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墓

張士誠墓

張士誠墓,位於斜塘鎮盛墩村,1960年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因行政區劃調整,改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蘇州張士誠墓高清組圖
蘇州張士誠墓高清組圖
張士誠(1321-1367),小名九四,東台白駒場(今屬大豐市)人,以駕船運鹽為業。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不堪富戶凌辱,率眾殺諸富戶,率苦役、鹽丁萬餘人起義。次年,據高郵,稱城王,號大周,年號天佑。在高郵擊敗元丞相脫脫所率大軍后,由南通渡江至常熟。至正十六年二月攻佔平江(今蘇州),並在此建都,后稱吳王。至正二十七年七月朱元璋率軍攻佔平江,張土誠被俘,解至金陵(今南京)后自縊身亡。張土誠墓面積三畝有餘,墓冢封土高出農田1米。墓前原有國時期吳中保墓會所立"張吳王墓"碑,墓西原有張王廟,現均已不存。
張士誠之父衣冠冢處高清組圖
張士誠之父衣冠冢處高清組圖
張士誠為人寬厚多仁,賦稅輕斂,因此吳人對他頗多懷戀。至於明人書中對他的多種指斥,均屬狂狗吠人之辭,多不屬實。張氏屬下貪縱,但並不殘暴,也沒濫殺人,加之吳地殷富,即使東吳官員愛錢,也不是刮地三尺那種貪殘。反觀朱元璋,恨吳人為張士誠所用,他取大地主沈萬三家的租薄為依據,格外加賦,高達每畝實糧七斗五升,並且以數年時間把吳地的中小地主基本消滅乾淨。明朝人貝清江記載說:“三吳巨姓……數年之中,既貧或覆,或死或徙,無一存者。”
張士誠出生地遺址高清大圖
張士誠出生地遺址高清大圖

懷念


蘇州當地人一直很懷念昔日張士誠輕徭薄賦的仁德,每年陰曆七月三十日為張士誠燒香,託名為地藏菩薩燒香,實際上是燒“九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