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娘

漢語詞語

嫂娘,是弟弟或者妹妹對於有養育之情的嫂子的尊稱。同時也是電視劇《嫂娘》的名稱;也有歌曲《嫂娘》。

該劇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知青張敏生長在大城市,被遣返回鄉接受“再教育”,並與當地的農民結婚,但不久她的丈夫意外死於車禍。

徠按當地風俗,喪夫女人本該儘快遠嫁,但是婆婆的家境以及五個弟妹的前途使她無法釋然,這個有著強烈同情心、愛心的善良的女人,最終放棄了再度降臨的愛情和幸福,在原定成親的那一天,她毅然抱起自己的被褥回到了婆婆的家裡,心甘情願地當起了“嫂娘”。不久,婆婆病逝,嫂子成了五個弟妹的全部依賴。為了五個孩子能完成學業,她省吃儉用、積勞成疾,當五個弟妹都學有所成時,她又做了一個決定...

詞義


嫂娘[漢語詞語]
嫂娘[漢語詞語]
民間有“長嫂如母”之說,嫂娘是對傳統女性美德的致敬。

故事出處


此典故出自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二回奎星兆夢忠良降生:裡面寫包公出世的時候,他父親做了個夢“見一個半空中祥雲繚繞,瑞氣氤氳;猛然紅光一閃,面前落下個怪物來,頭生雙角,青面紅髮,巨口撩牙,左手拿一銀錠,右手執一硃筆,跳舞著奔落前來。”他爹不知道那是奎星下界,嚇醒后,丫鬟告訴他夫人生一位公子。他父親以為是“家門不幸,生此妖邪”。又加上包公的二哥挑唆,就把他給扔了。後來他大哥把他撿回來,交給他大嫂,他大哥大嫂把自己剛出世的孩子偷偷交給別人撫養,親自來撫養小包公,轉瞬過了六個年頭,總以兄嫂呼為父母,起名就叫黑子(這是包公又叫包黑子的來歷)。包公已到七歲,這一年他母親老夫人過生日見小包公去拜壽,想起自己的孩子,這時候他大嫂才告訴婆婆包公的事,從此包黑認過他的父母,改稱包山夫妻仍為兄嫂,但是對大哥大嫂非常尊敬,就有了民間長嫂如母的傳說。由此改編的京劇《赤桑鎮》里,嫂子的唯一兒子包勉在知縣任上作姦犯科,被告到時任巡按的包拯那裡。面對“法”與“親”,包拯左思右想,毅然決斷,大義滅親,將侄子鍘於虎頭鍘下,包拯有一段著名的唱詞:“勸嫂娘休流淚你免悲傷,養老送終弟承擔,百年之後,弟就是你戴孝的兒郎。”這裡,他用的稱呼不是“嫂子”,而是“嫂娘”,一字之差,表達了內心深厚的情感。
演員:宋佳 聶遠 佟大為
導演:于敏
地區:大陸
類型:家庭
年代: 1998

故事簡介


概徠要
《嫂娘》是一首由圍屋唱出的古老旋律,一個“嫂子”奉獻出母愛的強音。愛的主題伴隨著痛苦的抉擇,艱難的生活,苦苦的期盼和巨大的自我犧牲貫穿始終,極其平淡,卻又讓我震撼。拍攝過程中我曾多次拷問我的內心,反覆體會主題以外的種種啟示。我確信,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只要我們還生活在地球上,呼喚和宣傳這種傳統美德便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嫂娘》劇情線索清晰簡煉,就連言情也打破了以往的誤解加眼淚的模式。而在主人公身邊發生的最平常的事件中,注入了情感的成分,在她最平時的言談舉止中,體現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愛,這個人類永恆的主題。
傳統美德猶如圍屋,懷抱著亘古不變的深沉,田野風雨凈化著迷惘的心靈,一曲兒歌讓熾愛奔向不悔的歸宿。不是我創出了《嫂娘》田園悲情的風格,也無意還原人間的喜怒哀樂,是現實中最美好的情感撥動了我的心弦。因而,有了《嫂娘》中一幅平凡感人的畫面,有了一種淡淡的憂鬱、輕輕的嘆息,久久讓人忘懷的呼喚。通過歌頌張敏來弘揚我們民族傳統的美德,除了給當今利益至高無上、情感日益淡泊的人們一些啟示外,還呼喚人間情感的回歸。這就是我拍《嫂娘》這部戲的原因和意義。
劇情簡介
《嫂娘》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知青張敏生長在大城市,被遣返回鄉接受“再教育”,並與當地的農民結婚,但不久她的丈夫意外死於車禍。
按當地風俗,喪夫女人本該儘快遠嫁,但是婆婆的家境以及五個弟妹的前途使她無法釋然,這個有著強烈同情心、愛心的善良的女人,最終放棄了再度降臨的愛情和幸福,在原定成親的那一天,她毅然抱起自己的被褥回到了婆婆的家裡,心甘情願地當起了“嫂娘”。不久,婆婆病逝,嫂子成了五個弟妹的全部依賴。為了五個孩子能完成學業,她省吃儉用、積勞成疾,當五個弟妹都成為大學生時,她卻戀戀不捨而又心滿意足地告別了鄉親、弟妹……
《嫂娘》講述了一個真誠、催人淚下的情感故事;讚美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及文化,同時呼喚人們的真情回歸。宋佳除了主演《嫂娘》外,還為《嫂娘》寫了主題歌詞,並請著名作曲家趙季平為該詞譜曲,最後親自演唱了這首深情的歌曲。
1998年《嫂娘》榮獲第二十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1999年度)中篇電視劇一等獎;《嫂娘》的製作單位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榮獲第十八屆中國電視金鷹獎(2000年)中短篇連續劇(最佳獎)。

所獲獎項


第二十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1999年度)中篇電視劇一等獎
製作單位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榮獲第十八屆中國電視金鷹獎(2000年)中短篇連續劇(最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