龍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