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橋

江西南昌市橫跨贛江的橋樑

南昌大橋(Nanchang Bridge),是中國江西省南昌市境內連接紅谷灘區和西湖區的過江通道,位於贛江水道之上,是南昌市橫跨贛江的的第三條陸路橋樑,世界銀行貸款的國家“九五”計劃重點工程項目,中國第一座雙層立體分流城市公路大橋。

1989年8月底,南昌大橋始建;1994年1月10日,南昌大橋正式通車運營;2010年6月10日,南昌大橋維開啟修改造工程;2018年7月,南昌大橋西側開啟非機動車道改造。

南昌大橋線路東起撫生路,上跨贛江水道,西至豐和立交,線路全長8.98千米,主橋全長992.59米;上層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幹路,設計速度為60千米/小時,下層兩側為非機動車道;大橋總投資6.18億元人民幣。

大橋簡介


南昌大橋位於江西省省會南昌市西湖區新建區,西岸為新建區,東岸為西湖區,是我國第一座以及最長的雙層公路大橋。大橋橫跨贛江兩岸,氣勢甚為壯觀。橫亘贛江的南昌大橋為世行貸款項目,總投資達6.18億元人民幣。主橋採用六車道雙層單箱予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梁,上層為機動車道,下層為非機動車道,設計荷載汽超20級,日通過能力5萬輛,於1994年元月10日建成通車。南昌大橋也是南昌道路一環線的過江樞紐。南昌大橋設有觀光電梯,遊人可乘電梯上橋觀光。
南昌大橋規模之雄偉,工藝之嚴格,技術之複雜,施工難度之高,建設周期之短,是我國橋樑建設史上少有的,在世界橋樑建設史上也不多見。
南昌大橋可以乘27路、301路、8路等到達。
南昌大橋既是南昌市與昌北、新建區聯繫的城市橋樑,又是通往贛北、贛西北地區及北京至廣州、福州至蘭州、上海至昆明等三條國道的公路大橋。它的建成通車,促進了南昌市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優化了投資環境,對振興江西經濟和交通事業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南昌大橋與世界第二高,著名的南昌之星摩天輪斜角遙望。
南昌大橋
南昌大橋

建設歷程


1982年5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的委託,以“(82)城計字第8號”文批准了南昌大橋設計任務書。
1986年6月,江西省計委報請將本項目列入國家引進外資計劃;12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以“計貸(1986)2578號”文批准家計委以“計貸(1986)2578號”文批准南昌大橋工程納入向世界銀行貸款的江西公路發展項目,進行中國國內外評估。
1987年2月24日至28日,江西省計委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委託召開南昌大橋工程初步設計審查會;10月18日,江西省計委以“贛計(1987)設字38號”文批准南昌大橋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為12597萬元。
1989年8月底,南昌大橋動工。
1994年1月10日,南昌大橋建成通車。
2010年6月10日,南昌大橋開啟改造工程,實行封閉施工;8月16日凌晨,南昌大橋恢復正常通車。
2018年12月,南昌大橋開啟檢測工作,檢修工期為60天,檢修期間不影響車輛及行人通行。
2019年4月7日,南昌大橋橋西非機動車互通立交通車。

設備設施


超載監控系統
2016年10月26日,南昌大橋安裝超載監控系統,包括動態稱重、車牌識別、視頻監控、數據傳輸、供配電、總監控中心和分監控中心數據存儲、後台管理軟體等7個子系統。系統可以在不停車、不減速、不以特定速度行駛的前提下及時準確地測得超重超載車輛的重量、車牌、速度等信息。
照明設施
2010年8月,南昌大橋進行維修改造工程,對大橋安裝了134盞機動車道LED路燈、9700盞LED景觀幕牆燈、116盞LED投光燈。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自2012年3月1日0時起,江西省交通運輸廳停止高速公路收費站代收南昌城市收費橋樑,南昌大橋包含其中,全橋路段免費通過。
通行事項
自2015年1月1日0時起,南昌大橋每日07:00-09:30、16:30-20:30禁止外地號牌機動車通行。

