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民

兆民

兆民,漢語辭彙,拼音zhào mín,意思是古稱天子之民,后泛指眾民,百姓。出處《書·呂刑》。用作主語。

解釋


兆 : 兆 zhào 古代占驗吉凶時灼龜甲所成的裂紋:卜兆。事物發生前的徵候或跡象,預示:預兆,佳兆,瑞雪。
清明上河圖中的兆民
清明上河圖中的兆民
民 : 民 mín 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 國內有國籍,享受法律)。

出處


1、《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2、《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鄭玄 註:“天子曰兆民。”
3、《三國志·魏志·陳群傳》:“陛下當盛魏之隆,荷二祖之業,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則兆民幸甚。”
4、南朝 梁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兆民所仰,美報興焉。”
5、宋 范仲淹 《堯舜率天下以仁賦》:“故得兆民就日,萬國慕羶。”
6、《水滸傳》第七六回:“擒拿眾賊,以安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