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均衡

專業術語

教育資源均衡是專業術語,拼音為jiāo yù zī yuán jūn héng,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也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保障人人“有學上”基本任務完成後,“上好學”的問題逐步凸顯。梅州市義務教育在城鄉間、區域間、校際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由此帶來了社會關注的教育不均衡問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需要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其主要包括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學生生源的均衡配置。

均衡辦學條件是基礎


均衡辦學條件,需要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與時俱進,調整義務教育發展戰略,根本改變教育資源配置向城區學校、知名學校傾斜的扶強忽弱的做法,加大對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的傾斜力度;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專項資金,改進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均衡撥付城鄉義務教育生均經費,為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奠定可靠的物質基礎。 均衡師資隊伍保障
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資源,擇校主要是擇師。要使學生不流動,首先教師要合理、良性流動,通過一系列措施推進教師資源配置的均衡化:認真開展城鄉學校教師交流、教師手拉手等互助活動,建立相應的評價標準、評價體系;鼓勵並落實高校畢業生支援農村教育的工作措施;建立校長任期流動制,尤其要讓高水平的校長在一個區域內的各校之間輪換;改善山區教師的工作與生活環境,適當提高他們的崗位津貼標準,為他們紮根農村執教提供保障。

均衡教學資源是關鍵


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就得抓住這一關鍵,建立“利益共同、榮譽共擔、以城帶鄉、城鄉共贏”的“城鄉教育共同體”,充分發揮具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開展校際間對口幫扶活動,實現梅州市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張;組織城鄉校長互訪、教師互派、定期培訓等活動,對農村教師進行傳、幫、帶,推動城鄉學校之間的互動發展。

均衡生源導向是突破


促進義務教育階段生源的均衡化,需要進一步改革梅州市高中階段招生制度,可將重點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初中學校,弱化校與校之間的應試競爭,合理引導初中學校生源流向;進一步優化學校的布局規劃,規範學校的辦學行為,完善小學升初中“就近入學”制度,使各校生源負載均衡,逐步遏止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傾向,消除大、小班額並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