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翼

明經胡氏始祖

胡昌翼徠,明經胡氏始祖,字宏遠,號眉軒。

唐昭宗乾寧四年(公元897年)8月,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的部下韓建盡將諸王斬盡殺絕於十六宅。不久,已有身孕的淑妃何氏被昭宗李曄立為皇后。朱全忠借故岐兵威逼京畿,第二年正月,唐昭宗在朱全忠的脅持之下,無奈起駕遷往洛陽。二月遷都人馬來到陝州,因為東都洛陽宮殿尚未完工,於是滯留於陝州。三月朔日,何后產下一男嬰。四月,宮闕建造完畢,朱全忠請求發車起駕。皇帝就將皇子託付與徽州人士胡三公。胡三公臨危受命,不顧個人的安危,將皇子帶回婺源考川。昭宗來到洛陽之後,不久就被朱全忠殺害。唐哀宗天祜元年(公元904年),德王裕等九位皇子也慘遭殺害。李唐宗室僅存哀帝。何后之子與胡三公來到考川之後,認胡三公為義父。

軼事典故


因為婺源有“十胡九汪”之說,改姓為胡,融於眾胡之中,可以掩人耳目。取名為昌翼,也是為了感謝胡三公的覆翼、養育之恩。胡昌翼避亂於考川之後,閉門少出,不願招人耳目。
幾年之後,年少的胡昌翼就以天資聰慧聞名遐邇,引起鄉人的注目和驚奇。弱冠后的胡昌翼登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明經科進士,所以後人尊稱他為明經公。胡昌翼長大后胡三公將他的真實身世坦言相告,並且出示當初從宮中帶出的御衣和寶玩。胡昌翼無意仕途,隱居於鄉中,開設書院,傳道授業解惑。
不久,他的身份逐漸被鄉人所知,鄉人不忌國法,紛紛尊稱他為太子。

後世紀念


胡昌翼在鄉里好善樂施,曾經為了便於鄉人出外,而伐木架橋於二十四都朱源溪上,鄉人稱呼此橋為“太子橋”。南宋時由14世孫胡安國重修,13世孫胡次焱定名為“明經橋”,到了元時,胡昌翼的15世孫胡明善將太子橋由木橋改建為石橋,並邀請當朝尚書汪澤民出席橋的落成典禮,作《明經橋碑記》,立石於橋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