建設成果


建設難題
南昌市紅角洲新區內,沿贛江河堤呈南北走向的一條道路贛江南大道需下穿南昌大橋西引線。在施工下穿橋樑期間,需要挖斷南昌大橋西引線,導致過橋車輛無法通行。為保證在施工期間不致中斷交通,在南昌大橋西岸40號墩~41號橋台之間橋樑通道板兩側,設置臨時行車便道,將過橋車輛改道行駛,不致中斷交通。車輛改線行駛后將改變南昌大橋翼緣板受力模式,為了確保南昌大橋結構安全,需對南昌大橋進行加固,對橋址地形、現有狀況及結構形式進行調查。
施工技術
南昌大橋主橋箱梁採用掛籃懸臂灌注法施工,利用4套掛籃(每套2個)兩兩對稱,待T構達到最長懸臂以後兩兩相連,形成兩端伸臂的“Ⅱ形鋼構”,最後將整個“Ⅱ形鋼構”連成整體。

價值意義


南昌大橋作為溝通3條國道的主要通道,對江西全省經濟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大橋連接昌九汽車專用公路,因此,對開發昌九工業走廊,開發南昌市昌北地區,形成一江兩岸的城市格局,更有直接的重大促進作用;對南昌、九江、景德鎮三角開發區的形成和發展,也有巨大作用。由於南昌大橋跨越兩公里長贛江水面,好似一道絢麗的水上長虹,把南昌市裝扮得更加美麗動人,而且東岸的橋頭公園、司馬廟的蝶型立交橋、西岸的收費口、長陵的互通式立交橋的環境綠化,陪襯著這座雄偉的橋樑建築,將使南昌市形成新的旅遊景點,對美化南昌起到重要作用。(江西省重點工程建設辦公室評)
南昌大橋的建成不僅對南昌市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振興江西的經濟,而且對促進我國的交通事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詞典》評)

技術概況


南昌大橋
南昌大橋
主橋橋面的鋼框架共有438根鋼樑,其中一根重80噸,為全國之最;製作鋼樑用的鋼板,最厚的達80毫米,其厚度在鋼結構中又是一個全國之最。拼裝鋼框架用的10多萬套高強度螺栓的直徑達30毫米,螺栓之大,是我國建橋史上前所未有的。
大橋主橋橋面是用180根鋼索吊在橋塔上的,其中最粗的一根鋼索是用265根直徑7毫米的高強度鋼絲絞合而成,直徑146毫米,重21噸,均為全國第一。它長達223米,豎起來相當於三幢國際飯店的高度。180根鋼索都是用千斤頂拉后固定在主塔上的,每個千斤頂的拉力達600噸,也是全國之最。
紅谷灘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投資商將資金投向這片熱土,便利的交通環境使紅谷灘的騰飛添上翅膀。

技術特徵


南昌大橋
南昌大橋
大橋是我國第一座雙層式立體分流城市公路大橋,橋面上層寬 23m,可并行六輛汽 車;下層兩側寬各 6m,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全橋長 2780m(含 801.55m 的東西引道) ,有墩台 42 個。主橋和西引橋上部結構為雙層單箱單室平弦等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東引橋為先張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梁,下部結構為鑽孔樁基礎。 xx 大橋西引橋上部結構原設計 15 孔(15×48m) (25#一 40#墩)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 頂板寬 23m,底板寬 11m,梁高 4.51m,橋面無縱坡,設 2%的橫坡,箱梁橫斷面為單箱單 室,等高度,為了滿足全橋合攏通車的工期需要,全橋施工要求各工點平行作業,縮短施工 周期,因此,西引橋上部結構施工由原設計的頂推 15 孔改為頂推 12 孔(即 28#一 40#墩之 間)及膺架移動腳手架現澆施工 3 孔(即 25#一 28#墩之間)現詳述頂推孔的施工方法及其 施工組織設計。

大橋改造


設計參數

南昌大橋線路全長8.98千米,主橋全長992.59米,橋下凈空在設計通航水位(頻率1/20)以上10米,主航道計13孔,其中11孔每孔凈跨80米,2孔每孔凈跨56米,能通過1000噸船舶。主橋橋樑箱梁高4.4米,梁的頂寬22.5米,底寬11米,基礎用8根直徑2.2米鑽孔灌注樁;西引橋長748.28米,上部為15孔(每孔凈跨48米)一聯,基礎用8根直徑1.8米鑽孔灌注樁;東引橋長241.58米,基礎採用直徑1.2米鑽孔灌注樁;上層橋面寬23米,其中車行道寬21米,兩側橋修道各寬1米;下層兩側為非機動車道各寬3.5米,人行道各寬1.5米。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城市主幹路
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雙向六車道
橋面寬度23米
汽車荷載汽車—超20級,人群350千克/平方米,掛車—120級
通航等級三級

