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馬坊鎮的結果 展開

馬坊鎮

陝西永壽縣轄鎮

馬坊鎮位於永壽縣中部,下轄20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50個村民小組,3031戶,27921人(2017)。

馬坊鎮的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完善之中,馬坊鎮在綜合農業區劃上屬永壽縣中部溝壑糧油果牧區。其全鎮耕地面積35644畝,人均佔有耕地2.8畝。

2005年全鎮工農業社會總產值完成23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20元。

歷史沿革


1949年-1955年,馬方鎮按區域分成何家和宋家兩個鄉。
何家鄉管轄下來、上來、東何、高劉、養馬庄、西何、韓家、木張、耿家、仇家、門家、郭家共12個村,何家鄉歸常寧去管轄。
宋家鄉管轄西張、東張、馬坊、延府、南宋、園子、北宋、羅家包括現在渡馬鄉的川灣村,共9個村,宋家鄉歸永太區管轄。
1956-1958年9月何家、宋家兩鄉合併建立馬坊鄉人民政府。
1958年9月-1962年3月並大公社,本鎮境域分為來家管區和馬坊管區。來家管區下轄下來、上來、高劉、養馬庄、東何、西何、韓家山7個村,管區隸屬常寧公社管轄。馬坊管區下轄木張、馬坊、東張、西張、仇家、耿家、郭家、門家、延府、南宋、園子、北宋、羅家13個村,管區隸屬渡馬公社管轄。
1962年3月來家、馬坊兩個管區合併建立馬坊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政社合一”體制,設立馬坊鄉人民政府。1998年撤鄉建鎮。馬坊鎮現轄20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50個村民小組,3031戶,12777人。省、市、縣駐鎮單位和鎮辦單位16家。

地理環境


馬坊鎮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冬季長而干寒,夏季短而溫和。年平均氣溫10.2℃,平均降雨量601.66mm,無霜期210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1%,最大積雪厚度22cm,最大凍土深度45cm,年降水量558-750mm,日最大降水量92.3mm,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和西北風,年平均風速為1.3—2.6m/s;年日照時數1983-2267h,年累計光照時數平均為2017.2—2346.9h,六、七、八三個月的日照時數約佔全年的32%,年雷暴日數17.3d。平常風力3—4級;凍結深度為45cm,土質屬黃土偏鹼性土壤,地下水藏量較豐富,埋深最高20m,埋深最低120m,地震裂度為6度。

