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夥飯
分別前的聚餐
散夥飯,指即將要分別的同學的一次聚餐。在每年高中生、大學生畢業前夕,很多人都會聚在一起吃一頓飯。
也指要離職了,請其他同事一起吃的飯。
散夥飯
一聚一散
畢業聚餐,又有人叫散夥飯。這一聚一散,都是什麼?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對644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3.3%受訪者認為畢業聚餐“聚的是回憶,散的是青春”;29.7%受訪者認為“聚的是祝福,散的是淚水”;19.5%受訪者認為“聚的是未來,散的是過去”,還有9.3%受訪者覺得“聚的是夢想,散的是彷徨”。80.6%受訪者怕在最後時刻自己仍是路”。
每年六月底七月初,全國各地高校都要送走一批畢業生,而各種“散夥飯”也開始盛行,可以說花樣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對於這種現象該給予一種什麼樣的評價呢?
湖南某高校心理學老師表示,臨近畢業的大學生們,生活面臨著變化,有來自社會、家庭、感情的,面對經濟和競爭壓力,更多的選擇對大學生活的留戀。但是,“這不能成為破壞公務和違背社會公德的借口”。
散夥飯
散夥飯也是男女生表白的最後機會,暗戀數年的男女借著酒勁進行最後的衝刺,無論成功與否都在詮釋屬於自己的愛情。大學生不僅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群體,更應該是遵守公德的文明人群,個別的學生用這種不文明的方式來宣洩壓力,其實是心理上的脆弱和公德感缺失的表現。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在校的大學生人數逐年猛增,然而這“散夥飯”的數量也出現上升趨勢。記者在不同的高校採訪中注意到,一到中午、晚上就有三五成群的大學生走進學校附近的飯館,從他們的言語中可以聽出他們都是畢業生。前天晚上,記者曾在理工大學附近看到八位男生,其中兩人正抬著一箱啤酒走進一家飯館。當記者上前詢問時,他們嘻嘻哈哈地告訴記者,他們說好在離校之前每人要請一次客,每次還要換不同的飯館,每頓飯要喝一箱啤酒。記者與其中一位姓徐的同學攀談后得知,最近一個星期來,他不但要和同宿舍的男生吃飯,還要和別的宿舍的人吃飯,大學里人緣越好,飯局就越多,當然“禮尚往來”的請客次數也就越多。
這很快在記者到師範大學採訪時得到了印證。一位正在自動提款機前取錢的男生有點無奈地表示,他現在已經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次“散夥飯”了,可是每次有同學請他,他都不好意思不去。可是一旦去了,就免不了要做一次“東”,好不容易攢下一點零花錢,卻都花在了“散夥飯”上。
針對如今畢業生當中的這種“吃喝風”,教育學家認為,“散夥飯”應當注重情感的交流,不應把大學最後的一段回憶變得越來越庸俗。此外,大學畢業生雖然大都已經找到工作,但畢竟還沒有豐厚的收入,如果像現在這樣過度地請吃“散夥飯”,必然會給自己或父母帶來經濟上的壓力。如此一來,“散夥飯”豈不成了“包袱飯”?
不同學生有不同觀點,可謂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酸
羨慕人家好工作
“看到工作找得好的同學春風滿面的樣子,再想想自己到現在工作都沒著落,心裡也會覺得酸溜溜的。”吃完散夥飯,某高校畢業生小肖開始繼續為自己的工作奔忙。
因為種種原因,一部分大學生臨近畢業工作還沒落實。“我們班的散夥飯我就沒去參加,工作沒找到,總覺得在同學面前沒面子。”一畢業生說。但在採訪中,多數大學生均表示,不管工作找得怎樣,都會去參加畢業聚餐。“散夥飯其實就是對大學生活的一種總結,沒必要想那麼多,調整好心態,再接再厲也不錯。”小肖想得挺開。
甜
飯桌上的“表白”
“吃散夥飯的時候,暗戀別人很久的同學會借著酒勁向對方表白,班上同學都想聽猛料。”武大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生曾興強神秘地告訴記者,“但是大家其實都不會像平時一樣拿他們開玩笑,只是惋惜,畢業了都沒機會了。”
在湖大,不少班級的散夥飯更是別出心裁地設立了專門的“表白時間”。新聞系畢業生小王暗戀同班女生小塗四年,因害怕被拒絕一直沒敢表白。散夥飯飯桌上,小王猛灌不少酒後,被幾個哥們推到小塗跟前,鼓足勇氣說:“小塗,我一直都喜歡你!”小塗則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大方地走上前,在小王臉上輕輕一吻。全班齊聲爆笑,小王幸福地羞紅了臉。
苦
東奔西跑“趕”飯局
“我從大四一開學就到處趕飯局吃散夥飯,都吃了一年了。”武大畢業生曾興強頗感頭疼,“已經記不清吃過多少頓了,不過也算累並快樂著。”
據記者了解,現在畢業生的不少老鄉聚會、好友聚會、師生聚會、社團聚會都被冠上了“散夥飯”的名頭,在學校里“人脈”較旺的學生有時甚至一天要趕好幾個飯局。湖大新聞系畢業生沈文慧說:“班上一有同學找到工作準備離校,就會有小範圍的送別會舉行。”
散夥飯越吃越多,吃飯的費用對畢業生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據調查,畢業散夥飯一般是AA制,人均消費50元左右。“我們班每人交80元吃了一頓散夥飯,其實菜都沒怎麼吃,大家只顧著喝酒了,挺浪費的。”沈文慧說。
辣
不會喝酒也要醉一次
據記者了解,散夥飯往往不是“吃”的,而是“喝”的。某高校社會體育班26個學生,一頓飯喝掉109瓶啤酒,當晚基本人人都醉倒飯桌。“很多從不喝酒的女同學也來敬酒,他們覺得,就算喝吐了也要醉一回,不然枉讀了四年大學。”對此種現象,校方和家長均表示憂慮。
咸
今天有淚盡情流
“這一別,不知什麼時候能再見……”話沒說完,湖大畢業生邵靈莉便和寢室的三姐妹抱頭痛哭。這一起生活了四年的室友,有的讀研,有的簽約上海、杭州,從此大家就要各奔東西,踏上不同的人生旅途。
“我們班的散夥飯只有果汁沒有酒,但全班同學也都哭了。一想到馬上就要離開校園,離開朝夕相處的同學,眼淚成了我們唯一能表達感情的方式。”該校歷史專業的一畢業生說。
散夥飯,傷感仍是主旋律。
畢業聚餐流於形式,會有什麼影響?