修舊如新

南昌大橋夜景
南昌大橋夜景
南昌大橋維修改造工程於6月10日正式封閉施工。工程各參建單位克服了前期暴雨、後期高溫等不利天氣的影響,精心組織,科學安排,經過60多天的日夜奮戰,大橋將於8月16日零點正式通車,比原計劃的9月10日提前25天。一座結構安全、景觀靚麗、面貌一新的南昌大橋呈現在廣大市民面前。
回首南昌大橋維修加固整個歷程,記者發現,此次維修似乎“科技含量”並不高,僅僅是處理梁體裂縫、重新鋪裝橋面等。昨日,項目業主單位——南昌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整個大橋維修改造工程情況。據悉,南昌大橋這次維修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醫治”大橋的病害,確保大橋的安全使用。大橋加固維修遵循的指導原則就是:診治病害,修舊如新,美觀經濟。
南昌大橋
南昌大橋
在對大橋加固維修中,對主橋和引橋結構加固,修復了結構缺陷,恢復其完整性。對全橋樑體和橋墩裂縫進行壓漿或密封處理,恢復其結構完整性。對梁體和橋墩存在的麻面及小孔洞,採用環氧砂漿或環氧混凝土修補;蜂窩及大孔洞,則採用環氧混凝土修補。同時,在梁體支座附近腹板內側貼上斜向鋼板或碳纖維布,增強梁體結構抗力。
另外,對全橋上層橋面翻新,鑿除了原機動車道橋面鋪裝層,鋪設6厘米厚防水混凝土,噴塗美國防水液,再鋪設4厘米厚改性瀝青。更換了12條橋樑伸縮縫,拆除原破舊混凝土欄桿,更換為不鏽鋼複合管欄桿,並對大橋重新塗裝。同時,對大橋實施亮化工程,更換機動車道LED路燈134盞;安裝橋兩側LED景觀幕牆燈9700盞;安裝橋墩LED投光燈116盞;安裝非機動車道吸頂燈1200盞;重建橋銘牌4座。

展昌四景

南昌大橋
南昌大橋
此次維修,南昌大橋原來的老名牌被拆除,重新建設了新名牌。橋名牌是一個梯形結構,高約6米,下底寬約3米,上方寬約5米,厚度近30厘米。上面刻著“南昌大橋”橋名,並鑲嵌浮雕。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四塊橋名牌的浮雕內容為南昌市著名名勝,其中大橋東段南側圖案為滕王閣,北側圖案為百花洲,西段主題則為八大山人以及繩金塔
大橋東段兩塊橋名牌上的浮雕已經安裝完成,西段橋名牌在未來兩天也將全部安裝好。

引橋樁基


南昌大橋東側下橋處看見,大橋兩側已被護欄圍住,現場機器轟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沿江中、南大道至南昌大橋立交工程包括南昌大橋立交改建和沿江中、南大道道路改建兩大工程。“目前,南昌大橋立交改建剛開始動工,已經完成了施工圍擋和景觀樹木遷移,正在進行引橋樁基測量定位。”
據工作人員介紹,沿江中、南大道至南昌大橋立交工程總造價5.6億元,整個工程旨在減輕南昌大橋的運輸負擔,提高車輛通行效率。工程建成后大橋的運載能力將得到較大的提高。

增設引橋

南昌市沿江中、南大道(滕王閣——昌南大道),西臨贛江,是昌南城區西邊界,主要承擔舊城中心區與朝陽新城象湖新城的聯繫,是昌南城區舊城區南向出入主通道。
“但是,由於南昌大橋沒有引橋,所以沿江中、南大道不能與其直接互通,需要在洪城路與撫生路附近上下橋,所以每天上下班高峰時段,南昌大橋洪城路與撫生路交叉口便會十分擁堵。”該工程相關負責人介紹。
南昌大橋立交改建工程,主要是在南昌大橋東側增設引橋,實現與沿江中、南大道互通,提高南昌大橋車輛通行效率。其中,將改造非機動車道,將南昌大橋引橋中上、下行非機動車分別引至兩條輔道上,實現機非分離。

增設車道

互動立交改建完成之後,還將對沿江中、南大道道路進行改擴建。該工程相關負責人介紹,沿江中、南大道道路改建工程,主要是將沿江中、南大道改建為一條行車速度為60公里/時的快速通車道。
“屆時,沿江中、南大道由現有4車道改建為雙向6車道。”該工程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昌南城區舊城區南向出入主通道,沿江中、南大道道路改建后可直通生米大橋,連接今後將建的朝陽大橋
此外,記者了解到,為建設我市一江兩岸江景,沿江中、南大道將打造一條景觀帶,與沿江中北大道江景相融合,形成一條獨特的江岸景觀帶。