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倒伏

小麥倒伏

小徠麥倒伏,出現在小麥生育中後期,因受氣候因素或是栽培措施不當,造成小麥大面積發生倒伏,嚴重影響小麥成熟,造成減產的一種現象。

小麥倒伏是種植小麥時常常會遇到的問題之一,嚴重影響了小麥的品質和產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癥狀


小麥倒伏
小麥倒伏
在小麥生育中後期,發生局部或大部分倒伏,嚴重影響小麥成熟,降低千粒重,造成減產。據調查因倒伏667平方米平均減產35kg左右,直接影響小麥大面積高產、穩產。

分類


小麥倒伏從時間上可分為早倒伏和晚倒伏,從形式上可分為根倒伏和莖倒伏。一般根倒伏多發生在晚期,損失較小;莖倒伏則早期、晚期均可發生,是倒伏的主要形式,損失較大。灌漿前早期倒伏主要影響粒數和粒重;灌漿後晚期倒伏主要影響粒重,因此防止小麥倒伏是實現小麥高產的重要環節。

病因


一是氣候因素,在小麥灌漿末期,由於先後陰雨,伴隨陣風或大風,可使小麥大面積發生倒伏。二是栽培措施不當 如播量過大,返青起身期進行追肥澆水至基部節間拉長,特別是第一節間莖稈中糖分積累減少,莖壁變薄,減弱了抗倒能力,生產上凡是在5月下旬小麥穗部重量增加,澆了麥黃水的高產田,土壤鬆軟,遇風后均會發生不同程度倒伏。三是品種間對倒伏能力有一定差異。

防治方法


選用抗倒伏的小麥品種
高產麥區以選用抗逆性強,綜合性狀好抗倒的品種為主。如豫麥18號,溫麥4號,冀麥38號,晉麥48號,皖麥26號、28號、淄農033號,魯麥22號、23號,華麥8號,川麥24號、25號,綿陽25號、26號,蓉麥1號,川農麥1號,蜀萬41號,貴豐1號,西農881號、1376號,新冬18號、19號、20號等。春麥區可選用晉麥13號、墾紅13號、墾九5號、龍麥23號、雲龍1號、隴春15號、寧春21號、寧春22號、隴春8139、定豐3號等春小麥抗倒伏品種。各高產品種搭配比例協調,做到布局合理,達到災害年份不減產,風調雨順年份更高產。
播種前種子處理
用40%矮壯素667平方米用75ml或30g原粉對水后均勻拌種,晾乾后播種。也要用多效唑100—300mg/kg噴灑在麥種上,晾乾后播種。
實施精量播種
建立豐產的合理群體結構。如河南種植大穗型品種,每667平方米播量5—6kg。多穗型品種,如豫麥18,每667平方米播量6—7kg,並大力推廣寬窄行種植,堅持精量勻。這對不同小麥品種形成較合理的群體結構和成產三因素、對預防倒伏、提高產量具有很重要作用。
科學運籌肥水
高產徠麥田一定要及時澆好冬水、拔節水、灌漿水,一般不澆返青水和麥黃水。春季返青起身期以控為主,控制肥水,到小麥倒二葉露尖,拔節后再澆水,酌情追肥。千方百計縮短基部節間長度,第一節間長4.5—5.7cm、第二節間長7.6—8.5cm的較抗倒伏。後期如需澆水,一定根據天氣預報,掌握風雨前不澆、有風雨停澆的原則,科學運籌肥水。
防病治蟲害
小麥紋枯病、白僂病、蚜蟲等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一旦達到防治指標,及時噴葯,增加小麥抗逆力和抗倒伏能力。
推廣化控技術
必要時在小麥起身期拔節前噴灑麥立發,每畝只需一包,一季只需一次,同時也可以採取撒施的方法;15%多效唑粉劑,每667平方米用藥50—60g,對水40—50kg,可有效的控制旺長,縮短基部節間。也可在冬小麥返青起身期使用20%壯豐安乳劑小麥專用型,每667平方米用30—40ml,對水25—30kg均可勻噴施。春小麥於3—4葉期,667平方米用壯豐安30—40ml,對水25—30kg葉面噴施。可定向控制基部1—3節間伸長,但不影響穗下節間,使小麥稈強壁厚,有效抗倒,增產8%—13%。此外也可於小麥分櫱後期、拔節前期噴灑千分之三矮壯素(CCC),667平方米噴好藥液800—100kg,對小麥生長發育有明顯抑制作用,第一、二節節間變短,麥株矮化,莖稈變粗,根系發育粗壯,能有效地防止小麥倒伏,增產10%以上。此外,縮節胺、力克麥噴得、天威葉面肥、地爾金等都有一定防止倒伏的效果。

倒后挽救


小麥倒伏以後,千萬不要人工扶理和扎把,順其自然,讓小麥慢慢恢復生長。與此同時,可噴灑磷酸二氫鉀(每畝150—200克)溶液或10%的草木灰水溶液等,每畝50——60公斤,以促進生長和灌漿,盡量減輕因倒伏造成的減產。除此之外,由於倒伏的麥田容易條鏽病、白粉病、赤霉病大流行,所以還要加強對這些病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