人口經濟概況


馬坊鎮轄20個行政村,26個自然村,4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3065戶,2008年總人口為13143人,其中農業人口12712人。截止到2017年人口為27921人。
羅家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西北直線2.5公里處,明末以居民姓氏得名。下轄2個自然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90戶,340人,耕地面積1500畝,其中果園面積215畝。大家畜存欄88頭,村民安裝了自來水。
北宋家位村於馬坊鎮政府駐地西直線2.3公里處,明初以居民姓氏得名宋家,明朝中葉,因部分居民遷往村南居住,明南宋家,願宋家名為北宋家。下轄2個自然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153戶,588人,耕地面積2000畝,其中果園面積509畝。大家畜存欄331頭。設有北宋初小。
園子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西直線2.2公里處,該處原系南宋家居民的柴草園子,明朝中葉,部分居民前來居住,故名。村南有周伐遺址一處,該村共有2個村民小組,99戶,433人,耕地面積1052畝,其中果園面積240畝,大家畜存欄70頭。
南宋家位村於馬坊鎮政府駐地西直線2.2公里處,明朝中葉,原宋家村(現被宋家)部分居民遷往村南居住,故名南宋家村。83戶,351人,耕地面積810畝。其中果園面積197畝,大家畜存欄80頭。設有宋家完小。
延府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西南直線2.4公里處,因明末此地有延王府一座,因故名南宋。共有3個村民小組,229戶,978人,耕地面積2600畝,其中果園面積425畝,大家畜存欄588頭,深打機井一眼,東邊有延府溝水庫。
西張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西北直線2公里處,因村民多系西張人後裔,清末,因祖村名和所處地形而命名。下轄2個自然村,共有2個村民小組,98戶,435人,耕地面積1685畝,其中果園面積250畝,大家畜存欄483頭。村上有輻射機井2眼。設有西張初小。
馬坊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南200米處,隋唐時期,此地為軍隊屯馬,放牧之地,故名。下轄2個自然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237戶,1502人,耕地面積3190畝,其中果園面積720畝,05年被評為省級示範園。大家畜存欄395頭。
東張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北直線50米處,元至元八年(1271年)前,咸陽東張堡人移居此地,為不忘祖籍,沿用故鄉村名至今。由3個自然村組成,分為4個村民小組,219戶,893人耕地面積3070畝,其中果園面積686畝,大家畜存欄376頭,輻射機井一眼。
木張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1.5公里處,明末,以居民木、張二姓故名。共有3個村民小組,101戶,440人,耕地面積960畝,其中果園面積275畝,大家畜存欄324頭,有小型水庫1座。
仇家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南直線2.2公里處,北宋中葉,以居民形式的名。共有2個村民小組,185戶,810人,耕地面積1980畝,其中果園面積870畝,大家畜存欄665頭,自來水以入戶。設有仇家教學點。
耿家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南直線2.5公里處,北宋初年,以村民姓氏得名,村中有商周遺志。共有6個村民小組,466戶,1897人,耕地面積4937畝,其中果園面積1518畝,05年被評為市級示範園,大家畜存欄572頭,輻射井2眼,設有耿家完小。
郭家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南直線4.5公里處。唐朝中葉以居民姓氏得名。共有2個村民小組,151戶,626人,耕地面積960畝,其中果園面積402畝,大家畜存欄61頭,設有郭家初小。
門家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南直線3.8公里處。唐朝中葉以居民姓氏得名。1個村民小組72戶,273人,耕地面積660畝,其中果園面積370畝,大家畜存欄83頭。
韓家山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北直線2.2公里處,以居民姓氏得和地形得名。1個村民小組46戶,190人,耕地面積610畝,其中果園面積119畝,大家畜存欄62頭。
西何家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直線2.7公里處,1956年,何家村部分群眾遷居溝西另建新村故名西何家。1個村民小組51戶,240人,耕地面積600畝,其中果園面積223畝,大家畜存欄62頭。設有西何初小。
東何家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直線3.1公里處,明末,以居民形式的名何家,1956年,部分群眾遷居溝西另建新村,取名西何家,改稱原村為東何家。共有2個村民小組,127戶,509人,耕地面積1285畝,其中果園面積364畝。特色產業為西瓜。大家畜存欄79頭。設有東何初小。
上來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直線4.1公里處,唐右領軍大將來曜故里。以地形和居民姓氏得名,來曜之子來瑱,供封穎國公,累官山南東道節度使,代宗時,拜兵部尚書。共有3個村民小組,216戶,913人,耕地面積2500畝,其中,果園面積537畝,大家畜存欄413頭,設有上來初小,自來水已入戶。
下來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直線4.4公里處,清代中葉,來家(今上來)部分居民遷往地勢較低處居住,故以地形和居民姓氏而得名。共有3個村民小組,178戶,573人,耕地面積1800畝,其中果園面積223畝,大家畜存欄290頭。
高劉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北直線3,5公里處,唐朝中葉,以居民高、劉二姓得名。由2個自然村組成,共有3個村民小組,172戶,663人,耕地面積2070畝,其中果園面積892畝,特色產業為雜果,大家畜存欄193頭,有小型水庫一座。
養馬庄村位於馬坊鎮政府駐地東北直線3.3公里處,隋唐以來,該處多為屯兵養馬之地,故名。共有2個村民小組,57戶,246人,耕地面積1375畝,其中果園面積105畝,大家畜存欄350頭。該地盛產花椒。

行政區劃


馬坊鎮位於永壽縣中部,距縣城16公里,是連接中部兩鄉和北部三鄉兩鎮的交通樞紐。東鄰常寧鎮炎家山村,南接御駕宮鄉營里村,西連渡馬鄉下孫家村,北靠渠子鄉槐山村。
馬坊鎮 轄20個村委會:羅家村、韓家山村、南宋村、北宋村、延府村、西張村、馬坊村、東張村、木張村、耿家村、仇家村、郭家村、門家村、東何村、高劉村、養馬庄村、上來村、下來村、西何村、宋家園子村。