受訪者的選擇依次為:酒杯之間感情反而變淡(92.2%);增加經濟負擔(48.5%);疲於應付(30.0%);畢業流於宣洩感情(29.8%);功利性強(24.6%);易引發意外事件(17.2%);給校園環境造成不良影響(13.9%);影響其他年級同學(7.0%)。
畢業聚餐出現浪費現象,說明同學們言多食少;剩下的飯菜、酒水多,未嘗不是同學間專註於殤情,而淡化宴飲的體現。再則,畢業季學生要紛紛離校,即使是在校生的聚會,打包也很難實現,又值烈烈炎暑,食品容易變質,打包對缺乏保存條件的在校生可謂遙遠,這或許是畢業聚餐浪費現象發生不可避免的地方。
畢業散夥飯有些“審美疲勞”。“散夥飯”,這個聽起來直白得有些感傷的字眼,總能在未來的某天喚起畢業生們最難忘的回憶。因此,在幾乎所有大學生的眼中,“散夥飯”的意義遠不止一頓離別之宴這麼簡單。
然而,如今有些“散夥飯”慢慢地從一頓飯,演變成接連不斷的飯局,畢業生們分別以“面試了、複試了、出國了、簽證了”等等各種理由聚會吃飯。有些學生幾乎是兩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一些畢業生在接受採訪時甚至都表示對“散夥飯”這一傳統保留項目有著可有可無的心態,“其實最後一天大家吃個飯就行了,沒必要每天都聚個會,那樣也就疲了。”一個畢業生這樣說道。
而事實上是,“散夥飯”桌上那肝膽相照的離彆氣氛也的確在大學落幕之際逐漸轉淡。北京理工大學的畢業生李昊,現在提到吃“散夥飯”就有點發怵。小李對記者說,6月初幾個平時比較要好的同學就惦記著去吃“散夥飯”,後來大家就AA制去吃了頓自助燒烤。緊接著又有人提議應該每人請一次客,每次都在不同的地方吃。“到現在為止,6月份基本上沒幹別的,光吃飯了。和好朋友吃完,和同宿舍的吃,然後再和別的宿舍吃,我在學校以前是學生幹部,認識人比較多,所以飯局就更多一些。”他坦言,在學校人緣越好的學生,飯局也就越多,禮尚往來的次數就越頻繁。可這也給他帶來不小的煩惱。每次別人請他去吃飯,他都不好意思推辭,之後就免不了一次“做東”。前兩天,學自動化的小李剛剛找到一份工作,現在還是試用期,也沒有多少收入,攢下的零花錢都花在了這個月請客上了。小李有些無奈地表示,“散夥飯”吃多了,就沒有什麼感覺了,以至於現在一有人請他吃飯,他就犯怵。“其實就是面子上的事,我們全班最重要的散夥飯還沒吃呢,除去到時候可能酒量有所見長之外,其他的狀態估計都調動不起來了。”他說道。小李感覺自己現在已經出現了“散夥疲勞”,他認為不僅是錢的問題,在感情上的投入也真是有些招架不住。
就業壓力淹沒離別情緒。不醉不休、痛哭流涕已是今天的畢業散夥飯桌上鮮有發生的情景了,畢業生們在酒桌上也就自知之明地喝幾口酒“意思”一下。北京工商大學的小研說:“到了畢業,我們系的有些同學我還叫不上名字,感情真是淡如水,也就平時玩得不錯的幾個同學,心裡有種說不清的滋味兒,但應該不到感傷的地步吧。”小研還告訴記者,大學最後一次的聚會可能會有一些女同學不來參加。“現在大家都互相攀比,誰在哪工作、誰考沒考上研究生是我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一些出路不太好或沒考上研的女生也許最後一次聚會都不來了。”
與畢業有關的所有情緒正被就業的壓力所淹沒著。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生聯合會主席肖思南告訴記者:“也許是生存壓力和就業壓力的並存,讓我們不再投入更多的情緒在畢業上,而且,現在通信系統很發達,發郵件發簡訊打電話都很方便,大家可以常聯繫的。同學們也大多在北京就業或讀研,所以沒有那麼傷感的感覺。”肖思南認為,今年的畢業氛圍確實沒有以往那麼濃郁,“大家都在忙著為以後做打算吧,還沒有完全從那些繁雜的事物中過濾出來,體會畢業的意義,也許到了最後一次聚會、表演或是比賽之類的活動才能有所觸動。”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劉寧老師認為,今年北京高校的大學生畢業提前、就業提前也是導致畢業生在畢業前夕心態淡漠的原因之一。“今年大學生畢業的時間很緊張,學生做完畢業設計的同時還要找工作,然後開始答辯,答辯完就基本結束了大學生活。時間的不充裕讓很多學生來不及感受畢業前的離別情緒就匆匆離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