自然條件


該鎮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干寒,夏季短而溫和。年平均氣溫10.2攝氏度,平均降雨量610.66毫米,無霜期210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和西北風,年平均風速為每秒2.4米,凍結深度45厘米,土司讓結構合理。通風性好,有機質含量佳,屬黃土偏鹼性土壤。地下水儲量比較豐富,脈深最高20米,最低120米。現有四座小型水庫(高劉、木張、郭家、延府),容量160萬立方米,輻射井24眼,可灌溉耕地面積7240畝。2005年新修梯田73畝,新建機井2眼,水塔1座,解決了3村2447人的飲水困難,累計有4個村實現了自來水入戶。

經濟發展


林業
馬坊鎮林業
馬坊鎮林業
1、農業生產:一是糧食生產以小麥為主,兼種玉米、高粱、靡谷、蕎麥、豆類等。近年來 主要推廣地膜種植,以提高單產,保證總產。2005年糧食總產達到4454噸。
二是經濟作物主要以油菜種植為主,兼種花生、辣椒、西瓜、棉花、藥材、蔬菜等。三是蘋果生產已成為我鎮支柱產業。全鎮現有果園面積10068畝,果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40%以上。我鎮蘋果質量優良,特別是紅富士蘋果,在1997年昆明蘋果洽談訂貨會上被評為名優蘋果;在2000年楊凌農科博覽會上被認定為無公害果品;在2001年山西果品國際年會水果評優中我鎮選送的紅富士蘋果備品評為優質水果,並獲得優質水果獎牌和證書。果品生產躍身於全縣綠色果品基地前列。“四項”關鍵技術有效推廣,完成果樹大改形7000畝,套袋6000萬枚,實現總產1.5萬噸。四是雜果發展較快,盛產柿子、花椒、核桃、大棗。五是畜牧業生產在穩定布爾山羊產業的同時,瞅准肉牛主導產業,政府引導扶持,典型示範,形成了改良紅安格斯牛肉為重點,布爾山羊和其他家畜並舉的三元養殖格局。全羊存欄8300隻,其中布爾山羊存欄3500隻,牛存欄4546頭,雞存欄13400隻。六是林業生產邁上新台階。完成造林4727畝,完成了7個村的“綠色家園”建設。
小城建設
小城建設
2、全鎮二、三產業及勞務輸出發展較快:一是交通運輸、建材農副加工異軍突起,全鎮現有大小運輸車輛及農用機械206輛(台),個體企業及工商戶115個。二是招商引資為馬坊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楊凌科元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在馬坊鎮林場建房56間,主要搞胚胎移植技術推廣。購布爾山等良種羊1690多隻,改良紅安格斯肉牛310頭。陝西福康公司投資5100萬元在馬坊飼養場建房51間,栽植速生楊530畝,購小尾寒羊60多隻,發展種養業,搞農牧科技開發。三是勞務經濟取得了可喜成績。全年累計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1924人,培訓630人(次),僅此一項,全鎮增收577萬,人均增收445元。

科教文衛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鎮設立了文化站活動室,便民服務大廳,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政府網站,教育設施逐步得到完善,全鎮中小學建成2個多媒體教室,通訊網路和遠程教育覆蓋面不斷擴大。現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5所,其中:中心校1所,完小3所,初小5所,教學點6個,學生2500多名,教職工150多名。計生服務指標明顯提高,計生率達97.5%,人口自然增率控制在4.7‰。馬坊鎮醫院正在拆遷和擴建,各種醫療設施不斷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正在進行。小城鎮建設起步良好。永馬商業街的建設已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馬中段已建成門面房上下兩層6間,對外預售。用馬路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勢促進了馬坊商貿的流通,三日一集,一年兩會(農曆3月15古會和九九重陽節會),為馬坊物資交流,洽談貿易,注入了新鮮血液。

特色產業


全鎮種植中藥材100畝、種植槐樹苗70畝,種植雜果200畝。

發展規劃


鎮政府駐地東張村,駐地面積約0.7平方公里,是該鎮政治、文化、經濟交流的中心,自98年撤鄉建鎮以來,馬方鎮城鎮建設發展較快,政府門前東西大街已拓寬、硬化到位,並鋪設了下水管道,街道全長約600米,共建門面房78間,正在開發永常公路“丁”字形商貿大街,現已建成6間兩層商住樓,並開通了供銷一條街和東張大街,小城鎮建設框架不斷拉大,農曆每月逢3、6、9為集會日,全年有兩個古會,分別是農曆三月十五、九月初九,為鎮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發展活力,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希望關愛這片熱土的各界朋友、馬坊人民齊心攜手,共創和諧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